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看:幼小衔接学什么?——先懂孩子,再懂教

请问“幼小衔接”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大部分家长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拼音、少量认字、20以内计算。”
但小学老师却会说:“可以零基础进校,但必须要学会上课坐得住、会听老师指令、和同学融洽相处、独立吃饭。”
为什么要上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学前和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而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听觉能力和视觉能力密切相关。可是在现代社会中,撇开剖腹产和早产等先天因素,小家庭教养模式和都市化生活现状,使孩子在幼儿期部分能力发育不均衡,影响孩子在低龄段的学习。
比如:孩子在视觉发育不是很全面的情况下,过早地接触了电子产品,甚至更小的时候,妈妈边喂奶边看电视,边抱着边玩电脑,孩子过早地被屏闪。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非常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常常被家长忽视,而一旦孩子进入小学因此引发学习问题后,家长往往会抓狂。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孩子,及早调整教养的方式。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孩子入学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要太着急,也不要苛求孩子,而是应该正确对待,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改进和训练。
以下情况请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有这些习惯,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请一定要引起重视:
(1)喜欢用力做动作,不会模仿或模仿不到位;
(2)对家长或老师的指令常常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3)恐高,常跌倒,特别喜欢玩旋转或摇动的游戏而不会感到头晕;
(4)咬指甲、咬衣角;
(5)常会掩耳朵,对尖锐或拉高的声音却一点也不讨厌,甚至喜欢;
(6)偏食、厌食、饮食习惯差;
(7)手眼不协调,学跳绳、系鞋带十分笨拙;
(8)不喜欢被人抱,有时甚至拒绝别人的触摸、拖手;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洗头、洗脸。喜欢赤脚;
(9)不合群,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拒绝接受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