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缩写句子时如果遇到两个谓语该怎么办?

缩句的一般方法: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 )的+名词或代词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缩句的一般方法: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 )的+名词或代词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答题要点解析
缩写练习时一般会遇到如下几种情况:
1.一般情况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把字句、被字句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3.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4.双谓语句子: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5.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6.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7.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后“敦煌莫高窟是宝库。”或“莫高窟是宝库。”
8.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