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变废为宝,毽子制作——瓯越小学“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报道⑩
变废为宝,毽子制作
瓯越小学“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报道⑩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小陶子们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落实家校共育,11月7日,温州市瓯越小学翠微校区五(4)班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变废为宝 毽子制作”。
毽子是一种古老的玩具,踢毽子,不拘场地,方便随身携带,可以锻炼腿,手,眼的协调能力,全身有氧运动,又不是很激烈,适合人群广泛,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早先毽子是用公鸡尾巴上的毛制作的,小时候常常见到,不过现在鸡毛难找,因此我们就选用包装绳、塑料袋等作为制作材料,这样既做到了废物再利用,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毽子的来历】
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毽子起源于汉代,由蹴鞠发展而来。毽子的种类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 、绒线毽等。踢毽子又称“毽球”,在我国古代流传很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而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使人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做“翔翎”。
生活中人们用巧手和智慧创造出了许多不同材质的毽子,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鸡毛毽子、毛线毽子、塑料毽子、尼绒绳毽子)
【观察毽子制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毽子。
研究毽子的做法(播放短视频:毽子的制作过程)
毽子的制作方法大致就是:
①先把尼龙绳从中间对折,把连接的那一端放入铁圈内,再把绳末端从连接处穿出,最后拉紧绳子,一根就做好了。
②把整个铁圈穿满 。
③把尼龙绳撕成一丝丝细线。
④毽子就做好了。
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尝试,学以致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借鉴、交流,遇到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本次家长进课堂活动,满足学生通过探索、尝试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家校互动,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