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课教学设计—奇妙的想象力


活动主题

奇妙的想象力

指导教师


   

3课创意无限好(第1课时)

 

新授课、活动课

活动时间

/

 

1课时

 研学导航

学习背景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强。调查资料显示,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而且,想象力强的儿童个性特点鲜明,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求新求异,有独立见解,寻根问底,记忆力强,知识面较广,联想丰富,学习新事物快,对感兴趣的问题专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想象力却经常被严重幽闭,或者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禁锢。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校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容乐观。

 因此,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对小学生开展激发想象力的辅导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乐趣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什么是想象力;

2. 情感目标:激发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乐趣;

3.能力目标:在互动和体验中培养想象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激发想象的兴趣,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想象力。

学习方式

小组讨论、游戏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研学案

研学过程

研究问题

问题表述

学生研学

导师点拨

看图想象

导入主题

看“图1”,发挥你的想象,并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给出一张图片(图1),让同学们回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并给出一个有趣而又出乎人意料的答案(图2)。从而引出主题“奇妙的想象力”。



 

点拨:

刚才你们的答案都很棒,你们已经在开始想象了。



 

打破定势

展开想象

1. 5等于几?

1=5

2=25

3=125

4=625

5=



 

2.这两个等式成立吗?

1+1=3

3+2=8

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发挥想象力找到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实!

小组通过研学,打破定势思维,完成想象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两项练习,指出打破定势,突破常规,是迈向想象殿堂的第一步!



 



 



 



 

点拨:

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打破定势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人们能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新思想、新方法。



 



 

发散思维

 放飞想象

1.游戏活动:

老师拿出一幅图(图3),在全班同学手上传递,对图3展开想象,传到的同学请您说出您想到了什么?



 

2.观看视频

对图3展开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引出发散性思维能给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放飞我们的想象,让想象得到解放。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想象的魅力。



 

点拨:

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探求各种答案,给你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图1

(图2

小学心理课教学设计---奇妙的想象力

(图3

研学拓展

研究问题

问题表述

学生研学

导师点拨

体验训练

拓展想象

请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在图4的基础上作画,为这4幅图片创建联系,编成小故事或漫画,并为这个故事或漫画起一个题目。

小组研学,完成练习,并进行展示、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点拨:

相信在刚才的体验活动中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不断发挥想象力,让想象力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