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抗疫】喻惜姣:致后所镇第二中学全体同学的公开信

【“艺”起抗疫】喻惜姣:致后所镇第二中学全体同学的公开信

        富源县后所二中被定为高风险区实行静默管理,学生和大部分教师都隔离在学校。由于情况紧急突然,学校又没有教师宿舍,被隔离的教师均安排住在学生宿舍。有部分教师和自己的小孩子都一起隔离在学校,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没有准备,条件很艰苦。学生隔离在宿舍里,紧张、躁动,管理不易。我们学校的喻惜娇老师为了安抚学生,每天都写一封“致学生的一封信”在学校广播里朗读,借此疏导学生情绪。我觉得很感动,想推荐一下。

——推荐人:李艳燕

 

致后所镇第二中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11月20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昨天你们过得还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全县疫情告急的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你们每天不愁吃喝,有地方可睡,其实与你们平时的生活没有多大区别。

        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一句轻描淡写的“没有多大区别”,是有多少人在为你们负重前行?

        昨天你们吃的蔬菜,是我们学校李素梅老师联系捐赠的;你们吃的盒饭,也许每一盒都是我们学校尹焕琼老师装配的,她申请到隔壁小学当志愿者。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变成黄码的老师都表示,只要变成绿码就申请到隔壁小学为大家贡献一份力量。隔壁小学的很多老师也放弃休息,为你们搬运物资。你们每天吃的早点都是爱心人士所捐赠。今天,在我们抗疫的第三天,由于全县疫情告急,迤后所小学的食堂不能再为我们做饭,我们今天的饭菜将会更加来之不易,后所镇中学的教职工和食堂员工们将加班加点为我们赶制。当然,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志愿者,将从省内四面八方,暂时放下工作,放下家里的孩子不远千里来支援后所。各级党委政府也在积极调配物资和医护工作者援助后所,为的就是给大家一个安定美好的环境来度过难关。

        “安定美好”这个词,让老师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安定美好的世外桃源?因为在封建社会的古代,安定美好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大家在古诗文里见识过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制度的不合理,因为这些制度,正常年代都让百姓民不聊生,更不要说灾荒年代,要是遇上灾难,古代的百姓就只有挨冻、挨饿、忍受疫情肆虐的份儿,生死听天由命。同样,现在我们也遇到疫情了,请问同学们,你们像古代百姓一样挨冻了吗?挨饿了吗?生死听天由命了吗?没有!

        在疫情到来的第一天,由于疫情猝不及防,各方面准备不足,同学们的早餐和午饭是少了点,但是我们学校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积极筹措,晚上就让大家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可那天,我们很多老师一天到晚连一口饭都没有吃上,老师们都把最好的东西优先给了同学们。相比之下,一些同学的做法就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当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你们的慌乱是情有可原的,你们慌乱之下的种种过激言行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现在已经是疫情到来的第三天,大家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这么多志愿者在为大家负重前行,他们的付出,不是让你在吃饱穿暖之余用来无所事事的,不是让你用来串门聊天的,不是让你用来挥霍浪费的。请肩负起学生的使命,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美好的环境中,争分夺秒,好好学习。我想,这样的你们才对得起这么多志愿者的付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老师有老师的使命,志愿者有志愿者的使命,作为学生,你们也要肩负起学生的使命!

        现在,各方面的力量都在不断涌来,各方面的支援都在不断到来,这让老师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样的众志成城方显国家情怀,这样的众志成城方显民族大爱!让我们心怀感恩,致敬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和老师,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喻惜姣

                                                               2022年11月20日

 

 

致后所镇第二中学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11月21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是我们抗击疫情的第四天,你们过得还好吗?已经从疫情初期的慌乱恐惧和不知所措中调整过来了吗?

        可能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一点点的小困顿就让我们心慌意乱、恐惧不安。记得2020年疫情初现时,我也是这种状态。但我的奶奶总是很乐呵呵地说,家里有两包米,又有一大缸咸菜,在家一个月都不成问题。我哭丧着脸说:“一个月不吃肉,我不行的。”我正惊奇奶奶怎么可以这么淡定从容,处事不惊。奶奶就给我讲了她1955年“上山下乡”的故事。

        由于建国初期物资匮乏,国家动员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所以全国性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就此展开。奶奶就在这个时候带着自己大大小小五个孩子来到了农村。奶奶说刚来时,连煮饭的炉灶都是几家人共用一个,一边要忙地里的活儿,一边要忙着回家做饭,有时候几个小时都轮不到自己家做饭,常常饿到前胸贴后背。有时候灶台上煮着饭,又要忙去地里干活,更有讨厌的鸡飞来飞去,有时把锅盖踢开,灰土、鸡屎拌在饭里。你又能怎样?不吃的话,要饿着肚子干活。听到这里,我的心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击着。

        但灾难总是祸不单行的,有一天,奶奶在挖地,饿得体力不支的她意识模糊地把锄头挖在了自己的脚背上。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连忙问奶奶及时去医院消毒缝针了没有?奶奶笑着说:“那时的农村,连诊所都没有,更别提医院了。”是啊,在那个连吃穿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医疗条件就更谈不上了。我红着眼眶急切地问奶奶怎么办,奶奶又乐呵呵地说:“让伤口自己溃烂,化脓,把脓水挤掉让伤口自己愈合。”一边是听得泪水不断的我,一边是轻描淡写的奶奶。

        我的思绪飘到了奶奶“上山下乡”那个年代,如果是我经历这一切苦难,我会是怎样的愤怒、绝望和崩溃。平时手被划破一小条都能叫得惊天动地的我,要是脚被挖开一条大口子,看着鲜血直流而又没有任何医疗措施,我又会哭成什么样?害怕成什么样?绝望到什么地步?崩溃到什么程度?我哭着问奶奶:“你不害怕吗?”奶奶平静地说:“害怕有什么用?我害怕了,我的孩子怎么办?当时你爷爷在城里工作,我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天不能塌。再大的风不可能刮一整天,再大的雨也不可能下一整天,任何的苦难都会过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每一句话都源自于奶奶对生活最朴素的领悟。

        在乐呵呵的奶奶面前,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脆弱,看到了自己的不堪一击。生活一帆风顺时,谁都能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生活并不总是坦途,坎坷曲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奶奶那句“把一切交给时间”正是治愈苦难生活的一剂良药。所以,这几天,即使疫情离我近在咫尺,我从未恐惧过,从未愤怒过,从未惊慌过。甚至在和家人聊天的过程中,我还说我甚至有点庆幸被隔离进学校,不然我的学生怎么办,你们远离父母的庇护,我就是你们的天。

        这几天的疫情生活让我想起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不经历这次疫情,我也不知道自己也学会了奶奶那乐呵呵的处事不惊。

        各位老师,同学们,答应我,面对苦难时,一定要有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淡定;一定要有陈继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悠远;一定要有毛泽东“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胸怀气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