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研究: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

外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研究:

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

李成陈,陆筱俊

摘  要: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方法,以SSCI及CSSCI来源期刊为检索范围,检索外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研究,以所获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基于25篇文献的分析表明,该领域虽涉及众多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但理论与实证研究关联不强,部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研究内容的范围虽不断扩大,但仍集中于对无聊情绪状态及成因的描述;虽综合使用了量化、质性及混合型研究方法,但基于自陈式方法开展的截面研究仍占多数。基于以上发现,笔者为未来研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无聊情绪;外语学习;二语习得;范围综述;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22)06-0070-07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A scoping review

LI Chengchen, LU Xiaojun

Abstract: In this scoping review, we analyze research articles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published in journals indexed in SSCI and CSSCI databases for their theoretical frameworks, research scopes,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mitations of current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with suggest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synthesis of 25 research articles shows that although multiple interdisciplinary theor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research, the links between theorie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remain to be strengthened. Despite an increasingly expanding range of research topics, most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to describing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and its causes. Although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have been adopted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research, most studies are cross-sectional using self-report data collection tools. Based on the synthesis, we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boredom;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ping review; positive psychology


文章信息:李成陈, 陆筱俊. 外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研究: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J]. 外语教学, 2022(06): 70-77.

Li, C. & Lu, X. (2022).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A scoping review.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43(6), 70-77.



作者简介



李成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应用语言学中心博士后、荣誉研究员,湖北省省级人才。担任SSCI期刊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联合主编,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Learning (IAPLL)委员,Emotion SIG共同主席。入选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语言学&实验心理学)。

研究领域为积极心理学、二语习得、二语写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界》等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为“ESI热点论文”,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项目共4项,出版专著1部。


陆筱俊,伦敦大学学院应用语言学博士、宁波诺丁汉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二语写作。现任SSCI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编委,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System等SSCI来源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


1 引言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促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情绪转向(MacIntyre & Gregersen 2012)。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二语情绪的多样性、普遍性及重要性(Dewaele & Li 2020;李成陈 2021),相关研究遍地开花,研究重点主要聚焦于外语愉悦和外语焦虑这两种情绪(Dewaele & MacIntyre 2014;Li et al. 2018)。近年来,针对外语学习无聊这一情绪的相关研究呈指数增长,成为二语情绪研究领域的“新宠”(Pawlak et al. 2020a;李成陈、Dewaele 2020)。关注无聊情绪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该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很可能对学习者的投入程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成就等诸多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如Pekrun et al. 2010)。在二语领域,王初明(1987)指出无聊情绪会影响外语教学效果,亦有学者发现该情绪对外语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Li & Wei 2022;李成陈、韩晔 2022)。因此,对该情绪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对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无聊情绪研究进行系统检索,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为读者系统呈现该领域的研究概貌,指出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供相应建议。


2 数据检索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 Arksey & O’Malley 2005),该方法基于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归纳某话题相关文献,以总结出当前此类研究的范围、程度和本质,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建议。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梳理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在内容、设计、方法等方面差异较大的研究话题(Arksey & O’Malley 2005)。这些特征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无聊情绪研究现状相吻合,因此笔者采用范围综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笔者以boredom(无聊)、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oreign language(外语)、second language(二语)、English(英语)为主题词,分别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对相关SSCI来源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工作于2021年12月9日完成,共得到SSCI来源期刊论文29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9篇。剔除不相关文献、无全文文献、既非英文又非中文文献(西班牙语文献1篇)、书评、重复文献23篇(SSCI:6篇,CSSCI:17篇),共计获得SSCI来源期刊论文23篇,CSSCI来源期刊2篇。25篇文献中,24篇以英文写作,仅1篇以中文写作。

确定分析的目标文献之后,通讯作者对这25篇论文进行第一轮编码,编码维度主要包括论文基本信息(标题、作者、发表期刊、期刊来源、发表年份、写作语言)、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背景(语言环境、外语种类与水平、母语种类、学习模式、教育水平)及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研究跨度、研究工具、数据分析方法)等。第一轮编码完成后,第一作者检查编码,并就存疑之处与通讯作者讨论直至达成一致。之后,第一作者对所有编码进行二次编码,即对所获信息进行进一步提炼与分类,并由通讯作者检查、核对。


3 研究发现


3.1

总体发展趋势



图1展现了2014—2021年无聊情绪研究发表数量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以2019年为节点,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2019年的萌芽阶段,6年内仅有3篇相关论文,且2015—2017年间无相关论文发表。该阶段内,3项研究仅简略提及了外语学习中的无聊情绪,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第二阶段为2020至今的加速起步阶段,以外语学习无聊情绪为焦点的研究不断涌现,2020年有8篇相关论文发表,2021年则高达14篇。




3.2

理论基础



25篇论文中,有8项研究未提及任何理论,此类研究多由数据驱动。其余17篇涉及以下12种理论:1)控制-价值理论(control-value theory, Pekrun 2006, 12篇)、2)激励不足理论(under‐stimulation theory, Larson & Richards 1991, 5篇)、3)被动努力理论(forced effort theory, Hill & Perkins 1985, 4篇)、4)注意力缺陷理论(attention deficit theory, Eastwood et al. 2012, 4篇)、5)情绪理论(emotion theory, Eastwood et al. 2007, 3篇)、6)维度模型(dimensional model, Pekrun et al. 2010, 3篇)、7)复杂动态系统理论(complex dynamic system theory, Larsen-Freeman & Cameron 2008, 3篇)、8)心智理论(menton theory, Davies & Fortney 2012, 2篇)、9)心流理论(flow theory, Csikszentmihalyi et al. 2005, 1篇)、10)情绪调节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 Gross & John 2002, 1篇)、11)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情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theory of learning with media, Moreno 2006, 1篇)、12)开拓-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 Fredrickson 2003, 1篇)。可见,源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控制-价值理论(Pekrun 2006)在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中受关注的程度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有6项研究虽提及多种理论,但仅在综述部分对理论进行逐一描写,既未说明研究问题与所涉理论之间的关系,也未能运用这些理论对研究发现进行深入讨论。



3.3

研究内容



在二语学习背景下,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开展无聊情绪研究:1)无聊情绪体验与变化描述(11篇);2)无聊情绪的概念理解、测量工具的编制与验证(2篇);3)无聊情绪的形成因素分析(15篇);4)无聊情绪与其他个体和环境变量(如动机、二语交际意愿、教师热情等)之间的关系(14篇);5)不同教学模式或情景对无聊情绪的影响(4篇);6)无聊情绪对外语成绩的预测作用(3篇);7)无聊情绪的调节策略及策略的有效性(2篇)。整体而言,已有研究主要侧重描述无聊情绪体验,分析其成因,考察其相关要素,而对无聊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及其调节策略研究较少。



3.4

研究背景



为便于讨论,笔者区分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研究背景指调研开展的地区、调研对象的母语类型、外语类型、外语水平、外语学习模式、教育水平、专业背景等基本信息。笔者根据调研地区、研究总数及作者姓氏音序对25项研究进行排列,信息总结见表1:


表1显示,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主要开展于中国(11项)、波兰(6项)及伊朗(4项),其他国家相对较少(泰国2项、美国1项、西班牙1项)。就母语背景而言,23项研究均开展于被试的母语国家,且被试的母语均为调研点所在国的官方语言;剩余两项研究中,一项开展于被试的目标外语国家,另一项研究的被试母语背景多样,既有调研点所在国的官方语言,又有其他族裔语(heritage languages)。就目标外语而言,23项研究关注英语学习,剩余两项研究分别关注汉语学习和德语学习。此外,仅48%(12/25)的研究汇报了被试的外语水平。另外,鉴于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模式中的情绪特征、诱因及学习成效可能各有不同(李成陈、Dewaele 2020),笔者对25项研究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区分,其中9项研究基于线上学习,6项基于线下学习,1项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学习,1项采用实验,8项未说明外语学习模式。就教育水平而言,绝大多数研究(22/25)的被试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者,两项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1项研究未说明被试的教育背景。此外,在22项涉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研究中,21项汇报了被试的专业信息,其中10项研究的被试为英语专业,9项研究的被试为非英语专业,1项研究混合使用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被试,剩余1项研究的被试为不同专业的来华国际生。



3.5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含研究方法类型(量化、质性、混合)、样本大小、研究工具(问卷、访谈、日记等)、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设计(截面研究、追踪研究)等方面。笔者根据研究方法类型(从量化到质性再到混合)及作者姓氏音序对25项研究进行排列,信息总结如下:


表2显示,25项研究中,量化研究11项,样本量范围为42—3643人;质性研究7项,样本量范围为1—115人;混合研究共7项,其中3项为2000人以上的大样本混合研究,4项为样本量在11—25人之间的小样本混合研究。量化工具多为自陈式问卷,质性工具主要包括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开放式问答、日记、情绪记录表、情景描述等。所有研究均汇报了工具的信度,但仅有36%(9/25)的研究汇报了工具的效度。就研究类型而言,截面研究共14项,追踪研究共9项,实验研究共2项。所获追踪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较长时间窗口的追踪,时间跨度在4—16周,多以一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情绪状态追踪;第二类为小窗口的课堂内追踪,一般五分钟进行一次情绪记录;第三类为前两者的结合,既有时间跨度较长的追踪,又有一节课内的微观追踪。



4 讨论与展望


4.1

理论基础



如3.2所述,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的理论多元化,包括来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12种理论。但仍有8项研究为纯数据驱动,未提及任何理论;亦有6项研究虽在文献综述部分提及理论,但未使用任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或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未来研究应尽可能规避上述情况,争取在理论验证、修正及拓展方面做出相应的学术贡献。

此外,近半数(12/25)研究涉及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控制-价值理论(Pekrun 2006),这可能是由于该理论主要关注学业情绪,且覆盖面较广(Dewaele & Li 2020)。具体而言,该理论主要涉及情绪的领域特性及普适性(domain-specificity vs. generality)、概念结构(如情绪的三维分类,three-dimensional taxonomy)、前因、后果和关系网络,能为与学业情绪相关的典型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Dewaele & Li 2020)。不过,虽然该理论提出学业情绪与其前因后果之间可能具有双向、动态关系,但这种关系在外语情境下未得到有效的实证回应,未来研究可在此进行突破。另外,该理论虽然认为学业情绪由近端前因(控制、价值评价)和远端前因(成就动机、任务认知程度等)共同诱发,但外语教学中远端前因的具体化程度有待提高,覆盖范围也有待拓展。其次,笔者还认为该理论较少关注外语教师、同伴及身份认同等社会、环境及互动层面,忽略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Dörnyei & Ryan 2015),也缺少相应的实证研究。此外,目前无聊情绪研究主要在线下及有教师指导的线上学习中开展,该理论是否适用其他新型学习模式有待考察。



4.2

研究内容



如3.3所述,就研究内容而言,该领域半数以上研究(15/25)考察了外语学习中无聊情绪的形成因素,发现该情绪受到众多学习者内部及学习者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尚无研究系统考察该情绪的具体形成机制。未来研究可着重考察其形成机制,如考察学习者内部及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该情绪影响。此类探索有助于促进理解情绪的诱发机制,为情绪干预提供重要的教学启示。

其次,可操作化的概念结构、信效度俱佳的测量工具是开展某话题研究的前提,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仅有两项:Pawlak et al.(2020a)和Li et al.(2021)。前者基于111名波兰英语专业学生的数据编制了《实用英语课堂无聊问卷》(Boredom in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Classes Questionnaire);后者基于3000余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数据编制、验证了《外语学习无聊量表》(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oredom Scale)。前者的信度、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后者总量表和分量表的信度、效度俱佳,但该量表是否适用于移动辅助的课外语言学习仍有待考察。未来研究可在不同背景下(如社会、文化、语言及教学模式)进一步验证上述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亦可根据不同的背景需要,新编测量工具并加以验证。

此外,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忽略了该领域的一大核心问题:无聊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及成效?该问题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助力外语学习者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核心目标(Artamónova 2020)。因此,未来研究可考察无聊情绪对成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此外,二者关系是否具有双向性,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最后,现有研究虽发现无聊情绪普遍存在(Li et al. 2021;Pawlak et al. 2020a),但鲜有研究考察如何对该情绪进行鉴别、干预及调节,未来研究可就此进行重点突破。



4.3

研究背景



目前,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波兰和伊朗,且绝大多数关注英语学习者的无聊情绪。未来研究需拓展调研地范围,考察上述国家之外的外语学习者的无聊情绪。同时,未来研究也可将目光投向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小语种。此外,未来研究亦可对比多语学习背景下的无聊情绪体验,或考察同一地区不同母语背景的同一目标外语学习者的无聊情绪体验。

此外,多数现有研究未报告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然而不少学者认为外语水平会影响外语学习心理(Li et al. 2020)。因此,未来研究需更加详细地描述研究被试的语言背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仅一项研究以外语水平为零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Peng et al. 2020),未来研究可加大对该学习者群体的关注。

就外语学习模式而言,当前研究对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关注较平衡,但对混合式学习关注较少,未来研究可多关注混合式外语教学中无聊情绪的特征和诱因,为后疫情时代的外语教学提供启示。此外,部分研究未明确外语学习模式。鉴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各具特色(李成陈、Dewaele 2020),今后研究需明确学习模式,并考察相关情绪理论在不同模式下的适用性。未来研究还应考虑其他创新型学习模式对学习者情绪维度的影响,例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情境。

就被试教育水平而言,当前研究主要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他学段学习者关注较少。鉴于不同教育水平的学习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外语学习心理,未来研究可加强关注高等教育阶段之外的其他学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因为该阶段正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李成陈等 2022)。此外,虽然大多数研究报告了学习者的专业信息,但并未将其作为影响无聊体验的因素进行考察。不同学科的学习者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学业自我(academic self)和/或二语自我(L2 self)(Li 2021),进而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例如,Huang & Jiang(2022)发现理科学生的外语愉悦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学生。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专业背景对外语学习情绪的潜在作用。

还需注意的是,表1未呈现社会、经济变量等信息,但相关研究表明这些变量会对外语学习心理及行为造成影响(Lamb 2012),进而影响外语学习。未来该领域应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乡村地区)外语学习者的关注,此举也将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之教育振兴(桂敏等 2019;李成陈等 2022)。

此外,当前研究仅关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无聊体验,尤其是外语课堂中的无聊情绪,但尚无研究考察不同课堂环节或任务中的无聊情绪,未来研究可深入课堂,在微观视角下,考察不同互动中的情绪。另外,目前研究多聚焦技能型外语课堂,未来研究可多关注其他类型的外语课堂,如内容语言融合(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课堂,这是因为此类课堂在教学理念、学习资源、互动机会、师生角色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学习者所获的课堂给养及学业情绪体验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夏洋、陈雪梅 2022)。此外,笔者建议未来也应多关注外语课堂之外的情绪体验,考察其对外语学习成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最后,目前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并未区分语言学习的不同模块。而教育学相关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具有一定的领域特性(Goetz et al. 2008),这一观点在其他种类的情绪研究中已得到初步验证。例如,Dewaele & Li(2022)发现愉悦和焦虑情绪与不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及不同语言模块(如词汇、语法)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因此,未来研究可区分并考察不同语言分项中(如写作、词汇记忆、语法规则学习)的无聊情绪。



4.4

研究方法



总体而言,当前该领域量化、质性、混合研究数量较平衡,但以采用自陈式手段开展的截面研究为主(共14项)。具体而言,就研究类型而言,目前截面研究较多,追踪研究相对较少,实验研究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可从三方面进行拓展:第一,加大实验研究比重,从而较为理想地揭示因果关系,以更好地理解无聊情绪的前因后果及其核心关系网络。第二,进行追踪研究时,一方面可继续扩大时间跨度,更深入地考察无聊情绪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外语学习成效的历时影响,所得结果将对教学评估和预测有重要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可增加以单次课为单位的小窗口研究,在微观层面细致深入地描述、解释无聊情绪的特征、变化及引起变化的诱因,所得结果将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第三,未来研究也可考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考察外语学习无聊相关问题,例如,截面研究便于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但无法体现变化趋势;相反,追踪研究能够展现动态发展轨迹,但难以大规模开展。未来研究应取长补短,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研究工具方面,当前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多采用完全线下的(off-line)、回顾性的自陈式工具。其中,量化工具多为自陈式问卷,质性工具主要包括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开放式问答、日记、情绪记录表、情景描述等。虽然线下的、回顾性的自陈式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高效地获取数据,但由于被试报告的情绪经历既无情景依托(out-of-context)又非发生于当下(local and immediate),因而所获数据的信度和生态效度均可能受到影响。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可采用有声思维、经验取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Larson & Csikszentmihalyi 1983)等在线数据收集手段,让被试在线(online)、实时地报告或记录当下的思想、情感、行为及周边环境;第二,可借鉴刺激回忆法(stimulated recall, Gass & Mackey 2016)、意念控制法(idiodynamic method, Piniel & Albert 2018)等基于情境的回顾性数据收集手段,向被试再现经历、体验发生的场景,要求其以此为依据进行回顾描述。第三,可使用眼动仪、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血压计等技术测量表征情绪的生理、行为等指标。



5 结语


本文采用范围综述方法,系统检索SSCI及CSSCI来源期刊有关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的研究论文,从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所获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其不足并提出研究建议。分析发现:1)该领域所涉及的理论呈现较强的跨学科特征,但目前相关实证研究多为数据驱动,未来研究需强化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理论贡献;2)当前该领域研究内容相对集中,未来需扩大研究内容范围,尤其需重点关注无聊情绪的诱发机制、鉴别、干预及调节策略;3)该领域量化、质性及混合式研究数量较为均衡,但多为采用自陈式工具的截面研究,未来可开展更多的实验研究及追踪研究,采用在线数据收集手段、有情境依托的回顾性数据手段或测量生理-行为的技术工具,以提高数据的信度与效度。

无聊情绪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且极有可能损害学习成效。未来研究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采用积极外语教育理念(李成陈 2021),深入考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无聊情绪,探索有效的干预和调节措施,这不仅关乎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效,更关乎其情绪健康及学业幸福感。


本文编辑:陈高邈

文字排版:陈高邈



欢迎关注

应用语言学人



若想获得本期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进一步交流,欢迎联系群管理员进群。

请备注“单位+姓名”添加管理员入群(群里无需实名,仅仅是为了网络安全,望理解!)


韩晨老师


陆筱俊老师

小编若未及时回复,一定是在忙,感谢理解!



往期主题型推文:
线上教学中的外语教师能动性(下)
线上教学中的外语教师能动性(上)
二语口语流利度研究集锦(下)
二语口语流利度研究集锦(上)
英语教师线上教学准备
手势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研究集锦
二语综合写作研究集锦
家庭环境与幼儿二语发展研究集锦
特刊推介丨符号景观中的多语创意
二语学习投入研究集锦
二语合作写作研究
眼动追踪技术在多模态二语输入研究中的应用
英语作为媒介教学(EMI)研究集锦
农村外语教育研究Ⅱ–教师视角
农村外语教育研究 I–学习者视角
CSSCI专栏| 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
任务型二语教学与写作产出研究集锦
任务型二语教学与口语产出研究集锦
特刊推介丨多语家庭意库研究:民族志视角
听觉处理与二语习得研究集锦(下)
听觉处理与二语习得研究集锦(上)
专栏推介丨应用语言学中的积极心理研究:亚洲学习者视角
超语及具身研究集锦
集锦|符号意库理论研究
语言意库理论探讨集锦
学习者心理与教学指导下的二语习得
隐性语言学能:概念解释、工具验证及证据检验
【特刊推介】学术语言、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教育公平
非通用语种习得研究集锦
【SSCI特刊推介】语言因素对高等教育学业成就的影响
附带词汇学习研究集锦
多语习得:语言、思维与认知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丨经验取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二语口语可理解性研究集锦
【SSCI特刊推介】多元环境下语言教学素材使用研究
【SSCI特刊推介】多元视角下的语言学能研究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Meta整合
混合效应回归模型及其实证应用
【SSCI专栏推介】眼动跟踪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二语学习情绪量表集锦
二语交际意愿研究集锦
应用语言学与数字网络话语分析集锦
定量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指南
【SSCI期刊专栏推介】二语写作过程研究方法新发展
超语视野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集锦
积极心理学研究集锦Ⅰ: 二语学习视角
外语教育技术研究集锦外语教师情绪研究集锦
【SSCI特刊推介】| Applied Linguistics|Translanguag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