特殊孩子幼小衔接⑧|卢莹:我们为什么需要“影子陪读”?

特殊孩子幼小衔接⑧|卢莹:我们为什么需要“影子陪读”?


特殊孩子幼小衔接⑧|卢莹:我们为什么需要“影子陪读”?



在 陪读的玻璃罩 这篇文章里卢莹(森妈)给大家分析了陪读如果把握不好度,容易成为孩子融入环境的阻碍,今天,森妈继续来告诉大家三种适合所有孩子的陪读形式,如何避免孩子因为陪读而“特殊化”,以及,什么是“影子陪读”。


卢莹

“融爱行”项目发起人之一

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副理事长

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 副理事长


“影子陪读”

前面讲了如何让学校一步步接受陪读,和陪读需要注意的问题,今天就来讲讲如何把握好陪读的度,避免显得让孩子在学校过分“特殊化”,毕竟,我们的初衷是让孩子能够融合。

陪读有两种形式,课内陪读和校内陪读。具体选哪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

融爱行的个案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纪律不好,所以一开始陪读都需要进课室,等纪律规范得比较好了再退出;也有那种在课堂上纪律不错的孩子,我们一开始采取的策略就是“影子陪读”——陪读了一年班上的同学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陪读老师的存在。

什么是影子陪读?

家长先跟学校沟通好,陪读老师一进去就扮演副班主任或者是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让孩子知道他是学校的老师,有些课跟他们一起上,有些不一起,同时陪读老师还会负责管理班上的整体纪律,不显得只针对个案,给人感觉就是一个辅导员。

但是否采用“影子陪读”的方式还要看个案的情况,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一分钟都待不住那只能进去坐在旁边干涉,比如融爱行曾经的个案之一,乔治,他有严重的多动症,一放手就会冲出去,只能坐在旁边而且寸步不离;另一名个案小鱼,刚开始时也是要进班陪读的,现在陪读已经慢慢撤出来了。


所以说之前提到不支持家长陪读,最不好的一点还因为:家长没有办法扮演老师的角色。

“影子陪读”要做到一点:让大家都认为他是学校的老师、辅导员,不仅是针对个案,还管理着全班。这一点家长无论如何都扮演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就是xx的妈妈,或是xx的外婆,这种角色树立不起来。

另一方面,家长做陪读,始终面对自己的孩子,当看到孩子跟不上同学,被歧视时,不可能做到没有任何感情、情绪的投入。家长24小时都在面对这些压力,很多家长陪读陪读着自己就快崩溃了。


而陪读人员在面对孩子这些状况时,感情上和心理反应上不会有家人投入那么大,同时还能上班下班,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调节回来。

特殊孩子幼小衔接⑧|卢莹:我们为什么需要“影子陪读”?

央视镜头下的森森

森森最初采取的策略就是校内陪读,即上课期间老师不进办公室,待在心理辅导室里,顶多就以巡回指导的方式在班级门口经过,看看情况如何。由于我们已经在陪读前做了很好的沟通铺垫,全班都知道他是特殊孩子,并不是因为陪读的存在才觉得他特殊。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开个案会议,校长、班主任、各科老师、家长、陪读老师、督导都坐下来,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跟各科任老师挨个去谈,如何调节陪读的力度,比如孩子在数学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特教助理就可以退出,如果语文课不行,那就继续坐在身边。

央视曾在来广州拍过森森在学校的状态,拍了三种不同的上课形式:

一种是陶艺课,有陪读老师。因为森森对触觉敏感,很不喜欢黏糊糊的东西,所以我们和老师讨论后,需要特教助理在旁边辅导他去捏泥巴。

一节是数学课,没有陪读老师。因为森森上得特别好,特教助理就完全不进班,让他独立完成,

还有一节生物课,单独处理。因为森森听不懂,我们就把他抽离到隔壁的个别辅导室里,由陪读老师单独跟他上课。

这三种辅导形式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陪读一般会经历这三个阶段的过渡:


第一阶段:建立行为规范,处理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


第二阶段:建立友谊,带着他在学校跟同学互动,培养社交小圈子,做好环境建设。


第三阶段:对孩子跟不上的功课做个别辅导,越往高年级,个别辅导的时间就越多。

特殊孩子幼小衔接⑧|卢莹:我们为什么需要“影子陪读”?

陪伴森森军训

转眼森森现在初三了,我暂时还没有让陪读老师撤出的打算。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低年级时他的陪读姐姐扮演的是孩子王的角色,带着孩子一起玩,你知道我们特殊孩子如果只是放入人堆里是玩不进去的,陪读老师就带着他和同学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孩子至少可以扮演一只小鸡,在操场上能跟大家玩起来。

高年级后,陪读老师更多的就是保持距离的观看,后来森森进入初中,三年里每一年都有军训,内容都不一样,每次他都参加了。

第一年我们比较紧张,因为新环境里孩子间都不认识,又希望他能跟着大家一起练习,不想轻易放弃,于是跟老师学校做了沟通,引导大家帮忙照应森森,后面两年熟起来之后,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军训的六天,森森都住在军训基地里,同寝室的男生是班上同学,还有从小学就相识的朋友。平常训练时,陪读就在一旁远远观察他的情况,让他能跟同学们在一起不会被特殊对待,又不至于高强度的训练引发问题。比如要做三小时的连续站姿训练,森森也跟着,只不过每站一个小时就休息一会儿,诸如此类,让森森休息的频率比别人多一些,但最终他会跟着团队一起结束。

我们唯一不能“特殊对待”的,就是拉练。森森跟着队伍一起走了十五公里,而陪读也在旁边跟着走,观察森森的状况,在森森表示想放弃的时候去鼓励他,“就快到了!”、“还有五分钟!”,就这样加油打气让他顶下来,完成了拉练。

由于军训强调团队精神,一人表现不好就会被影响集体荣誉,初中生都比较在乎这个,因此也给了森森很多帮助,我后来到他学校的军训简报里看到了同学们的军训日记写道:森森不叠被子,会被扣分,于是大家就帮他叠好;森森早上起不来床做早操,会被扣分,于是大家硬拉着他一起去…… 等等等等。

说真的,普通孩子天天都有退出,森森能坚持完成军训真的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军训结束后,我感觉森森也比以前懂事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