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观?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三观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分别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三观?这个问题可能对很多成年人来说,也未必真正理解。有很多父母认为这些概念灌输给年纪尚小的孩子是没必要的,会觉得孩子能听懂吗?到底能明白吗?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孩子能够明白“三观”这个概念,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处世准则,不然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幼年时期的孩子没有稳定的三观,但孩子的思想、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老师、同学、家长、父母包括网络他所能够接触到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他的模仿对象。
现如今,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孩子娇生惯养,前段时间我还听到同事吐槽,刚上初中的女儿看到同学穿了某品牌的羽绒服,也想要一件,还和同学允诺自己也会买一件一样的一起穿。老母亲没办法只好答应,结果这件羽绒服的价格,竟然高达3000元。孩子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并不明白价值观是什么。
同样的情况我们也不少在网上看到“某某孩子用父母的银行卡搭上主播xx万元”“某某孩子犯下xx罪行”,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当下时代,对孩子的三观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这不仅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只有有了正确的三观,才能有人生方向、奋斗目标和对抗挫折的勇气。
如何让孩子,早一点理解什么是三观?
父母以身作则
说起董明珠,很多人都听说过她的传奇故事,而董东东就是董明珠的儿子。他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硕士学位,在董明珠想给他开后门的时候,他拒绝了母亲深处的橄榄枝,甚至还告诉母亲不要过分公开他们的身份,想要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董东东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母亲的三观的影响,幼年时因为父亲过世,母亲独自带着两岁的儿子摸爬滚打,吃了很多苦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当母亲有所成就时,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低调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优秀品格。担心孩子变得爱慕虚荣,从不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因此孩子也养成了独立节约的品质,并没有因为家庭变得富裕而变得铺张浪费。
当媒体询问董东东成功的经验的时候,他只说:“我母亲是从零开始的,我是他儿子,我也可以从零开始。”
孩子是父母的延续。不仅是希望的延续,更是三观、品格、品行、习惯等的延续,只有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的榜样,才有可能养出好的孩子。父母的三观,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三观,能以身作则的父母,孩子的三观都不会差。



懂得尊重孩子
作家里柳南曾经在《妈妈的悔过书》中,写了一段关于和自己孩子的矛盾。从孩子出生,就在给孩子规划应该走什么路线,她逼迫孩子学习,为了让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顾孩子的意见,报了很多补习班。
这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因为自己是孩子的母亲,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有些道理孩子现在不懂长大了以后一定能够理解。可到了最后,儿女相继退学,视她如同仇敌,也拒绝和她沟通。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柳南才开始反思自己,她开始将自己代入孩子的角度,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其实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喜欢、擅长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好一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选择,父母若一味干预,只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从而在压力、压抑中变得三观不正。因为一个连自由都没有的人,很难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连自我都没有的时候,如何谈“三观”到底正不正呢?
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的父母,教会了孩子如何去选择,如何去为选择负责,才能培养出三观正的孩子。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父亲“惩罚”10岁儿子的视频在网络上大火。原来10岁的儿子在校车上欺负同学,父亲惩罚孩子一周不能坐校车,每天要跑步1英里去上学,风雨无阻。父亲会每日开车尾随,并在facebook上直播打卡。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小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犯浑,作为父母应该忽视纵容?还是教育纠正?忽视纵容,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错,于是会更加的肆无忌惮,走向越来越“坏”的方向。
而及时发现、管教和纠正孩子,可以立刻止损,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需要负责任的。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明白错误的行为需要改正,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对的,这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在盛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也需要风吹雨打的洗礼方能茁壮成长。同样,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需要家人的教育引导,也需要经受足够的挫折磨砺才能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