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章,初中生物知识点


1.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生命。例如:机器人、钟乳石、电脑病毒、珊瑚、珊瑚礁都不是生物。珊瑚虫,生石花是生物。

2.生物的生命现象的共性(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长发育)。(3)生物体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主要的生命活动形式。(4)能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有遗传、有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反映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5)(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6)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4.变量是变化的因素。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除光这个变量以外,其余的量都保持一致,这是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设置明亮与黑暗两组环境,是为了形成对照,遵循对照原则。每组需要10只鼠妇,而不能是1只鼠妇目的是避免偶然性;计算全班的平均值都是为了遵循重复性原则,减小误差,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由于植物的存在,夏天森林中很凉爽,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的影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屠呦呦的青蒿素;弗莱明的青霉素。

第二章探索生命

1.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研制出了早期最出色的光学显微镜,并且观察到了死的细胞结构。

2.显微镜结构中具有观察且放大物体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反射并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观镜和遮光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调节物像的清晰程度。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托镜座,一手握镜臂。切记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4.选择目镜和物镜时,应先选择低倍镜,这样容易在视野中发现目标。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少,但每个细胞被放的更大。

5.对光时,主要调节反光镜,直到看一个明亮的视野为止。周围环境光线明亮时,选择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的小光圈。周围环境光线较暗时,选择反光镜的凹面镜和遮光器的大光圈。

6.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盖玻片。

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例如:选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8.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双眼睁开,左眼观察。

9.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规律: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因此倒着看便可以得出答案。

10.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视野中图像的居中方法: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则把玻片标本往左上角移动,就可以使图像居中(在哪里就往哪里移动)。12.如果光线较暗,则选用大光圈,凹面镜。13.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不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1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15.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防止细胞重叠)、盖(先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防止产生气泡)、染、吸。

16.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滴0.9%的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是防止细胞破裂。最后染色时都滴稀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17.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让光线很好地透过。当生物材料无色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稀碘液),便于观察。

18.显微镜光通过的路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19.常用的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20.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1.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22.人类干扰的实验是实验组,反之为对照组。

2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2.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包括酸甜苦辣色素等)、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3.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一定的。

5.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

6.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加倍复制)、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7.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8.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9.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脂肪、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

10.植物组织:分生组织(植物最重要的组织,能一部分分化形成其他四种组织,另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1.单细胞生物的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2.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和多余水分的功能;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功能。(注意伸缩泡和表膜的区别),口沟具有取食的功能

3.单细胞生物还有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等。

4.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

5.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6.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注意要有箭头)

8.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注意要有箭头)

9.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0.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

1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阑尾、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

12.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13.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