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 情溢满堂——记德胜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虽然已是初冬,但德胜小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氛围仍然是如此热烈。11月8日下午,语文教研活动分校区开展。
德胜校区执教的是袁霞芬老师和张烨婷老师。
袁老师执教的内容是《观书有感》。在课前袁老师对第四单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这个单元是关于爱国情怀主题的学习单元,四篇课文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到这一学情,同时基于教研活动主题是大单元学历设计的考量,她设计了结合资料来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课时目标。在上课时她通过三个任务环节达成目标的落实:一、读议《观书有感》,唤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二、全班同学参与收集、整理、筛选资料,分组分工交流与本单元相关的史料及作者的生平事迹,学生感知课文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三、补充材料,读读议议,培植学生爱国情感。
课后,听课老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晓燕老师说:“袁老师能基于大单元考虑,根据年段、学习时机,以导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已有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查阅资料,结合教材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交流。在整个课内外学习过程中,老师尊重孩子的学习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的认知、思维更上一层楼。”
而张烨婷老师执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上课伊始,由一段圆明园的视频导入,接着就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的学习。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接着重点围绕课文第三段“建筑宏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最后通过资料的补充和重点段落的朗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于张老师的课,其他老师也非常欣赏。张老师能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下节课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南苑校区执教的是陈丽燕老师和谷雨婷老师。
陈老师执教的是《葡萄沟》,整堂课通过抓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仿照文中句子进行句式训练,每位教师都被陈老师的课堂所吸引。
黄蓓蓓老师说:“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学到了很多,从整堂课看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伊始,陈老师用精美的大葡萄板画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同时带着听课老师们一起进入了美丽的葡萄沟。字词是二年级的学习重点,陈老师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出示生字的小篆图片,分类出示带有“的“的一组词语、两组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一组多音字。多样的生字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气氛活跃。课文教学中,陈老师抓住“新疆吐鲁番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葡萄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葡萄沟葡萄多、甜,美的特点。整堂课重点学习了葡萄的多,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善于运用图片,直观性强,帮助理解葡萄沟水果多、葡萄多,枝叶茂密和五光十色这一特点。除了大量的插图,陈老师还进行通过大量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们参与度高,朗读有激情,可见平时的阅读习惯训练很好。陈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营造的课堂氛围良好,一节课下来,让人意犹未尽,总之,陈老师的课优点多多,值得我们年轻教师们多多学习。”
谷老师执教的是《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教学中,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学中还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谷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台风稳健,课堂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紧扣三次对话,抓住关键词,拓展联想,感受人物心理,感悟故事寓意。孩子们在课堂上,精神振奋,朗读认真,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