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提醒 | 幼小衔接,接什么?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孩子、家庭、幼儿园及小学要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不单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不单是家长的工作,而应该是孩子、家庭、幼儿园、小学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有些家长会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和学校,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顶多再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或者辅导班,反正不差钱,很显然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
在孩子任何一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家庭都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父母应注意
作息规律。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鼓励孩子多交新朋友。
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探索。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校和学习。
对孩子有适当的约束。
给予孩子适度关注。
做个好榜样。
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包办代替。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幼儿园教师应注意
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适当延长一次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做完一件事情。
关注孩子同伴间的社会交往,让孩子学会基本的交往技巧,能处理相互间矛盾。
培养孩子遵守群体生活规则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小学教师应注意
安排2~4周的过渡期,上课时间要慢慢延长,具有一定的弹性。
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
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
重视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
减少全班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减轻孩子学习的负担。
不要随意进行入学测试,更不可以成绩作为分班的依据,也不应该以成绩评判幼儿的好坏。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爱和关注,也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为孩子入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小学也不应太被动,应该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为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在小学一年级课程中设置了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学习准备期的“综合活动”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进行设计,教学主要采用游戏、示范、情景模拟、训练、竞赛、儿歌、故事等形式,便于孩子模仿、感受和尝试,强调活动的趣味性。
准备期的时间为4周,即新生入学第一个月。
幼小衔接 课程
Happy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简称“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研究探讨的问题。
除了老师做出的努力外,家长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因为幼小衔接的重点仍然在孩子生活学习能力、性格培养方面,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学方式引导,这个过渡将会十分顺利。
课程内容
1.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
小学一年级新生,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等小“毛病”。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孩子们提前熟悉新角色,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宜选择带有拼音、图画的经典名著);或在一小段时间里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培养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
其次,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园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2.培养好心态适应新环境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许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无法改变爱动爱玩的习惯,家长应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使其明白“长大成人”的道理,同时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3.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
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每天早上6∶30起床,午休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晚上20∶30就该睡觉,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4.做好自己事认同新起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会遇到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
5.放手去锻炼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等。
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6.平时多劳动主动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 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7.生活中学习读书练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重要。家长要教孩子多讲故事、背诵古诗、唱儿歌;带孩子外出时,要引导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回家后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标牌上的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字等,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
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也很重要。入学前家里有一定数量图书的孩子,入学后读写算的能力高于家里没有书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书,上学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很难适应“读书”生活。
数学学习准备的关键,不在于会做多少题目,而在于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要懂得数字所代表的数目的实际意义,单纯背诵口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心的父母,可以在饮食起居过程中带领孩子处处学数学。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六大断层问题
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会让部分孩子感到一定的压力。
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在游戏中学习、生活中学习和探索中学习的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教师关注。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遵守集体规范,尽快融入班集体。
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小伙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并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尤其是期望孩子学业优良。所以,他们会为了学业而减少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
学习环境的断层。从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到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容易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或患有学习障碍。
如此看来,孩子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应对这些挑战,轻松而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无论是幼儿园、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准备越充分,孩子的过渡就会越轻松。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从幼儿园到小学距离有多远?
从幼儿园到小学实实在在不像家长朋友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家长们不能期待一个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就能放下玩具、背起书包轻松上学去,而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入学后会面临哪些变化、应对哪些挑战。上学后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比幼儿园大很多的学校,环境变了,一日生活内容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交往对象变了,规则代替自由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幼小衔接切勿“因小失大”。
提到幼小衔接,很多家长朋友想到的就是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很多人会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教育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只能维持到第一学期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孩子不仅没有优势,反而可能因为前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幼小衔接教育的观念,不要被某些所谓幼小衔接班的宣传所迷惑,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泥沼。
一般来讲,孩子在入学适应上表现出来的困难并不是单纯的学业问题,更多的是能力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所以,我们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提高其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课程提醒
7月12日下午15:30
欢迎来到魏微老师的家庭教育课堂
孩子上小学,父母早知道
幼小衔接接什么?
魏微老师告诉您!
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上小学了吗?
现阶段我们国家普遍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6岁,这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也就是说孩子到了6周岁,基本具备接受学校集体生活和正规学校教育的能力了。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一到6岁都已经准备好了,要知道孩子间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具备了入学的基本能力?说起来也简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判断:四个判断依据
生活有条理,即孩子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好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做。
交往能合群,即孩子喜欢与他人交往,并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守规则,即不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学习活动中都能遵从活动规则,做错了也愿意改正。
对学习感兴趣,即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问,且做事专注。
反之,如果孩子入学后表现出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紧张、心理压力大、体质下降、课堂违规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则是孩子入学不适应的表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