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难道你还要我妈抵命吗:育儿观念起冲突,谁该闭嘴?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因为夫妻两人都要工作,所以请婆婆帮忙照顾孩子是很普遍的事。 但是,婆婆毕竟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人,在育儿方面肯定和年轻人有代沟。 再加上很多婆婆比较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育儿知识,导致家庭育儿战频发。 连善于跟婆婆“打交道”的天王嫂昆凌,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之前在一档节目中,昆凌表示在宝宝2岁之前不会给她吃盐,而且在孩子3岁之前也不会让她吃糖。 但是身边的老人会觉得不加盐的食物没味道,自己都不愿意吃,何况是宝宝。 然后就会固持己见地给孩子吃盐、吃糖。 在老人用这些错误方法带宝宝的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出招,就总是会听到这么一句杀手锏: “原来哪有那么多讲究,你们一个个还不养得好好的。” 难道科学育儿的大旗就这样被噎倒了吗? 答案当然是NO!今天局长就聊一聊新旧育儿观念不停碰撞时,新一代“年轻爸妈”要如何说服老一辈“养娃支队”。 01 首先,科学育儿不是瞎讲究。 局长承认老一辈有很多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但如果老一辈仅仅因为自己多年的老经验,就擅自给媳妇下了“瞎讲究”的判断,不听媳妇的嘱咐,甚至偷偷跟媳妇“对着干”,那么受害的往往是孩子。 因为老人固持己见,孩子无辜受伤害的案例,网上一搜一大把。 有不听媳妇劝告,偷偷给孩子喂虾仁蒸蛋,结果导致孩子差点过敏丧命。 有坚信没有盐孩子就不爱吃的,给七个月大的孩子喂盐的。 有怕孩子不能消化,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吃,导致孩子不幸死亡的。 这些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甚至要了孩子的命的案例,可以证明科学育儿并不是瞎讲究。 02 其次,“原来没那么多讲究,你们一个个还不养得好好的”,这句话就是个骗局。 我们简单举几个数据,就能对它啪啪打脸了: ▲ 2018年农村和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2‰和4.4‰,比1991年分别下降了85.7%和78.9%。 数据来源: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 1990年至2013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11.4%降至4.3%,农村由40.3%降至11.2%,城市和农村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2.3%和72.2%。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30年前老一辈当家带娃的时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生长发育迟缓率都是近几年的好几倍。 而且,农村孩子的死亡率、生长发育迟缓都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城市儿童。 近几年随着科学育儿的普及,孩子的死亡率和生长发育迟缓率均大幅下降。 这完全可以推翻老一辈引以为傲的“论堆养育法”,论证出现代更科学的养育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与生命安全保障。 03 而且,老一辈看似育儿轻松,其实却并不轻松。 老一辈带孩子看似轻松,那是因为劳累和辛酸都在讨生活里,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就已经耗尽了他们体内的洪荒之力了,哪还有余力去讨论自己带娃累不累? 而且,以前大家就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抱怨几句,苦不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不像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大家的情绪更容易被众所周知,带孩子辛苦也就顺势成了当代父母的痛点。 但其实,带娃苦并不是当代父母的“专利”,以前的人带娃压力大,也有一个数据——女性自杀率下降,可以佐证。 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奋斗在育儿一线的往往是女性。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表的《中国自杀率报告:2002~2011》的论文称,1995年至1999年,15岁至34岁的中国女性公民之中,每10万人里年均约有35名农村女性自杀。 而,这一数字减少为每10万人之中只有3例,降幅超过了90%。 报告对女性自杀率迅速下降的解释是,大量农村女性外出打工使得她们远离了家庭纠纷,比如婆媳关系、育儿养老等并避免了自杀。 04 最后,无论什么年代,只要用心育儿,就都有讲究。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条件好了,信息发达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络、书籍里吸取育儿知识,丰富自己的储备,懂的东西多了,讲究自然也就多了。 然而,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没有育儿大V、育儿书籍的年代,老一辈也不是随随便便,毫无讲究就能成功养好一个孩子的。 他们的育儿知识大多来自更老一辈的经验传授,因为渠道单一,信息量少,所以才让他们看起来没有那么讲究。 但是,他们为子女提供的生活和教育,已经是他们认知范围内能给予的最好的了,而我们为自己孩子提供的,亦如此。 看到这里,有些比较佛系的人可能会说: 既然以前讲究少的时候都能好好把人养大了,现在又何必搞得那么累呢? 这些人是被“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论给哄住了。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简单来说,幸存者偏差是指,当你听到的消息,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消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读书无用论。 很多人喜欢说,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 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很多人便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这些低学历成功人士就是幸存者,我们不能参照他们,草草下结论,要抛掉对个案的迷之信任,找出真相。 对于高学历者,人们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负面教材,广而传之。 而对于低学历人群,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 正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育儿也一样,之所以人们觉得不用那么多讲究,也能把娃养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个别被养好的“幸存者”,而忽视了那些没机会成长或者没那么优秀的人。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