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西定南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江西定南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有 ① 蜒流转的气韵;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绿意勃勃的柔;星星没有月亮的皎洁明亮,却有 ② 的闪烁。我们不必感慨自己的不足,要发挥自己的长处,风景这边独好。
1、文中加点字“韧”的读音正确的是(  )(1分) 
A.lěn     B.lèn     C.rěn     D.rèn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 
A.蜿   B.惋   C.婉   D.碗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2分)
A.光芒四射   B.流光溢彩   C.熠熠生辉   D.光彩照人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何必感慨自己的不足, 要发展自己的长处, 风景这边独好。
B.我们不必感慨自己的不足, 要发展自己的长处, 风景这边独好。
C.我们不必感慨自己的不足, 要发扬自己的长处, 风景这边独好。
D.我们何必感慨自己的不足, 要发扬自己的长处, 风景这边独好。

5、下列选项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看来,                        
A.国家与个人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B.天下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C.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D.国家与天下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如果你就是下面这个被人称“四只眼”的李峰峰同学,你会选择哪个回答,以更委婉地让别人知道你不想被人称为“四只眼” 。
同桌: 哎,“四只眼”,把你的钢笔借给我用用好吗 
李峰峰: “                                      
A.你再叫我“四只眼”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我让你好看!
B.我不喜欢你们叫我“四只眼”, 你别叫了, 好吗?算我求你了。
C.可以。不过, 你以后最好不要叫我“四只眼”。否则,对大家都不好。
D.可以。不过, 用完请还给“李峰峰”, 好吗 ?“四只眼”没有李峰峰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7-8 题。(4分)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  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  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注]①坼:裂开,这里指江堤决口。②屯:聚集。③水禽白:水鸟翔集江面,加以江水滔滔,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④雇直:工钱。⑤多为鱼:大多葬身鱼腹。⑥辄凄恻: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季节, 交代了事件和事件发生时间,  描写江堤决口的可怕情形。
B.颔联描写江堤决口水淹之后的惨象。“失几户”说明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C.颈联上句把洪水比作蛟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和凶猛。
D.尾联写洪水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辄凄恻”表现出诗人对受灾百姓的真切同情。
8、写江湖浩瀚,古代诗人多用“平”字,本诗却用一个“高”字,请简要分析用“高”字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又十里, 祥符寺, 寺前淙流走万石间。山皆直松名杉, 藤络莎, 蓊蔓茏茸。有灵泉自硃砂峰来,依岩通二小池。上池莹澈,广可七尺,深半之, 毫发可鉴。泉出石底,累累如贯珠不,气馝馞①若汤, 酌之甘芬, 盖非他硫黄泉比也。明日遂试浴,垢旋流出②,纤尘不留,令人心境清廓, 气爽体舒。相传沉疴③者, 澡雪立瘥④, 理或然也。寺有南唐碑, 初名灵泉院, 宋祥符中, 改今额。
                                               (节选自汪泽民《游黄山记》)
【注释】①馝馞(bì bò):形容香气很浓。②垢旋流出:身上的污垢不久就顺着池水流出,意思是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③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④瘥(chài):病愈。⑤额:牌匾。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憩( ) (2)被( ) (3)绝(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上池莹澈,广可七尺,深半之, 毫发可鉴。
(2)酌之甘芬, 盖非他硫黄泉比也。
11、用灵泉的水洗澡为什么能治病?祥符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3)《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直言诗人忠君报国信念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17 题。(16分)
                           传灯者  朝颜
①几声含着警惕却并不怎么凶狠的狗吠,提示我已经进入村庄的腹地。那时候天空刚刚收起了雨势,太阳半隐半现地探出头来,显出笑脸相迎的意味。一棵大樟树伸长了胳膊,以一个母亲的姿态,将一座砖混的二层楼揽在它绿色宽阔的胸怀里。
②作为店铺兼作坊的一楼,卷闸门洞开着。我要找的那个叫黄加茂的纸扎艺人,从竹椅子上站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地环顾着一屋子的凌乱物什:大的小的纸箱,横的竖的竹子,剪了花纹和没剪花纹的彩纸,还有案板上随意摆放的剪刀、锉刀、彩线、麻绳、记号笔、硬纸板……仅余的一小块空地上,也星星点点地撒满了五颜六色的碎纸花。
③有二十四年了,黄加茂坐在这样缤纷的物什中央,破竹子,片竹篾,支骨架,画图,剪纸,糊纸,偶尔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活计,与前来问话的人攀谈几句。自从二十三岁那年一脚跨进纸扎行业,坐着,便成为黄加茂一生中最漫长最持久的动作。
④他清瘦、腼腆、羞涩,从喉咙里蹦出的字句少之又少,像个语言的极简主义者,撇除了多余的形容词,也撇除了情感的高低起伏。多数时候,他是沉默的,不动声色的,任凭刀具在竹子上、彩纸上咝咝作响,任凭春夏和秋冬的日月,轮流以黑夜和白天浸透琐碎的光阴。世间的波澜和浪花于他,似乎是身外的事物。他只顾安静地埋着头,从简易的作坊里,制作出一个又一个形状和颜色各异的灯彩,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去民间。
⑤这是石城的民间。灯彩,是石城人割不断的爱恋,是中原汉人与畲瑶土著长久交融绽放的异彩,是生生世世亮在客家人生命里的光。自秦汉、西晋至明清,五次人口大迁徙,那么多的惊涛骇浪、生离死别,都在这群山环绕中安歇下来。然而,他们还是要面对那么多无可抵抗的自然之力,虫、旱、涝、风、雷,灾害从来不分青红皂白,也从不怜惜躬身劳作之人的艰辛。人们也说不清,左右世界万物的,是天地神灵,还是妖魔鬼怪?他们敌不过的,便只能讲和,只剩祈求。幸而,他们有他们的精神图腾。舞龙、舞狮、点亮灯火,祭天、祭神、驱散邪恶,祈福、祈收成、祈家口平安,那些存留于记忆中、渗透进血液里的中原传统习俗,自北向南,跟随人的脚步和思想挪移,渐渐扎根于赣南石城的深厚土壤中。
⑥我被一只已经完工的茶篮灯吸引。绷得紧致结实的骨架上,装饰着红的、绿的、蓝的、黄的鲜艳彩纸,纸上是“丰”字纹、菊花纹、铜钱纹、水果图,明丽夺目,又各具寓意。每一个接口处,都镶着莹亮的金边,灯的顶端棱角上,各垂挂下一串长长的流苏。底座上,有紧俏的腰身和脖颈,中间却又鼓突着肚腹,将一只大容量的茶篮模拟得惟妙惟肖。
茶篮灯是石城最常见也最多用的灯种,创造的奇思妙想源自客家人种茶、采茶、制茶的劳动场景。我想象着一个女子托着茶篮灯起舞的样子,她应该也有和灯一样纤细的腰肢和脖颈, 和灯一样艳丽的华服与头饰,和灯一样轻盈的体重及身形,她将一遍遍还原着采茶女灵动的手指、 丰收的喜悦,用甜美的笑靥,盛装下一整个春天。
⑧我们从灯彩的海洋里抽身,回到作坊,坐进纷乱的竹木器具中央。家狗不再用陌生敌对的眼神注视我们,而是温驯地摇头摆尾将我们迎了进来,又自顾出了门,重新担负起巡逻的职责来。
⑨春风摇曳着屋侧的樟树枝条,我们呼吸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开启了一段简洁却又直奔主题的谈话。黄加茂坐在他惯常坐的那张竹椅上,并拢着细瘦的双腿,微偏着脑袋,看向墙上的一个挂钩或一张蜘蛛网,目光极少与我接触。我发现,一个内敛的语言极简主义者,自有他的长处,每一句话都干脆利落,砍除了闲余的枝蔓,而且,永不因情感的奔涌跑偏了方向。
⑩在成为一个优秀的纸扎艺人之前,黄加茂满打满算跟了师傅六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像黄加茂这样从没有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屈指可数。因此,需要等待收成的农田被撂荒,需要漫长时间浸淫的手艺被抛弃。当人们选择快捷和便利的同时,许多古老的传统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
我猜想, 23 岁的黄加茂, 应该比此时还要腼腆、还要沉默。当他走进那间凌乱琐细的纸扎作坊,他对这一门陌生的手艺有过欢喜吗?我满心希望从他喉咙里掏出某种热烈的情感来。“没有——”他的眼睛正对着墙面上那一片白, 轻描淡写地说, “只为了谋生。”这么直白, 这么简单, 省略一切人们期盼的套路, 说得我竟不由泛起了一丝心酸。无非因为, 纸扎是手上的功夫; 无非因为, 对于一个受过腿伤的人而言, 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职业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 黄加茂忽然起身, 从里屋取出几张设计图纸,摊开在地板上。在那泛黄的纸页上, 描画着线条、角度和形状, 标注着密密麻麻细如蚂蚁的数字, 它们是宽, 是高, 是长, 是一次次精确计算之后的最终结果。在签字笔一锤定音的线段下,看得见被轻轻擦过的铅笔勾画和书写的印痕。
其实, 黄加茂用不着这么小心的。因为每个灯篮分几层, 由几个面组成, 在他心中, 早已生出根茎,长成一棵固定形态的大树。但是, 他又不得不如此小心。因为师父教给他的谨慎, 仍像琴江的河水, 在他的生命中缓慢而持久地流淌。我侧过头去, 在视线的左后方, 斜靠着一摞由细竹弯成的正六边形, 每一个都像从图纸上走出来的孪生儿。它们, 将构成若干个茶篮灯最饱满的肚腹部分。
我的脑海中, 不禁浮现出他做灯彩的样子来: 夜色笼罩, 四周万籁俱寂, 他从长久的坐姿中起身, 撑住酸疼的后腰, 一阵凉风经由半开的卷闸门钻进来,停在一声缓慢的叹息里。
13、黄加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3分)
14、你如何理解“一阵凉风经由半开的卷闸门钻进来,停在一声缓慢的叹息里”的“叹息”?(3分)
1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3分)
16、文章讲求感情基调的一以贯之,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本文和《植树的牧羊人》,在感情基调上有何异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 题。(7分)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
①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每一代青年的成长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记, 20世纪50、60年代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 70、80年代改革开放的记忆,90后、00后对网络世界的高度认同等皆是如此。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 历久弥新。比如对于历史的敬畏, 对于民族情感的归属, 对于人们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与青年人总是走得很近。
②借助经典, 青年人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生活本来是些没有装点、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青春之歌》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 30 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写出了青年一代在国家动乱时期面对亲情、爱情、责任的担当和选择。《平凡的世界》刻画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深刻展示了大时代下普通人的艰难曲折命运。但最令人感动的, 还是孙氏兄弟在沉重生活枷锁中的自强不息。生活从来不易,更不会因为你不努力而改变。经典作品传递出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奋斗的坚持, 告诉年轻朋友, 什么才弥足珍贵。
③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 青年人能够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 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 “跌倒九十九次, 却仍一百次再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人们, 不屈服于命运, 凭着身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 只有以人民的福祉为正义性的来源, 才能称之为伟大;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才会创造出奇迹。《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古巴渔夫, 生活贫困, 屡受挫折, 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都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④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厚, 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当年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动我们的正是那些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 它们依然是一面镜子, 让我们发现自身的缺点, 成为我们奋斗赢得未来的指针。
⑤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 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种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 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 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 是时代投射在身上的印记。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脆弱也许是善良, 敏感可能是细腻,自私可能是自我,叛逆可能是主见, 冷漠可能是分寸。虽然这些偏见推远了青年走向我们的身影,但我们仍要辩证地看,积极地引导。
⑥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最好的媒介。经典似一缕清风, 又简如白水, 穿透人文之美, 触摸生命真谛,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化了, 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 驱散路途上的迷雾, 引领青年走向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