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起,宋韵至,岁月流光 ——郑中国际学校高一年级语文组诗词短评及拓展活动

唐风起,宋韵至,岁月流光 ——郑中国际学校高一年级语文组诗词短评及拓展活动

高一年级语文组诗词短评及拓展活动

唐风起 宋韵至

岁月流光



闭门居家的每次日出和日落;不能谋面的朋友圈;“位卑未敢忘国忧”世事;时而沉重,时而轻浮的心事……这个初冬,愁情难诉,真情何寄?

商量好了:将我最好的青春安放在书桌前。

忽然,一道光照了进来:李白、杜甫、乐天、东坡、稼轩、易安深情款款地从语文必修上册的课本中走来,于是,此人、此景、此城、此岁月,皆流光溢彩。

来看看才华横溢的高一学子的点评吧……







《满江红》短评

高一1班 李克




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岳飞最震撼人心的词。本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昂,充分抒发出了他的英雄壮志和爱国激情。“怒发冲冠”,写出了岳飞对金人的恼怒把自己的帽子都冲开了,也说明了岳飞想要报国的急切心情;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写出了岳飞对金人的强烈仇恨,同时也体现了岳飞收复大好河山的无限憧憬和信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没有岳飞那样的“国仇家恨”体验,我感触最深的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正是年少时有此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才使他在壮年时就立下了很多战功。他这句话激励我珍惜时光,发奋努力,不要等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浣溪沙》短评

高一9班  张子欣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作者: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此词延续了易安居士以往的作词风格,委婉含蓄,如清晨隐匿于山谷薄雾中的初旭,朦朦胧胧,有些许不真切的美。

易安居士将华丽的辞藻与偏口语化的白话相结合,并不显得突兀,反而相得益彰,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情。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

已意蚀魂消。深杯浓酒难消愁绪绵长,虽仅是微醺但难抵心醉。似淡似浓,缠绵悱恻,写尽

女子藏匿心中的万千愁绪。“醒时空对烛花红”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描写梦醒后的情景,与上文梦前形成对比的同时映衬出女子难以纾解的绵绵愁绪,更体现了易安居士意蕴难掩的委婉含蓄。

句句未提相思,相思氤氲其中。






《青玉案·元夕》短评

 高一8班 薛东鹏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词开篇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热闹繁华的节日氛围,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形象地写出了花灯数量巨大,样式繁多的辉煌景象。而在这样的繁华景色中,作者却再人群中匆匆寻找着那个“她”,本以为“她”会在人群中央如众星捧月般出现,可她却在灯火稀落的角落里出现了。这里,作者以“她”自喻,上文出现的这种繁华景象只是为了下文作者用“她”来表达自己的孤芳自赏与无奈。此外“灯火阑珊”也似乎在暗喻故都汴京,临安的灯火再明亮,也无法照亮汴京,南宋的繁华只是虚假的“泡沫经济”罢了,故国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人民再金兵的铁骑下挣扎。






《虞美人》短评

    高一11班 田家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本词以“东”起,故国吹来的东风勾起了李煜对往事的回忆,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满江春水比喻满腹愁情,生动形象地显示了愁情的多及强劲,汹涌。展现李煜愁之深,“愁是抽象的,李煜化抽象的愁为具体的意象——春水,,做给人提供画面感及广阔的思想空间、而“春水”又指春天的江水,“春”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盎然生机的感觉。“春水”是春回大地,冰河溶泄,使江水变得强劲而汹涌。这就是李煜“一江春水”似的愁,像春水”般汹涌,使人难以排解.表现出李煜无穷无尽的哀愁。







《江城子》短评

  高一10班孙嘉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古以来,文人写诗填词著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皆有感而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东坡这首流传近千年的词,先从实写,表达阴阳两隔的孤单寂寞凄凉想念之情,再从虚写,以梦幻之境状昔年往事的生活情景,虚实结合,有如电影的蒙太奇。其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如涓涓细流,泪流在眼里却痛在心里,而不是像奔腾的江水狂飙直下。虽写生活细节,却能够让人体会到诗人对亡妻铭心刻骨的怀念,让人想象到其感情之深挚激烈如汪洋大海。另外全诗都是白描式的倾诉,不加任何雕琢和典故。苏轼把自己对妻子的万般思念,心中的苦闷全都通过这首词展现出来了。似有一种李清照“剪不断,理还乱”的无休无止的思念。由此可见苏轼的真情实感。忽然又想起鲁迅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首词正是苏轼真豪杰,大丈夫的体现。







《卜算子·咏梅》短评

 高一3班 邵佳畅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陆游作这首词时正处于人生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陆游早年被排挤,仕途不顺,婚姻不幸,进入了人生的困境。本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整首词十分悲凉,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这驿站旁断桥边的一棵梅花,唤醒了诗人心中郁结已久的忧伤与愁苦。梅花孤零零地开着,陆游孤零零地走着,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个体却因为寂寞彼此契合了。与其说是诗人咏梅,不如说是诗人在咏叹自己。诗中梅花寂寞绽放无人欣赏,陆游在官场被闲置十年,看到被冷落的梅花,一种光阴虚度就涌上了陆游心头,回望自己的一生,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陆游没有想过争名夺利,不想与百官争夺权势财富,而是想干出一番事业,风雨中的梅花也是如此,宁可开在彻骨的冬天,也不要跟百花开在一处。在现实生活中陪伴我们最久的其实是孤独,不被看见不被赏识,郁郁不得志是常态。所以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即使有着千疮百孔的痛也仍然要坚持下去,为了心中那盏久久不灭的灯光,终有一天会照亮远方的路。







《辛夷坞》短评

    高一5班 李程傲雪



辛夷坞

作者: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枝头、树梢。辛夷花的生长与众花不同,它长在树梢之处,用“木末”很形象。“芙蓉花”指辛夷花,如水出芙蓉的荷花般的颜色。前两句着重写花的生长,在万物重生的春天,辛夷花在顽强的生命力下绽放。在山间,那般朝阳,那般灿烂,似云霞,泛滥春光。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笔峰一转,辛夷花在无人的山间,它盛开之时是那样热烈,山间一片火红,落时却又是那么孤独,如缤纷红雨般洒落。顺应自然,盛开凋谢自由奔放,无人欣赏,也不求欣赏。

   本诗描绘了辛夷花美好的生命,同时也写出一种落寞孤寂之景。表达了诗人反对孤寂、空寂的环境,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所以在这孤寂的山涧,辛夷花耀眼的红色,开、落的动静,使人感受到了空寂中仍在闪烁的生命。







《江雪》短评

 高一7班  贾硕柅钶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象是古诗中用来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将一种情感放在一个似乎不相干的物体上,这个物体就有了意义,因此,意象是一种更为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而诗人们常选取不同的意象来表达为不同的情感。

在柳宗元笔下的《江雪》中,将不同的物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可谓一句一景。“山”“径”本是最普通的事物,他却写“千山”“万径”,再加上“鸟飞”、”人踪”一般化的形象,但在“千山”“万径”下“与“绝”“灭”相结合,构造出了一幅寂静无声,毫无人烟的景象,在感叹世界之大的同时也道出了独孤独之意,也与后中的“孤舟”“独钓”相照映。

后两句,在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小舟上有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本是静景,可在“千山”“万径”的背景下,在“乌飞绝”“人踪灭”的衬托下,却更加突出,也同时为这个冬景添加唯一的生机。

这个渔翁在寒冷的雪天,不畏严寒地在江面垂钓,也有一种清冷孤傲的色彩。无论是开篇的对背景,对天地旷达的描写,还在是结尾处的不畏严寒、清冷高傲的渔翁,都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孤单寂寥心境与孤傲清高的心灵境界。




《关山月》短评

高一2班 苏中浥茜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开篇点明“月”、“山”、“云”,三个意象,三者结合,形成一种壮阔磅礴的景象,视野辽阔。接下来两句则更为宏大,“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抵是以戍边将士的视角,身处边地,月下伫立,长风萧萧,许是故乡的风掠过万里,渡过玉门关,来到自己身边,表面上只选取几样边地景物来勾勒景象,但结合征人思绪,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似是无情却有情,以景象来烘托人情,自然而宏远。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几句借用典故。汉高祖刘邦领兵讨伐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青海湾为唐代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在感慨这好似永无止境的战争,使出征的战士们几乎无法归还故乡。诗人结合历史,再放眼现在,承上启下,由边地景象过渡到战争。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言征人”远望边地景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推想自己妻子此时正在高楼上眺望自己的方向,但目光所及,只有这轮苍凉的月,叹息声不会停止。这四句写戍边将士们对故土故人的怀念,但意境深远开阔,使这绵绵情思化作深沉的渺远的声声叹息。

此诗虽写征人征地征战,但不一味堆叠,不一味歌功颂德,写战争场面的惨烈,而是把一缕缕思眷故土的情感,放在这样浩渺的情景下,使其更加悠远绵长,也最扣人心弦。







《破阵子》短评

高一6班  李若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本诗通过描写醉酒梦回军营生活,对军营生活的追忆,进而抒发了希望报效祖国而又报效无门,壮志难酬之苦。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现了本首诗词的最强音,写出他渴望收复失地、赢得美名的凌云壮志,表达他雄心壮志及爱国之情。然而“可怜白发生”,话风一转,由梦中雄壮豪情转入现实悲壮,梦境与现实强烈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诗人现实苦。壮志未酬,年已渐衰,生动描绘出了慷慨悲壮、报国无门之悲。这首壮志情怀之词,写战场之豪情万丈,写志向之豪言壮语,最后转入老之将至,暗示壮士难酬,给这首词更增添慷慨悲壮色彩。







《定风波》短评

  高一12班  李奕睿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词人触景生情,遇事便触发了他的感慨并作此篇。词人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词句从表面上是写的途中遇雨,实际上却是在抒发词人旷达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与理想。

上阕末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既是写眼前景又是道心中事。而下阕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从自然界风雨变化的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前后两句相互照应,尤其“风雨”二字一语双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境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也罢,又都算得了什么,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此际我且洒脱人生,让风雨随它去吧!

纵观全词,一种无喜无悲、无雨无睛、成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旷达超逸的胸襟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短评

 高一4班 冉凯扬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首联“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由于词人思念小苹心切,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酒醒了或梦醒了,现实中又是另一番情景,表现物是人非,表达一种惆怅之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但文人见花落必感伤,花落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与微雨中双栖双飞的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人更显得孤单落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这里的“两重心字”,这里是借别人的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说明当初词人与小苹一见倾心的情形。初见永远是美好的,无论后来发生多大变化,当初的情形总是令人难忘的,也表达了晏道几对于小平的思念之深。

    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年的明月依然还在,可是小苹却已不知踪迹,这似乎有点像“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晏几道这首《临江仙》,字字都含情,句句说相思,虚实结合,写初见情景如在眼前,使无数读者都为之动情。       

  一首首古诗,一阙阙美词,它或奔放或热烈或宛约或柔情缱绻,细细品来,醉人亦醉心。


高一学子的评价和朗诵还比较稚嫩,但是却不乏热爱和真情。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家乡郑州的美景和诗词结合起来,创造出陌生又熟悉的美的空间,让我们用眼睛来旅行吧。




美图欣赏







































作家汪曾祺说:“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愿我们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拥有读书品诗的能力和心情,愿我们的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拥有“慢煮生活”的闲情逸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