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4.方法篇
自从开始做主题阅读,说实话,每周定的阅读任务其实不多,但是我感觉反而比之前忙。
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三是主题阅读会频繁切换书籍,有点浪费时间。这导致我在想主题阅读的书籍是否需要进一步限制数量,比如5本,但都是经典之作。同时,也让我对现在的阅读策略有了反思,目前的方式是否可以调优?
好了,本周主要集中攻克学习方法。
再看看之前梳理了大量的学习方法关键词:
将这些看完后再次进行归类总结,我理解其实就说了这些东西:
看着一点也不觉得高大上是吧,我也觉得,但这确实就是高效学习的终极秘密。
先说学后。
都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学习也一样,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都是无效学习,学后不用也一样。
所以,学习的目的一定是解决问题,学习的结果也一定要有输出和实际应用。
有哪些输出方式呢?
第一层,表达型输出,即把所学的知识讲出来,讲给别人听。这也是大名鼎鼎的“费曼学习法”。
第二层,考试输出。读过书的都明白,不多说。
来看看这个学习吸收金字塔,领教下费曼学习法的魅力:
所以说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达到教别人的目的,或者立即应用。
再说学前。
虽说每次看书我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我觉得我只有目的,只有每天1小时的阅读和周末的写文安排,这远远不能称之为学习计划。
当然,可能是我的目标不够大,也有可能是我的学习还称不上有效学习。
一个真正的学习计划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两个经典原则:SMART原则和OKR原则。
具体内容不说,网上案例太多,大家一搜便知,这里就谈谈区别。
OKR法较SMART原则更激进。
SMART原则强调制订目标时的踏实、合理与审慎,而OKR法的核心精神是:定下的目标一定要“振奋人心”。
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加上切实可行的计划,岂不更加完美?所以两者搭配使用更配。
当然,有时候你只是想单纯的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这时,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的目标。
最后说学中。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
当你真正理解一个东西,它才会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你才真正学会了它。
上面的概要、类比、联想、推理和逆向,无一不跟帮助理解有关。
逆向指的是多角度思考、正反面思考、全方位思考。
至此,重要的东西就说完了。
开公众号之前,其实我也看书,只是看的频率没那么高。
开公众号之后,我多做了一件事:每周输出。
这个小小的动作,却给我带来很不一样的收获。
除了巩固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外,还进一步加深了理解。这两个改变又直接导致我在看到某个内容时,会很容易联想起之前看过的相似部分,形成更牢固的知识关系。
所以,输出真的很重要,就算画个思维导图也是完全可以的。
学前、学中和学后,首尾两端最重要。当然,方法也重要,但方法只是辅助,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最终的应用才是保证有效学习的关键。
虽说本周专门看“学习方法”相关的内容,但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方法并不单单只讲方法,围绕的方法的一切都会涉及,如记忆力、大脑、刻意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