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热播剧《小舍得》里,“鸡犬大户”田雨岚喊出这样一句话:
其实,掌握核心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顺。
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因为智商超高,他们可能是经过训练的思维方法的赢家。
核桃数学和核桃编程在知识体系上没有强关联性,但是在两个学科各自培养的能力上,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
数学学习侧重培养新课标中要求的小学生必备数学十大能力,包括数感、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等等。
编程学习侧重培养孩子的策略能力,也就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的能力。
我们通常说的Scratch、Python、C++这类计算机语言,都只是狭义上的编程。你需要告诉计算机它能听得懂的话,然后让它去按照你的“吩咐”做事情。
就像你找一个外国人谈话,你可以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区别只是这个语言是否便于理解和使用。
而图形化编程就是比较好懂的语言,零基础的孩子运用它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图形化编程语言的指令,已经被直观地做成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积木块,只要轻轻拖拽,就能实现你想要的效果。
我认为,孩子学习计算机语言,其实不只是学习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掌握工具的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让你用英语叫外国人去帮忙做一件事。你需要怎么样一步步促成事情的达成呢?如何才能让他做的快、做的好呢?
后面这一整套思考的逻辑,一步步的推理和联想,其实用到的就是编程思维。
比如在数学课中,会学习加减乘除的基础规则,运算的熟练度,准确性,都是数学学科会着重培养的能力。但是类似于计算中的凑十法、拆补法等巧算技巧,就属于面对具体计算问题时的解题策略。策略能力,就是对已知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这是编程学科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孩子面对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有多种不同解法的,如何迅速识别题目的要求,如何迅速把握住各个已知条件分别在题目中的作用,如何在不同的解题路径中找到更加简单高效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是编程学科着重培养的能力。编程帮助孩子学会发现方法的方法,数学帮孩子建立用数学抽象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应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同时学习数学和编程,会有1+1大于2的效果。
编程和数学,它是两个不同的科目,编程是素质类科目,咱们在核桃学编程的小朋友们大部分也都在跟着数学学习,因为数学是中高考主要学科,孩子也适应了我们的学习模式,和编程一样的AI课程,这样能帮助孩子真正喜欢上学数学,对孩子数学成绩的提升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在数学学科里,常常会有排列组合的问题,其实就运用到了编程思维里的“分类”方法。
举个很经典的奥数题,让你设计一个冰淇淋车的游戏。有葡萄、苹果两种口味的水果,以及巧克力、香草两种口味的冰淇淋。
如何通过自由组合,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搭配出不同口味的“水果冰淇淋”呢?
然后再在大分类里一级一级往下细分,问题就迎刃而解。
所以,无论是编程思维还是数学思维,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分类”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有序思考”的方式,不管是数学、编程,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都非常重要。
它能帮助你从一团乱麻中用框架思维找到线索,然后从底层分解、拆开,慢慢就找到答案了!
那么,除了“分类”方法,还有其他的吗?再举一个奥数题的例子——
“甲、乙二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条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
狗和甲一起出发,因为它跑的比甲快,当小狗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向甲跑去,碰到甲的时候又掉头再跑向乙,问当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可能很多孩子或者家长看到这道题时,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先计算狗碰到乙的路程,再算它跑回甲身边的路程……这样来来回回的计算,最后直接懵圈了!
而事实上,只需要掌握题目里不变的元素,解题就会简单多了!
无论这条狗的运动轨迹是S形、X形、Y形,你会发现,它的路程永远等于:
只要你知道狗跑的时间和速度,其它的信息都可以不必管。
而在这道题里,速度是不变并且已知的,时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是不是瞬间恍然大悟了呢?
除了解奥数题,孩子在接触其他学科找到“不变元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种解题思维。
就像物理、化学里,常常需要找到守恒的能量和物质,然后才能顺利地列出相应的等式。
而在生活中,很多冗杂的信息干扰我们做判断。但是,只要你能思考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做决定就会变得更容易。
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要掌握了逻辑方式和解决方法,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来说编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咱们数学能够锻炼孩子的数理思维,可以让孩子成系统的学习,这样的提升也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