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于永正去世,这位徐州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何让全国网友如此怀念

(徐州特级教师于永正)
2017年12月8日凌晨5点,徐州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7岁。
中国小学语文教坛的传奇人物陨落,基础教育界一片悲痛!新华日报、人民教育等媒体纷纷撰文追悼。
人物介绍
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
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曾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于永正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
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
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于老师曾撰文抒写他的思考,这是他留给所有教师的财富!作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老人,于老师创作的《病中“吟”》等作品,透露出对生活的热情和一位老知识分子的睿智与通透。
于老师生前曾说:“我的生命将在我的文字里延续。”下面就让我们透过于老师生前作品,再一次感受这位可敬可爱的人民教师!
今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官方微信、微博转发了于老师给自己初为人师的女儿写的20条贴心建议,其中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也可视作对所有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的贴心建议。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所以一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用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很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则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倾听学生的谈话
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让孩子们通过小组竞赛来保持良好的纪律
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老师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孩子。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
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组织好你的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书
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要道歉
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给没认真听的学生提个醒
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
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
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
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
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
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
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时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十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
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十八、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
还有一点要说一说,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进学生家门,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十九、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
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二十、记住八个字
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要特别注意的。
有志于当老师,请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虽然这句话只有8个字,但其实它把怎样当一个好老师讲全了。若干年后,当你把这8个字读厚了,读成一本书了,你就是个很优秀的老师了。
于老师退休后对自己漫长的小学教书生涯做了深刻的反思,他说——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