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课教学设计—奇妙的想象力
活动主题 |
奇妙的想象力 |
指导教师 |
|
单 元 |
第3课创意无限好(第1课时) |
课 型 |
新授课、活动课 |
活动时间 |
/ |
课 时 |
1课时 |
研学导航 |
|||
学习背景 |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强。调查资料显示,想象力特别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而且,想象力强的儿童个性特点鲜明,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求新求异,有独立见解,寻根问底,记忆力强,知识面较广,联想丰富,学习新事物快,对感兴趣的问题专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想象力却经常被严重幽闭,或者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禁锢。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校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容乐观。 因此,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对小学生开展激发想象力的辅导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乐趣。 |
||
学习目标 |
1.认知目标:认识什么是想象力; 2. 情感目标:激发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乐趣; 3.能力目标:在互动和体验中培养想象的能力。 |
||
学习重难点 |
激发想象的兴趣,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想象力。 |
||
学习方式 |
小组讨论、游戏等 |
||
教学准备 |
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研学案 |
研学过程 |
|||
研究问题 |
问题表述 |
学生研学 |
导师点拨 |
看图想象 导入主题 |
看“图1”,发挥你的想象,并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
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
设计意图: 给出一张图片(图1),让同学们回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并给出一个有趣而又出乎人意料的答案(图2)。从而引出主题“奇妙的想象力”。
点拨: 刚才你们的答案都很棒,你们已经在开始想象了。
|
打破定势 展开想象 |
1. 5等于几? 1=5 2=25 3=125 4=625 5=?
2.这两个等式成立吗? 1+1=3 3+2=8 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发挥想象力找到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实! |
小组通过研学,打破定势思维,完成想象任务。 |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两项练习,指出打破定势,突破常规,是迈向想象殿堂的第一步!
点拨: 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打破定势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人们能产生许多出人意料的新思想、新方法。
|
发散思维 放飞想象 |
1.游戏活动: 老师拿出一幅图(图3),在全班同学手上传递,对图3展开想象,传到的同学请您说出您想到了什么?
2.观看视频 |
对图3展开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 |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引出发散性思维能给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放飞我们的想象,让想象得到解放。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想象的魅力。
点拨: 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探求各种答案,给你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
(图1)
(图2)
(图3)
研学拓展 |
|||
研究问题 |
问题表述 |
学生研学 |
导师点拨 |
体验训练 拓展想象 |
请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在图4的基础上作画,为这4幅图片创建联系,编成小故事或漫画,并为这个故事或漫画起一个题目。 |
小组研学,完成练习,并进行展示、分享! |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点拨: 相信在刚才的体验活动中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不断发挥想象力,让想象力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