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太原市高二期中考试作文题分析及下水写作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体现辩证思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
老子的这段话是新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目,材料也给了解释,理解并不难。按媒体流行的说法,说套话,拿个基本分应该问题不大。但要把理说清楚并非易事。常规写法应该是先说明为什么为他人着想自己反而会收获更多。然后就是举例来论证这一点。本人的这篇下水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而是想深度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理”,也许学生今后在写类似文章时用得上。
【下水】
为什么要为他人着想
为什么我们自己活着要为他人着想?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生存。既然我们是一个群体,那么我们做事就不可能不考虑他人。你想着别人,别人也就想着你。我们经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充足”和“丰富”既指物质上的,也指精神上的。“圣人不积”,并不是连基本生活物资都不要,而是不贪、不多占。我们为他人服务,不一定就要多得,守住已有的也是收获。更何况我们为这个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社会也会寄予我们更多。马云的企业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他本人享有巨额财富也是理所应当。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立即获得回报就对为他人服务感到心灰意懒,有时回报是需要时间的。有时也需要有献身精神。那些为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付出巨大牺牲的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超越了一般人,他们就会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圣人”“英雄”“伟人”“榜样”“模范”等。这是更高意义的“充足”和“丰富”。想一想,就是我们一般人为别人做了点事,得到别人的一点赞扬,是不是也会喜形于色?这就是精神的回报。
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人令我们佩服:
一种是我们都得不到而他能得到。比如我们都想做官,但只有他做成了官,我们就佩服人家懂得上层路线;又如某人没念过几年书,却凭着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嗅觉发了财,我们就佩服这个人有经济头脑;再如我们在某种困难面前都望而却步,只有他迎难而上,最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佩服这个人有坚韧的毅力。但你仔细想一想,对这些人,除了佩服,你会敬仰他们吗?
另一种是我们都不愿放弃而他却敢于放弃。比如单位要分房了,房少而要的人多,争执不下,他却主动放弃,把这个好处让给了人家,人家自然会感激他;又如大家都不愿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而他却选择了艰苦的山区为贫困的孩子们教书,山区的百姓自然会崇敬他;面对汹涌的洪水,身处安全地带的人们惟恐避之不及,他却心系群众,挺身而出,去保护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群众自然会爱戴他。
第二种人就不仅仅是令人佩服,而且是令人敬仰了。我们之所以敬仰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有“利他”精神和“利他”行为。我们做不了“圣人”,也要努力做个“好人”吧。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关键是看他在“利”面前怎么选择。能够让利于他人的就是好人,不愿放弃利的就是一般人,见利忘义的就是坏人。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