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后,孩子怎么变得负能量满满?

小学高年级后,孩子怎么变得负能量满满?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小学高年级后,孩子怎么变得负能量满满?

 

我收到的很多来信里,妈妈们看似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焦虑,但问题绕来绕去,最终都会落到孩子的成绩上。

 

L妈是为数不多的,认真在担忧孩子心理状态的。

 


小莉,你好!关注你好多年了,我有问题想请教一下,先介绍一下我家情况:


女儿四年级,家门口的公立学校。性格活泼开朗,也没有课外班的压力,但是学校的作业还是有点多的。

 

今早起床时,我提醒女儿,今天有体育课,要穿运动鞋。然后她就开始吐槽,说不喜欢体育老师,班级纪律不好为由,体育课让在教室写作业。

 

然后又说不喜欢英语老师,上课无聊,喜欢说教,还经常占用副课,还说了很多对学校不满的话,说她也想跳楼了。

 

听她这样说我非常吃惊。附近有个初三的女生上周跳河了,我猜测可能女儿听说这件事了。我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沟通这件事。

 

她的情绪目前有点低落,起床就无精打采的,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状态。

 

我应该如何帮她调整呢?再就是针对学生跳河这件事情我要怎么和孩子谈? 我真的很迷茫,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小学四五年级大概是个分水岭吧,因为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课业负担和难度的骤然加重,孩子明显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尤其是在情绪方面。

 

坦白说我家小拍也有过这个过程。去年五年级开始,她也会时不时地流露出焦虑的情绪,说出一些很消极的话来:

 

“我长得好丑啊,我觉得自己是班上最丑的”;

 

“作业太难了,这个我就是算不出来,我好焦虑啊”;

 

“太累了,我也想跳楼了(半开玩笑口气)”

 

……


刚听到的时候,我也觉得挺难接受,从小养到大都是个自信活泼傻乐的娃,怎么突然间就变样了。

 

这个时候孩子的确越来越复杂了,不像小时候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脑瓜,现在突然间就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小心思,很难猜透了。

 

猜了一段时间后,我想既然猜不透,干脆就别猜了,孩子内心的很多成长,本来就是大人没法完全参与和控制的吧。

 

也是五年级起,我和小拍多了一个母女时刻,每周大概有一到两次,她完成学习任务早,我又哄睡妹妹顺利,大晚上我们俩就窝在沙发上看她最爱的《王牌对王牌》。

 

喝点小饮料,吃点小零食,看着爆笑的综艺,无脑地哈哈大笑。放以前,这是自律的我绝对无法想象的。

 

但陪伴小拍去做这些后,却发现它成了我们母女俩释放压力的秘密花园。

 

 

 

回到L妈的问题里,孩子的课业负担加重,抱怨老师不给上体育课,抱怨主课把副课占没了,孩子的苦恼是真实的,也是无奈的。

 

我觉得,不用跟孩子说大道理,也不需要做过多地开解,好好倾听,表示理解他们的苦恼,就够了吧。

 

抱怨老师只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个小出口,它最后的症结在哪里,孩子不主动说,我们也很难猜到。

 

我们能明确知道的就是,孩子此刻有压力,有不好的情绪,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家庭成为孩子发泄情绪、找回温暖自留地。

 

体育课被占了,就周末多带孩子出去撒撒欢,做做喜欢的运动;喜欢的副课没了,就给孩子留出一点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画画画,支持她喜欢的小爱好。


孩子越大,父母越没办法直接帮孩子去踏平成长中的沟壑,但可以努力在大后方帮他们蓄满能量。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来自于孩子遇到了困难,而是来自于我们着急地想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反而带来了问题。


就像人生病的时候,展现出的症状恰恰是身体和疾病斗争的自然过程,只要人的免疫力还有,能好好吃饭,睡觉,随着时间身体就能慢慢战胜它。


怕的是得了病之后一通乱治,普通一个感冒,动不动输液,用李辛老师的话说,那就是拿高射炮打蚊子,蚊子打死了,身体元气也消耗差不多了。

 

作为父母,我们要培养一种“与问题共存”的意识和心态,一个内心有温暖有力量的孩子,才能在面临任何困难时,都有勇气去面对,不被消极情绪所吞噬。

 

  


四五年级的孩子,也是开始朦朦胧胧中寻找自我的年纪,会找不准自己是谁,然后陷入悲观和焦虑。

 

尤其是成绩不算拔尖的孩子,在学校比较单一的评价体系里,容易失去自信。

 

找到孩子的优势,并且支持孩子放大自己的优势,听起来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在唯分数论的现实下,还是挺难做到的。

 

曾经给我投稿过的一位妈妈,她的儿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笑话、相声之类的,很有搞笑本领。

 

现在已经上了初中,过一年就要中考了,孩子成绩中等,却一直对讲相声这件事抱有莫大的热情,尤其是每年的文艺汇演,一开学孩子就开始准备节目了。

 

孩子妈妈也纠结过,但她最后说,

“在作业考试刷题的包围和升学的压力下,我最揪心的就是看到他埋头苦干时那没有表情的表情,我最害怕的就是他在这越来越逼仄的空间里慢慢失去了热情。

 

作为家长,我对他的学业并不是没有要求,但看到他还有这么大的劲头干闲事,看到他干闲事时眼里的光,却又莫名感动。”

有这样的妈妈可真幸运,她看得见孩子眼中的光,也愿意为孩子筑起一道抵御外界压力的高墙。

 

有自己热爱的光,妈妈也愿意为这束光留出空间,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会少很多自我怀疑,也很难没有自信,更不会一直困在消极情绪里。

 

也许他考不上重点高中和大学,但他可以努力地成为自己,未来如果真的成了一名相声或者脱口秀演员,不也是很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吗?

 

想起小拍这学期刚开学时,特别兴奋地告诉我,她在学校的“跑山”运动拿了第二名,只输给了一个体力超群的男孩子,我和拍爸打心眼里为她高兴,还吃了顿好的小小庆祝了一下。


下面是小拍做的手工——她的小狗奥利奥,完工后带回家高兴地与每一个人分享,看看我这个学期的手工,看看像不像我的奥利奥……大家都被她的情绪感染了,两个妹妹更是崇拜地大喊“姐姐真厉害,我的姐姐真厉害……”


▲ 手工奥利奥

建立孩子自信的,可能就是这些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吧。


 

 

最后,说说L妈提到的附近初三女生跳河的事情,我觉得孩子如果没有主动提起,大人最好不要去跟她讨论,避免“负强化”这样的事件。

 

或许孩子真的受到了冲击,但做好上面两点,让家庭成为孩子释放压力的自留地,孩子找得到自信和优势,不久后恶性事件的影响自然就会慢慢消退。(当然如果是离孩子很近的恶性事件,比如亲眼所见,就需要专业心理干预了。)

 

我一直认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提起恶性事件,越小的孩子越不要提起。身边就有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时看到电视里公交车自燃的新闻后,直到现在上小学了也不敢去坐公交车。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远程暴露”(Remote Exposure),意思虽然没有直接经历暴力事件,但从媒体、网络等接触了解后,人也会产生了害怕、生气或者沮丧等情感上的伤害。


而且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到远程暴露的影响,引起更持久、更隐蔽的创伤后遗症。

 

不是要把孩子养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只是没有必要刻意去给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徒增这样的创伤。

 

L妈是个愿意去同理和体察孩子的妈妈,我相信孩子情绪低落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的。

 

发现孩子突然“变了”也不用太着急,我们充分做好大后方的工作,相信孩子也会安然度过成长中的坎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