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一定要学会“闭嘴”

点击名片关注「超级爸妈」,阅读更多好文

本文首发超级爸妈(gh_c724bfe953e7)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父母的嘴,是花,也是剑。既能让孩子的路充满花香,也能让孩子的路遍布荆棘。

如果言语不当,有时好心的教导,也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一定要学会“闭嘴”。

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大多数父母看到孩子犯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指正他。

殊不知,这很有可能是在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母亲带女儿去上绘画课,老师让小朋友们自由上色,女儿很开心,母亲接个电话的间隙,回来的时候看到女儿已经给大半幅画上好了颜色。

只不过涂的颜色全都不对,蓝天涂成了绿色,白云涂成了红色,母亲看得直皱眉头,赶忙换了一张,指导女儿重新上色。

之后女儿开始变得畏手畏脚,上色之前都要先询问母亲使用这个颜色是否可以。

渐渐女儿丧失了对画画的兴趣,一段时间后再也没有去上过绘画课。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

这时,如果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他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交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成长的过程,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摸索,得出正确的经验。

父母的干涉,看似让孩子走了捷径,却剥夺了孩子自己体会、探索与思考的过程。

所以,学会闭嘴是幼教第一步。

学会闭嘴,才能倾听孩子的声音

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伊能静有一次和工作人员聊天的时候,提到自己和儿子哈利第一次吵架,是因为儿子要去上剪辑课。

可是她希望他上编剧课程,母子两人意见不合,因此发生了争执。

哈利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

伊能静听完他的话,顿时觉得像被他用棒子敲了一下。

纪伯伦在《孩子》里写道:

孩子其实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来。

尽管他们与你们同在,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与他们,却不能给与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的地方。

孩子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他们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力。

而优秀的父母,一定懂得及时闭嘴,让孩子自由选择。

就像某位教育专家说的:引导孩子的人生,不是在孩子身上复制我们的人生观,更不是对孩子进行严苛的管控。而是在孩子年幼时,在尚不具备选择能力时,倾听孩子的声音。

作为父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会闭嘴,倾听孩子的理想。

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

看电影《寻梦环游记》的时候,有个片段印象深刻。

鞋匠家庭出身的米格,自幼热爱音乐,他梦想成为像歌神一样伟大的音乐家,但是音乐在米格家是一个禁忌,他的家人禁止他触碰音乐,并且安排他学习做鞋。

在得知米格想要成为一个音乐家的时候,奶奶说:音乐是我们家的诅咒,我决不允许你碰它。”

爸爸则说:“你要听大人的话,不许再碰音乐。”

米格想让爸爸和奶奶听他弹一遍吉他,奶奶却一气之下摔坏了米格的吉他。

米格在万分伤心之下喊出“我不想要这样的家”的话,然后离家出走。

奶奶和爸爸固执地认为音乐是家族的诅咒,只有做鞋才是一份安稳的事业,他们早已为米格规划好未来,却忽视了米格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写道: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你希望他去做的,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不是你想让他成为的人。

父母不是孩子的前传,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续集。

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无需背负父母的理想前行。

事关孩子的梦想,父母要懂得及时“闭嘴”。

学会闭嘴,孩子才能自己探索;

学会闭嘴,才能听见孩子的声音;

学会闭嘴,孩子才能成为他自己……

阿屋博说过:所有的技能里,性价比最高的就是闭嘴。闭口不说,这不仅是一种修养与教养,更是深深懂得语言力量的重要性。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适时闭嘴。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超级爸妈(gh_c724bfe953e7),百万爸妈信任的亲子教育平台~为百万用户提供育儿资讯、教育理念,帮助您成为超级爸妈,培养优秀孩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