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文数学都考90多分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为什么语文数学都考90多分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现在的95分和你上学时的95分不一样了

请看一段对话:

向上滑动阅览

小明的爸爸:老师,小明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

小明的老师:语文93分,数学95分。

小明的爸爸:那很不错啊,比我上学时强多了,谢谢老师。

小明的老师:家长啊,小明这个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二名了。咱班双百分有一多半呢。

小明的爸爸:啊……¥#@……。

小明的老师:小明挺聪明的,就是有些贪玩,这个成绩已经拖咱班后腿了,请家长多督促他学习,多做题。好吗?

小明的爸爸:呃,好的。给老师添麻烦了,我们一定改正,一定改正。

    于是,相对于上学期,小明本学期的周末作业同比增长了50%,补课时间同比增加了50%,娱乐时间同比减少了80%,同时,小明家的教育开支增加了40%,全家的“争吵指数”提高了60个百分点,“幸福指数”下降了80个百分点。

    下个学期,小明终于收获了语文98分,数学99分的好成绩。

    然而,不是只有小明一个人在战斗。

    在小明暗中下劲,成绩提高的同时,其他同学和家长也在各显神通,成绩也都水涨船高。

    结果,小明的总成绩排名还是在班级后列。

    看似小明和全家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可这些努力完全“无用”。

    只是,小明和全家却不敢停止无谓的努力,因为只要一旦停下来,就是一落千丈的失败。在大家都开足马力进行对抗的僵局下,谁先停止对抗,谁就先遭遇淘汰出局。

    结果是,当所有学生的分数都日益趋近满分时,分数本身陷入了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90多分在过去是不折不扣的优等生,现在则沦为如假包换的学困生。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学习竞赛不断向极限逼近,最终的竞争目标只有一个:获得满分。

    只是谁也不知道,在奔向满分的路上,会催生多少伤心泪。

为什么语文数学都考90多分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请看的高考作文题

为什么语文数学都考90多分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这幅漫画,可以有许多解读。

    比如家长的对学生成绩,是看分数还是看进步,是用赏识还是用惩罚,是片面唯成绩还是全面看发展等等……

    考100分,奖励一个吻,考98分,下降了2分,招来一巴掌。98分和100分的差别有多大?

    考55分,惩罚一巴掌,考61分,增长了6分,换来一个吻,61分比55分似乎产生了质变。

    有好事者将此图恶搞了一把,倒也饶有兴趣,如下:

为什么语文数学都考90多分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可谓荒诞之中的真实。

    小学时候,功课容易,常考100分,爸妈常表扬,自信心爆棚;初中时候,功课难度上升,考了98分,爸妈说成绩下降了,不如小学了(其实名次可能未必下降),常批评,于是厌学;高中成绩直线下降,继续受老师父母各种批评,继续深度厌学;上大学了,父母忽然不要求学习成绩了,60分万岁,最终,学习终于伤害了学习本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