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 专家点评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综合测试、道法、英语试卷
2023上海中考一模临近。今天再次回顾一下2022年中考概况,一起看下市教育考试院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评析。目前,语文、作文、综合测试、道德与法治、英语试卷专家点评已经出炉,详情关注。
聚焦核心素养 引领精神成长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学力基础,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坚持立德树人、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完成试卷的过程,也是一次充实而愉快的精神成长之旅。
一、关注成长 立德树人
阅读部分的选文和作文题关注学生精神成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古诗文课内语段《两小儿辩日》《王丹麓二子夙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议论文聚焦劳动教育,体现五育融合,引导青少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记叙文《写给儿子》,鼓励孩子坚定地探索未知、勇敢地自我尝试、真诚地关爱他人。作文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之路像马拉松赛跑,学生初中毕业,不过是人生道路的开场,更是精彩的出发,未来还有无限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
二、以生为本 稳中求新
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考一致的原则。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四大板块,试题涵盖知识积累、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不同能力目标,坚持落实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议论文阅读要求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分析段落关系,重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记叙文阅读要求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赏析词语的表现力等,重在考察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在题型基本保持稳定,题量与往年基本持平的同时,古诗文选择相近主题,贯通课内外语段,通过比较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在综合运用中融入名著阅读。作文题延续了去年用提示语引出题目的形式,以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名著片段作为材料,既在审题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又能触发写作灵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的理念。
三、创设情境 考查素养
试卷注重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要求编制一本阅读手册,以目录分类、板块设计、栏目编辑等步骤引导学生有序完成学习任务,意在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作文题在选材和立意方面给予更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既考查真实的写作能力,也引发学生思考名著阅读与自我成长的关联,真正以阅读滋养生命。
四、立足教材 引导教学
本届初三是初中四年完整使用统编教材的第一届,试题立足教材,充分强调课内外的沟通和联系。两篇文言文在主题上都关注孩子智慧的生成;议论文与课文《创造宣言》在写法上有相似性。综合运用涉及初中《语文》推荐的必读名著,而编制名著阅读手册的学习任务,与教材综合性学习“我们的初中生活”中的相关学习任务相似。试卷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依据课标、立足教材、关注学情,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精神成长
7月11日上午9点,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语文科目顺利开考。语文作文题延续了去年以提示语引出题目的形式:
作文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立德树人 引领精神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依据课标中的相关表述,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学生在初中毕业这一人生重要节点,既树立远大目标,心怀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从容面对学习和成长中的各种挑战,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同时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贴近学生 倡导真实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题应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之路就像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启示他们乐观从容地面对当下生活,充满信心地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生活。
作文题充分回应了《语文课程标准》“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住社会中常见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实场景”等写作教学建议,既对审题立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杜绝套题现象,同时又能开拓写作空间,触发写作灵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材可选,有情可抒,倡导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心”的表达习惯。
三、稳中求新 考查写作能力
《傅雷家书》是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必读名著之一,今年的作文题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话,傅雷在傅聪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后告诫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既表达了对傅聪获奖的肯定,又提醒他不要因此自满和骄傲。对于这一话题,学生并不陌生,而傅雷书信中这一讨论又从舞台演出拓展到人生道路。题目中的“这”既可以是生活中重要的事件或“高光时刻”,也可以是之前所忽略的,有独特价值的日常小事;既可以重点叙写一次经历或一件事,也可以展现连续的经历或多个片段。“不过”一词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在精彩、顺利和得意时保持谨慎和谦逊,在平凡、受挫、失落时不失从容和坦然,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观点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作文题在立意和选材等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给了不同写作层级的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唤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之情。
期待学生未来的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美好的精神成长。
物理:
基于课程标准 体现育人导向
化学:
立足素养导向 实现评价育人
跨学科案例分析:
融传统文化 循思维过程 重跨学科能力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跨学科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能力,符合上海市中学地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结构整体平稳,聚焦考查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科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立足真实情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情境作为试题育人的重要载体,不仅利于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还能发挥学科的德育价值。案例以中华传统的中药材——黄芪为主线,通过简练的文字、清晰的图片、丰富的数据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个立体、多维的黄芪“形象”,包括黄芪植株特征、主要产地、药效功能、种植方式、国际贸易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领会中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关注设问逻辑,凸显认知思维过程
试题基于学生认知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架构设问逻辑。这种设问逻辑的内核体现了生命科学的“科学探究”和地理的“实践体验”之间的关联。试题将不同区域野生黄芪的生长环境、黄芪植株特性、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药效功能、人工科学种植方式等建立逻辑关系,逐级设问,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聚焦核心概念,关注学科间的融合
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跨学科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试题聚焦黄芪主要产地的地理特征、黄芪植株各器官的功能、黄芪根中的药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黄芪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的选择等,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核心概念分析真实现象的产生原因,在解题过程中将自然地理条件对黄芪生长影响、黄芪生长状态对产生药效成分的影响等地理和生命科学核心概念进行贯通和融合。
注重问题解决,引导学科教学实践
真实问题的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调用各学科核心概念,更要能充分运用跨学科能力进行分析和解释。试题聚焦科学种植黄芪时所需考虑因素这一真实问题,要求学生提取与处理黄芪连年种植方式弊端的相关信息,分析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性,提出建议和方案,引导学生经历综合运用地理与生命科学原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落实对跨学科能力的考查。
试题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
坚定信念 滋润心田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于2022年7月11日下午顺利进行,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注重考查学科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价值认同,激荡青春能量
全卷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试卷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的情境设置,引发学生对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思考,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全卷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篇,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价值引领,以孔繁森、于敏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为价值纽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接着,以“发展数字经济”为主题,展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以“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责无旁贷”为主题,引导学生懂得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卷依托由浅入深的学科任务、真实鲜活的试题情境,使学生在见人、见事、见精神的过程中,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考查核心素养,体现学科思维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突显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考查内容紧贴教材本体,立足初中教学实际,着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时政探究题设计了具有内在关联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图,需要学生综合柱状图、折线图和文本材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考查了学生图文资料的逻辑转化、复杂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又如,案例分析题创设了中学生走访检察院、查阅法律法规、制作宣传画册等探究活动情境,考查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力图考查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独特价值。
发挥育人特色,启迪学生心智
试题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鲜明的育人特色,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感到自豪,激发出砥砺前行、建功新时代的内在动力。比如,综合理解题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内容渗透于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会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又如,案例分析题从我国依法保护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视角切入,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卷守正创新,将价值性和知识性有机统一,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立德树人、铸根育魂上发挥更大作用。
素养立意 以文育人
2022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试卷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评一致”原则,立足教与学的实际,全面考查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试卷既关注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凸显语言运用能力,又把握试题的适切性,关注学生的感受度,同时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激发,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精心选择语料 体现育人价值
试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五育并举价值导向,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整张试卷语料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简练,表达地道。
听力部分主题涉及青少年的家庭责任感、环保意识以及参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词汇和语法部分的单句和语篇都较好地体现了交际性和育人价值,如关爱社区老人、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绿色出行、提升安全意识、学习航天精神等,其中的语篇倡导青少年树立热心社区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阅读部分涵盖了说明性文本、人物传记、议论性文本和故事类文本等,分别介绍了新奇有趣的三个科技小发明、中国清代女天文学家的成就、青少年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平等关爱尊重的家庭教育方式等,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全卷语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共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达,在为学生提供语言体验和思考感悟载体的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巧设情境任务 落实核心素养
试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初中阶段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任务设计和情境创设,考查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部分的题目设计既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锁定与提取,又关注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并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最后一题,要求学生基于全文理解,揣摩故事人物情感,陈述推测理由。该题综合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题的设计延续了近几年开放性、选择性的特点,通过联系校园活动实践和体验的情境创设,提供充分的内容选择和语言表达空间,力求最大程度展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个人发展需求,以主人翁视角,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写。
全卷情境创设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风筝制作、中国历史名人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
发挥导向作用 促进教学提升
试卷整体结构、题型题量均保持稳定,难度适中,部分语篇和题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形式呈现,延续了近几年英语学科试卷的风格特点,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试卷精心选材,语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丰富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情境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学会用英语做事。这些对于日常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语言综合能力,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又注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料的重要性,善于挖掘其人文价值和育人功能。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又如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探索多角度思考、多样化表达的写作方式。
总体而言,试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篇为线索,积累语言知识,挖掘主题意义,树立文化意识,形成学习策略,落实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英语课程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