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升入初中,为什么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
教育专栏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小学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初中成绩反而下降了?为什么小学主科不偏科,上了初中就偏科了?为什么小学基础差不多的孩子有的能上重点高中,有的成绩一落千丈?而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是很好,上了初中成绩反而突飞猛进了?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自己没有处理好一些细节造成的,而作为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及时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投入到初中生活。
1、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孩子是否做好初中一下子科目那么多,学习强度那么大的准备。如果面对高强度心理准备得不好,那就有了第一类差异。
2、孩子的语文能力怎么样?
如果孩子多年来没有重视语文学习,那就有了第二类差异;因为语文是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解表达不好除了学习上吃亏、生活上吃亏外,影响了心情,反过来也影响学习。
3、孩子是否做好了不再被关注、不再被瞩目、不在被表扬依然能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低调做人、厚积薄发呢?
以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班上明星,老师的宠儿,也许孩子学习动力的来源就是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艳羡。但到了初中,尤其是好的重点中学。大家的过去都相似,如果孩子稍不小心失去了这种优势,而又不能从长计议,厚积薄发,那就有了第三类差异。
4、孩子是否做好了独立的准备?
以前孩子生活的一切都依赖深爱他的家长。到了初中,孩子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因为父母不会时刻在身边。解决不了这些细节的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主营业务——学习。如果做不好,那就有了第四类差异。
5、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律能力?
“好学生都是自学出来的”。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孩子是否能约束好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运动、游玩、交友、打游戏、个人生活问题”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懒,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运动争抢斗狠,游玩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心理。如果不能,那就有了第五类差异。
6、孩子是否建立了追求宽广渊博知识文化的良好信念?
到了初中,孩子不再是活在别人的要求当中。要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信念追求。如果少年时代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那就有了第六类差异。
7、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记笔记的能力?
大脑有时并不可靠。知识偏爱严谨而不是散漫;喜欢准确而不是差不多。行为学家统计一个人每天大量的决定有99%以上是靠习惯做出来的,所以说“习惯决定命运”一点也不夸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来处理学习的细节问题,那就有了第七类差异。
8、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身体永远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如果孩子习惯不好,就会引发身体问题。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时间就会一大把一大把的荒废。第八类差异由此而生。
9、孩子是否还在用涂改液?
孩子得开始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培养谋定而动,下笔准确的能力。如果孩子总是用涂改液,可能就很难尽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养成这个习惯,会少走很多冤枉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