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不靠咆哮就靠吼?快治治你的情绪病!

管教孩子,不靠咆哮就靠吼?快治治你的情绪病!

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养育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 这样不好,不好……”

看过《武林外传》的家长对郭芙蓉常说的这句话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是吕秀才劝导郭芙蓉,在每次动武之前用来平息狂躁、控制情绪的方法。

在和孩子的长期相处中,家长是不是偶尔也会遭遇想要“排山倒海”的场景呢?在管教孩子时,是不是也很容易陷入“轻则吼叫,中则咆哮,重则使用武力”的怪圈?

管教孩子,不靠咆哮就靠吼?快治治你的情绪病!

孩子静悄悄,必然在作妖。我在厨房做会儿饭的功夫,他把手指画的颜料全都抠出来,抹得地上、墙上到处都是。别说做饭了,我光擦地就用了一个小时,到现在,墙上的颜料我都没想到办法清理干净呢。我知道不能对孩子大吼大叫,可是,这暴脾气一上来,我不找个地方发泄发泄,就真的要爆炸了!”

——爱宝妈妈

“我们家宝贝就喜欢把所有玩具都翻腾出来,每天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把两大箱玩具都倒出来一通翻,这边眼瞅着不玩了,刚收拾起来没半个小时,就又给你都倒咯。你说,不收拾吧,家里连个放脚的地方都没有,可这样一天收拾好几遍,搁谁身上谁不急眼呀!”

——二宝妈妈

其实,家长们在遇到无法轻松处理的育儿问题时,想要通过吼叫、咆哮甚至是放肆大哭的方法来疏解情绪,这种行为,小育是十分理解的。毕竟,谁还不是个宝宝啦?!

尤其是对于那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来说,生命中总会遇到许多的“不能揣摩之谜”,而且,那些不停给你制造课题的人,通常又是你生你养的至亲至爱——子女。

01

“咆哮式育儿”

是归咎于孩子,还是归咎于家长呢?

小育相信,在成为“咆哮式育儿”的典范之前,在家长们不曾成为家长之前,你很可能就是个性格温柔、谦和有礼的人,可为什么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时,却偶尔会暴露出让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一面呢?

有些家长或许会认为:毕竟,成人是可以沟通的呀,孩子,有的时候真的是太难沟通了——说也说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还做不好;我让他向左,他非向右,我让他向前,他非向后……

那么,小育想问: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老板,你还敢这样颐指气使吗?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爸妈,你还会这样指手划脚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从这一点就可以推导出,家长之所以偶尔会陷入“咆哮式育儿”的怪圈,其中之一个原因,就是摆放错了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忽视了营造“亲子间的良性关系”的氛围。

管教孩子,不靠咆哮就靠吼?快治治你的情绪病!

当孩子月龄尚小时,家长们通常不会被“咆哮式育儿”这样的困局所烦扰,毕竟小月龄的孩子还不会表达感受和需求,同时,这时的他们需求面也相对较为狭窄,所以,父母多半更焦灼于如何揣摩出孩子的真正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

可当孩子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主观意愿,有了自己的主观表达时,家长反倒容易忽视掉孩子的“真正需求”,而更多地依托于自己的意愿或规划,强行满足孩子的“伪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不遵从家长意愿行事的现象。

因此,“忽视孩子的真正需求”也是促成“咆哮式育儿”的一个根源

此外,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智发育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然,不同的孩子在相同阶段的发展,也具有个体差异性)。

如果家长对孩子无法抱持发展性和特异性的眼光看待,就无法更好地理解他看待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无法理性提出更为符合孩子发育特点和天性的要求或期待……那么,到最后,孩子无法达成家长的期待,也就无可厚非了。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咆哮式育儿”究竟是孩子的锅,还是家长的错,也就不言而喻了。

02

“我也想对孩子温柔以待,这个困局怎么破?”

其实,破解困局的最根本方法就隐藏在上面的行文中:

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儿”怪圈,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用你和孩子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满足他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要乱涂乱画颜料,这是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表现,没问题啊,在卫生间里摆个小板凳,给他/她颜料和画笔,穿件旧衣服,随便孩子怎么涂抹都不怕……

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儿”怪圈,家长还要做到了解孩子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天性,在合理区间内,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期待。

比如,2-3岁的幼儿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这时的孩子会萌发占有欲,特别是对属于自己的东西保护欲强烈,如果家长不明就里,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如不分享就评判孩子自私、不懂事,其实,家长才会沦为泯灭孩子天性的“刽子手”。

最后,小育想要强调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问题在所难免,如何学会克制才是制胜关键。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儿”怪圈,家长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学会控制情绪,并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这样才能达成最后的双赢局面。

小编说

附:控制情绪实用小Tips

生理层面

1.深呼吸:

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能给大脑带来更多氧气,使心跳减缓、血压降低,从而让你感觉更加平静,注意要找个舒适平静的环境,使用横膈膜进行呼吸,还要把握平稳的呼吸节奏;


2.放松全身:

坐在舒适的座椅中,保持深呼吸,并尝试放松全身肌肉,从颈部开始,下行至肩膀,使胳膊下垂,然后开始相继放松大臂、小臂、手指,进而开始放松身体主干,相继放松胸部、腹部、臀部的肌肉,最后,下行至双腿,继续放松大腿、膝盖、小腿、脚掌直至脚趾,放松全身肌肉后,进入冥想,保持深呼吸。


心理层面

1.表达感受,释放情绪:

不要沉默,也不要生闷气,把困扰你的事说出来或写出来,当你把导致自己情绪失控的事完整地梳理出来后,多半心情已经稍有疏解,它能帮助你很快平静下来;


2.积极地与自己交谈:

不要放任脑中“消极的小人儿”总跟自己交谈,它只会妨碍你解决问题,让“积极的小人儿”占领高地,它能帮你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3.控制负面感受:

当情绪失控时,你很容易被负面感受钳制,没关系,试试做深呼吸、放松肌肉,听听舒缓放松的音乐,让自己陷入冥想,你也可以试着伸展身体,或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散步,哪怕是嚼嚼口香糖,抑或是在纸上慢慢地画同心圆也行,这些方法对控制负面感受都有一定的帮助;


4.培养耐心:

首先,要克制自己“需求必须立刻得到满足”的天性,然后,做一些需要你付出巨大耐心的事,比如,拼拼图、拼装小颗粒积木、十字绣等;


5.提前储备预案:

居安思危,对可能出现的麻烦进行合理预估,并提前准备好预案;对困扰你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评估各自的优劣势,并优先选择优点最多的方案。

如果你能顺利解决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那么,导致你情绪失控的诱因就会减少许多;


6.三思而后行:

强烈的情绪会触发大脑中的警报器,使我们在思考出合适的方法前就行动,好在通过练习,我们能更擅长用大脑的理智部分来管理强烈的情绪,当你学会思考行为及其后果时,你的行动会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