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管教,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管教,怎么办?


上图是我们的一位家长在后台给小编提出的问题,很明显这不是特例,像这样孩子上初中后化生巨变的情况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管教,怎么办?”

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后,家长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并适时地做出调整。

一 、孩子的成长规律

1、中学生的特点要求父母转变角色:从教育者转变成陪伴者

在幼儿期和儿童期,父母的角色是哺育者和教育者,对孩子而言父母是权威,孩子会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他们不像小时候那样跟父母亲密,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好管”了。

中学生的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

在中学阶段,父母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让孩子按照要求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父母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者:以孩子为主,陪伴孩子成长。

陪伴者,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陪伴者,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陪伴者,意味着一种平等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伙伴和朋友。

孩子上初中后,越来越难管教,怎么办?

2、中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对父母的依恋减少

依恋和自主是亲子关系的两个方面。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对父母比较依恋,跟父母关系较为亲密,比较听父母的话,喜欢跟父母交流。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性的提高。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孩子与父母间逐渐较少出现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取而代之的是言语等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逐渐从依恋父母转向依恋同伴。

孩子开始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寻求自主,争取自主权,表现为反驳父母的观点,希望获得父母的尊重。

但这并不是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重要,与父母的情感依恋给予孩子自主的信心和情感支持,对中学生的发展和适应仍然有重大意义。

3、信任、倾听和接纳是陪伴者的重要特征

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需要父母的信任、倾听和接纳,这些是父母转变教养角色、成为陪伴者所需具备的特征。

● 中学生需要信任。

进入中学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他们产生一种成人感,希望被当做大人对待,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理解。

青春期孩子的心声:“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我们会去做错事呢?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多一点信任?”

“我们的父母应该比他们现在更信任我们一些。他们应该告诉我们在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上的看法和做法。然后他们应该让我们自己去摸索,并期待我们能有最好的表现,这样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 中学生需要倾听。

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学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希望父母能多听一下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像小孩子那样没有发言权;并且孩子在青春期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他们需要父母能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困惑。

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他的笔记中写到中学生对父母的期望:

“我们想要的父母是那种我们可以带着困扰去求助并且一定会理解我们的人。有些父母不听孩子的,也不让孩子解释。

他们应该试着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我们希望我们的父母偶尔会在和我们的争论中输一次,听听我们的问题”。

● 中学生需要接纳。

中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开始探索自我,审视自我,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尝试各种可能,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接纳,接纳他们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表现“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