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何培养宝宝的同理心,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指一个人能在处理事情中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拥有同理心能够做到情绪自控,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绿色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呢?
父母想让宝宝将来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但是他们也许不清楚,其实同理心的培养从宝宝1岁之前就应该开始了。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有了意识,容易被其他人的行为所影响,并模仿大人的行为。而且,1岁之前的孩子可塑性较强,从小开始就多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去接触同龄的孩子,再慢慢地从父母言行的引导中学会关心他人,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这个阶段的父母,自身的行为占主要的影响因素,应该以身作则地为宝宝做出榜样。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孩子充满“同理心”。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多不太会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就在于全然的关注和倾听。
0-1岁的宝宝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的。举一个例子,平时带宝宝在户外玩耍时,如果看到有小朋友摔倒了,做父母的的反应应该是将小朋友扶起来,关心地询问情况,那么孩子以后就会将这些场景和“关爱”联系起来。
总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有同理心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有时候带宝宝去户外玩耍时,如果宝宝因为不擅长走路而摔倒了、跌疼了而哭闹时,父母首先要给予宝宝情绪上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抚慰。一边帮宝宝揉摔到的部位,一边告诉宝宝,知道宝宝很疼。然后用亲吻或者拥抱的方式来抚慰宝宝,再进一步引导宝宝自省:比如,让你摔跤的小路一直在那里,宝宝摔倒了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呢?那我们下次小心一点吧。其实你摔倒在小路上,小路也压疼了是不是?我们要不要给小路也揉一揉?
总结:通过父母的抚慰和引导,可以让宝宝学会自省。遇到事情会自省,不把责任都归咎到别人身上,将会使宝宝更加富有同理心。
在双休日或者其他休息的时间,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参加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动,比如去孤儿院探望孩子,经常寄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给孤儿院的孩子,给予他们一定的关心,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进而引导宝宝主动去关心这些哥哥和姐姐。
总结: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和宝宝一起去做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动,能够帮助宝宝从小建立同情心和同理心,这样更容易让宝宝从小就在心里埋下善良的种子。
宝宝早一点和群体接触是有益的,接触的越多,宝宝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会越强。所以,在1岁之前,父母就可以抱着宝宝去户外和同龄的宝宝相处。让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感受着对方情绪的变化。
总结:通过与同龄人的相处,会让宝宝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且每个人情绪的表达方式都不同,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他人的反应,也可以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和同伴的情绪,并在感知他们的情绪中学会合理表达,并且学会情绪调节。
不要给予宝宝过多的关注,尽量避免给宝宝“独享”的特权。比如:如果宝宝不肯好好吃饭,那等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收起来。让宝宝知道,父母不会因为他不好好吃饭而故意哄他,也不会给他准备另外的食物。宝宝有过几次饿肚子的经验后,就会知道“如果我不在吃饭的时间吃饱,那就会饿肚子了”,让宝宝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总结:不要给予宝宝过多的关注,也不要让宝宝有一种自己得到什么都是应该的想法。让宝宝学会换位思考,更容易产生同理心。
做到了这些,相信您的宝宝一定会是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并且受人喜爱和欢迎的宝宝,父母可以从小就培养宝宝的同理心,这对于宝宝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