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下的小学 | 是谁杀死了74个孩子

巨浪下的小学 | 是谁杀死了74个孩子

按 | 今天的文章来自「新经典」(ID:Thinkingdom),作者是潘达君。2011年3月11日,两场灾难降临在日本东北部。第二场灾难发生在晚上,福岛核电站爆炸,20多万人因此背井离乡,而核爆炸的长期影响至今仍无法估量。我们推荐的这本《巨浪下的小学》,讲述的是第一场灾难——海啸的故事。引发核灾难的地震和海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海水退去后,超过1.8万人被碾碎,葬身火海或是淹死。这是自1945年长崎原子弹爆炸后,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在日本东北部的大川小学,这种伤痛尤为深刻——这场灾难中共有1.8万遇难者,只有75个孩子在有老师的看护下仍然不幸遇难,其中竟有74个孩子都来自这所学校。

 

本书作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是旅居日本20余年的英国记者。灾难发生后的六年里,他多次返回灾区,记录震后人们的心理创伤,并试图还原灾难的全过程——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灾难,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最终成为了吞噬84名师生的怪兽。




壹 ▎地狱
 
3月11日这天是大川小学六年级女生万野的生日,下午放学后,全班人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生日歌刚唱到一半,地面开始剧烈晃动。
 
老师在教学楼里跑上跑下,没过多久,孩子都戴上安全帽,井然有序地在空阔的操场上排好了队。
 
此刻,待在家中的妈妈们也都经历了这场震动。虽然心中惦念着还没回来的孩子,但常识告诉他们,孩子待在学校要比在家里安全。
 
还有不少妈妈说,孩子此刻只是被困在了学校,说不准正在体育馆里办睡衣派对呢。
 
第二天一早,孩子还是没回来。但家长听说会有直升机前去营救,便迅速分好工:男人清理出让直升机降落的空地,女人则准备饭团和便当。
 
但从早上等到晚上,直升机都没有来。
 
一种异样的不安开始出现在家长心中。
 
灾后第三天,也就是3月13日,在这种不安的驱使下,今野仁美一早便出发去学校。这段路平时只需要走20分钟,这次却花了一个多小时。
 
刚走到学校附近的大桥,仁美就看到了学校,它被树干、房梁、船、床、自行车、棚屋、冰箱、轿车包裹着,周边建筑几乎都被海啸夷为平地,只有校舍岿然不动。
 

“那就是地狱,”仁美说,“一切都消失了。就好像掉下了一颗原子弹。”

 
淤泥、垃圾、残骸、荒原,一个个已经没有人形的躯体一丝不挂,散乱地躺在破败不堪的平原上。这幅景象与日本浮世绘中所画的地狱并无二异。
 
3月11日那天原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五,整个学校都沉浸在周末即将来临的轻松与欢乐之中。孩子在教室里一边听老师临周末前的训话,一边跟邻桌小声商量着周末去哪儿玩。
 
但学校在顷刻间变成地狱,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孩子这些稀疏平常的日常,似乎全都变成了不可多得的奇迹。而那个在地震发生之时过生日的孩子,她的生命也就永远停留在了生日那一天。
 

 
人们小心翼翼地踏进这片地狱,把横七竖八的树干和木桩一一拖开,撬开被冲毁的车门。一旦发现尸体,他们就抬去桥对面的交通岛,女人则在那里摆好尸体,再用从河里提上来的浑水冲洗。
 
每个人都一边流泪,一边干活。
 
贰 ▎是谁杀死了孩子?
 
学校一共有108个学生。海啸发生时有78个孩子在学校,其中74个孩子不幸遇难。
 
“我们都相信他们第二天就能回来,所有人都相信他们一定会很安全,因为他们在学校。”
 
在学校就相当于安全代名词的日本,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一位客居日本20多年的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在得知这个看似荒谬不已的惨剧之后,立马起身赶往大川,走访每一个幸存者,逐步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海啸吞没了大川小学,成年人也未能幸免,11个老师中有10个遇难——唯一幸存的老师远藤纯二自然成了事件的焦点。常人看来,远藤是位相当成功的老师,老是带孩子做趣味小实验,非常受欢迎。
 
而且,他在之前任职的学校专门负责防灾,曾因发现防灾手册中的避难高度不足以抵抗海啸,及时加以纠正,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学校本是完美的庇护所,经验丰富的远藤更是让学校万无一失。
 
但事实是,孩子都遇难了。
 
巨浪下的小学 | 是谁杀死了74个孩子
学校的钟停在了海啸袭来的那一刻
 
远藤支支吾吾地说,当时自己正忙于安抚学生,并没有参与关于逃生的讨论,等自己忙活完,才知道其他老师已经决定去河岸的交通岛。
 
老师是不知道海啸会来吗?
 
当然不是。
 
当时,校长柏叶照幸不在学校,副校长肩负起了全校师生的安危。就在师生都在操场上待命时,他正通过收音机一遍又一遍地收听海啸警报。
 
其间,有两个男孩提议爬到山上去,不然“地面会裂开,把我们都给吞进去”。但老师不准他们说话,他们只好老实地回到班级队伍中。
 
操场上的所有人都等着副校长做出决定,就在操场等了40多分钟之后,他做出了与那两个男孩完全相反的决定:去河岸边的交通岛避难。
 
就是副校长这个决定,把孩子一把推入了海啸这头巨兽的血盆大口。
 


叁 ▎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这场悲剧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一位老师的错误决策,那悲剧就成了闹剧,一个人的乌龙导致80多人被海啸吞没。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副校长为什么没有领着孩子往后山疏散,而是迎着海啸袭来的方向走去?
 
在日本,每个学校,不论大小,不论公立私立,都有一本厚厚的应急手册,规定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了自然灾难来临时的避难措施。
 
大川小学也有一本,上面细致规定了一旦发生地震或海啸等灾难,要去哪里集合避难,上面写着:
 
“发生海啸的二次疏散地点:学校附近的平地或公园。”
 
但稍微观察一下四周就会知道,那是乡下,没有公园,有的只是空地。
 
而且,大川小学本来就靠河,如果继续待在学校附近的平地,那根本不足以抵抗逐步攀升的海水,唯一正确的逃生方法,就是上山。
 

大川小学靠河,背靠一座两百多米的山
 
但是,学校事前并没有做出任何调查或更详尽的考虑,只是简单地套用通用的模板:海啸来了,就去附近的平地,哪怕那里将被海啸吞没。
 
常识告诉我们,水来了就要往高处跑。当时,也有学生站出来,发出最后的呐喊:
 
我们应该爬到山上去,老师。
如果我们待在这儿,地面可能会裂开,把我们吞进去。
如果我们待在这儿,可能会死掉!
 
但老师让他闭嘴:如果海啸没来,孩子反倒在爬山过程中受了伤,该怎么办?
 
最后老师还是决定遵守手册上的规定,放弃“危险”的山路,选择“安全”的河岸。
 
你可能会说如果一开始就加一条真正适合大川的避难措施,那老师遵从手册的行动,就不会发生任何意外。
 
但其背后的问题则更加复杂。

经过长达6年的采访和调查,帕里写下《巨浪下的小学》一书,说明大川小学绝不是一个特例,而恰恰是暴露黑洞的蚁穴。
 

众所周知,日本拥有堪称完美的防灾系统,抗震系数极高的教学楼、及时的预警、频繁的演习,以及细致完善的手册。多亏了这完美的系统,日本在这次大地震中只有75个孩子在有老师的看护下身亡。
 
在系统运行正常时,日本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获救,但在规则明显存在异样的情况下,还是选择按部就班——这才是问题所在。
 
正是这种对规则和系统的迷信,让老师们带着孩子走向 “学校附近的平地或公园”,走向河岸的交通岛,走向巨浪,走向死亡。
 
肆 ▎二次谋杀
 
对于家长而言,谋杀孩子的,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怪物。
 
做出错误决定的副校长已经不在人世,家长能够发泄怒气的对象只有校长。
 
校长当天刚好不在学校,这当然不是他的错。但让家长气愤的是,他在灾后第六天才出现,到了现场也没有帮忙救援,而是直奔学校的保险柜。
 
“你知道每个班失踪孩子的人数吗,校长?不看那张纸。你不知道,不是吗?你必须要看着你那张纸。我们的孩子——他们只是一张纸吗?他们任何一个的脸你都不记得,是不是?”
 
但校长只会说,“我道歉,为我的反应迟钝,以及其他失误表示深深的歉意。”
 

遇难孩子的家长手持海报上街,
海报上写着“明明乖乖照老师说的话做了”
 
即使事情真相已经曝光,校方也仍然不愿承担错误,甚至隐藏重要线索,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鞠躬,重读冷冰冰的官腔声明。
 
官员都不在乎百姓的性命吗?
 
不完全是。事实上,他们作为个人,个个都不辞辛劳,尽责敬业,如果没有他们,这场灾难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大。
 
但一旦有人要问责他们所在的组织或集体时,这些英勇的个人就开始缩成一团,躲到例行公事和官腔的保护伞之下。
 
个人,可以下跪认错,但集体的失败,绝对不能承认。
 
所以,为了保护组织的声誉免受损害,官员选择了沉默。
 
就像福岛核泄漏刚发生之后,东京电力公司决定隐瞒情况,当年批准建核电站的政府也自欺欺人,直到七年后才首次公开承认确实有人因核辐射而死亡。
 
面对这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嘴、但死不认错的官员,家长无奈选择上诉。
 
想必很多人都会以为,全体家长会团结在一起,组成控诉团,要求道歉和赔偿。但事实是,只有四五个家庭愿意上法庭讨说法,而且他们在收集证据的同时,还要忍受其他村民的指责。
 
在日本社会,尤其是乡村,大家普遍认为,闹上法庭是一件丢脸的事,说明你不识大体,硬要做出头鸟,破坏了和谐气氛,会被定义为“缺乏常识的人”。
 


而这些常识,就像大川小学那本手册上的条条框框;而这些要控诉学校的家长,就像那天提议爬山的男孩,被要求保持安静,不要再说话。

 
在这个表面上精致整齐的社会,实则隐现着某种看不见的力量,这种力量时刻准备着消灭不同的声音,或者是消灭发出不同声音的人。
 
是谁杀死了74个孩子?
 
是海啸,它们夺去孩子的肉身,有些人的尸体至今还没找到。
 
是副校长和老师,他们不顾常识,做出错误的决定。
 
是错误的应急手册和完美的避难系统,它们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是永远不愿反思和改错的社会——它表面上和谐完美,实际上掩盖了多少问题?又杀死了多少追求真相的人心?


《巨浪下的小学》


作者: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Ghosts of the Tsunami: Death and Life in Japan’s Disaster Zon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