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没用时,要先问自己这8个问题

管教没用时,要先问自己这8个问题



前几天,川爸小心翼翼地跟我说:“最近,你吼儿子的次数有点多。有问题别着急,想想方法。


要是平时,我肯定会一对凶光射向他,然后不痛不痒地来一句:“要不,您来?”


可是这次,我没有瞪眼,也没有说话。因为昨天晚上,我已经想了很久,最近上网课、写作业,我确实吼他的次数多了一些。


因为好好说话,他不爱听啊。我气的肺炸、脑仁疼,心里憋的要命。


不过川爸说的也对,光吼没用,要想办法。


当孩子不听话,我们的管教无效时,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不是过高了?

我们总是期望见到这样的画面:孩子坐姿端正、认真投入地上课,然后主动自觉完成作业,书写认真整洁。

但事实上,要求6、7岁的孩子爱学习、专注自律,已然超越了他们正常的成长规律。这个年纪的孩子,坐不住、不爱学习、到处乱跑,正是他们本来该有的样子。

也不能指望7岁的孩子乖乖听话,他们正进入第二个“反抗期”,建立自我认知的强烈愿望,会让他们变得很自我,很爱争辩。除此之外,7岁的孩子还爱磨叽,要求完美……

唉,哪样都不好对付。但认清了他们的成长阶段,我们采取因地制宜的管教策略,无效的可能会大大降低。

2. 我的管教前后一致吗?

规矩只有在前后一致时才有效。

如果我们不坚定原则,或者坚持1、2次就放弃,聪明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发现其中可钻的漏洞,他就会抱侥幸的心理来试探我们的底线。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我们不坚定自己的态度,默许孩子钻空子,却在孩子真的钻时大发雷霆、大吼大叫。孩子糊涂了,不自觉“叛逆”了,我们觉得自己失败了。

比如,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别磨磨蹭蹭、东张西望的,自己却一会给他端茶倒水、一会拿盘水果给他吃。他吃吃喝喝,耽误了写作业,又被我们骂了一顿。

温柔的坚定,说起来老生常谈,但确实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方式,即安定了孩子的情绪,又正确引导了他的行为。

3.我是不是做了事情“鼓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有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鼓励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为他准备零食;他起床晚了上课迟到,我们帮他想理由跟老师解释。

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有时候孩子做一些出格行为,比如大喊大叫,纯粹是为了吸引我们的关注。我们如果给予关注,还因此大发雷霆,正中了他的下怀。忽视或者平静对待,可能是更好消除他不良行为的方法。

4. 孩子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

正在经历重大变故,或者面临巨大压力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反常,变得叛逆易怒。

比如,家里新增加了弟弟妹妹,家里人都忙着照顾小宝宝,被暂时忽略的大宝可能故意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吸引家人的注意,或者发泄自己的委屈。

这时,我们要先感受他的心情,先纾解他的情绪和压力,再去想纠正行为的事。

5. 孩子是不是还没有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孩子有些行为,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掌握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比如他愤怒时,不知道如何纾解和释放,进而出现攻击别人、摔打东西的举动。

这时,我们的纠偏举措不能光想着惩罚他的过激行为,而是要帮助他寻找控制、疏导情绪的方法。比如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愤怒,写下自己担心的事缓解焦虑等等~

6.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且“屡教不改”时,我们的关注点常常落在如何“惩罚”他以改变他。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不消极的惩罚而是用积极的鼓励,激发良好的行为。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不批评他,而是在他主动收好玩具时,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再大的孩子也喜欢听别人的肯定,别因为孩子长大了,就停止对他的表扬。

7. 是不是家里有人拖了我的后腿?

还有一种可能,家里其他人制定或执行了与我们不一致的规则,而拖了我们的后腿。比如,我们要求孩子自己吃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偷偷给他喂饭;我们限制孩子玩手机、pad的时间,爸爸却背着我们给他。

孩子面对矛盾的规则,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方。所以,我们必须和家人齐心协力,达成一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在不行,只能明确自己在管教孩子上的绝对权威。

提前设定好基调,可能会有矛盾,但总比出现了问题萌发冲突好。

8.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一定要改?

有时候,我们一心想着引导、纠正孩子的行为,而忘记到底为了什么;总是打着“为孩子好”地旗号,而没有问过他的想法。

所以,有时候,我们眼中的“不良行为”可能只是我们父母的偏见。比如,孩子不愿和弟弟妹妹、和朋友分享玩具,我们就认定他比较自私,而忘记了这本来先是他的权力和选择。我们可以引导他,但不能强迫他分享。

比如,我们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他不愿意、也不投入。我们怪他不懂父母的苦心,却忘记问问他真正的兴趣。

这种情况最好应对,如果孩子的行为只是另一种选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好”,我们就放手吧,不要霸道地非要“以父母的名义”改正它。


透过这些问题,我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当孩子不听话,甚至“屡教不改”时,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掌控和固化了应对策略

  • 不要只看到孩子的行为,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看到他的情绪,他的想法;

  • 不要只责怪孩子的不对,也要审视自己、其他家人的态度和行为,有可能我们才是问题的根源。

所以,虽然我在这里用了“管教”一词,其实从内心比较排斥它。虽然我一直认为,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地位天生就是不对等的,但更反对父母因对孩子冷冰冰的专制态度,而疏远了亲子关系。

总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我有父母的权威,但不滥用;不是屈尊俯就,而是真正了解、理解孩子的内心;我看的到他们的行为,但更关心他们的情绪;他们“听话”,不是因为我要求他们,而是因为这样是正确的……

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任务不是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是帮助他发现更好的人生。

参考资料:

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why-doesnt-my-discipline-change-my-childs-behavior-1094777



川妈说说




昨天,跟大家闲聊小川的搞笑事迹,有个妈妈的留言是这样:



我还想跟她多聊几句。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薛定谔的猫”,不可能一直按照我们期望的最佳路线,走的那么完美。小川肯定不是个完美小孩,也没那么听话(我们也不期望他非常听我们的话),有时也把我气的肺疼。

但我不会把他的这些不听话归为他“人的问题”,而只是暂时的行为问题。我们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最常做的就是复盘,比如问自己以上那8个问题。还是那句话,向着阳光就能找到阳光,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保持淡定,别用情绪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