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文 | 白胖子     图 | 铅笔先生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小学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粗心大意、反复在一类题上栽跟头,更是深有体会。毕竟小学数学知识点不算很多,也不难,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可偏偏一到考试就现了原形。结果老师生气,学生也抱怨自己太粗心,要是考试时仔细审题,将题目要求看完就好了。

然而,学生解题错误,没看清题意,真的只是因为粗心、马虎吗?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我们会发现,粗心的背后反映了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那么究竟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何会如此薄弱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与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关系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这些问题都将在下文一一作出解答:










审题能力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审题不准原因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1、教师原因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教师只讲备课时准备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当作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课后练习教师代替学生分析、讲解,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2、学生原因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1)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做题只用眼睛扫一遍,就动笔了。
(2)消极的思维定势
做题时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以为是平时做过的,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3)懒惰的心理因素
学生由于平时有依赖性,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希望依靠别人。不去思考,内心主动把它归为不会做的题目。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2)长期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3)联系实际,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4)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5)热情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
(6)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具体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小学数学考试中不会审题,练习再多也没用!

应用题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时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

“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
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2

“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妨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3

“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4

“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