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管教孩子变得易于接受,难吗 | 育儿记事

TUBE CHILDREN
管教子
容易吗
管孩子难吗,难!囿于年龄的限制,许多大道理,你翻来覆去讲,耳提面命地讲她也还是不太懂,或者似懂非懂,于是被磨光耐心的妈妈便忍无可忍,严厉相向,或训或动手打。
01
想方设法让“管教”变得易于接受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方式来说呢?为什么不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和她讲?把指责与命令变成另一种方式,让她慢慢明白,其实妈妈只不过是想让她变得更好?孩子的内心得到尊重了,没有被压迫感了,便容易听懂话,做对事,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如此一来,再管起来也就相对好办一些了。
管孩子很容易,孩子的心是天真的,单纯的,善良的,但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是因为你的话,孩子不愿意听。如果能把话说得让孩子愿意听,孩子也就不会难以接受了。
02
克制自己的严厉指责
一会儿,我书看完了,她的手工也做好了,我们就商量拿好东西一块去楼下玩。刚推开她的房间门,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影像便夺入我的眼帘。我看了一眼乱蓬蓬的屋子,顿时生气了,本来想喊她过来收拾,然后严厉告诉她,一定要把东西放回原位,但转念一想,孩子不喜欢我说教,不喜欢指挥和命令,我就换种方式吧。我故意惊讶地指着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东西说:“哎呀,这屋子这么乱呢,刚才还整齐有序呢,这一会儿功夫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是不是小偷来过了呀,把屋子弄得这么乱遭遭的!我听说呀,小偷最擅长趁乱下手,要是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小偷就没有机会下手了呀。宝贝儿,我们快一起把小偷留下的印迹都赶跑吧。“
03
管教成功变为约束

聪明的女儿在我的提示下,一点就透了。她也笑着,恍然大悟般,然后煞有其事地接茬:“可不是嘛,幸好他只是翻了翻东西,没偷钱包,要不然太危险了,我现在就把小偷赶跑!”
我继续给她加油:“女儿自己就能把小偷赶跑,不用妈妈来帮忙也行吧?”“当然行!”女儿很痛快地答应了。
我神秘地眨眨眼说:”妈妈看看屋外面有没有小偷来过的痕迹,我现在要把屋外边小偷来过的痕迹全消除掉,这痕迹呀就是隐形炸弹,小偷找不到他原来的痕迹,知道我们已经防备了,他就再也不敢来了。“然后我关上门,我们各自忙起来。女儿在屋里收拾,我在屋外整理。不一会儿,女儿出来了,屋子里也大变了样,比她先前翻东西之前还要整齐。女儿也很感慨地说:“妈妈,这样干净的屋子看着真舒服,当小偷可真不好。我再也不帮着小偷翻乱东西了。”我的话还是很管用的。
04
换种方式和孩子说话
看来我用这样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她很愿意听,也很愿意接受,而且她也比我要明白,真正把屋子弄乱的人是她,而不是小偷,但她又不喜欢听妈妈训斥的话,尽管我一再告诉她,拿完东西要放回原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但她往往会忘记,或者我说多了,她就会厌烦,反感。

在女儿五岁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约法三章。此后我也尽量在平时的管教中挖掘她易于接受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在我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服从与管教之说,好多管教在我们都能接受的商量之间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
我们怎么对孩子,孩子便会怎么对你。你对孩子凶,孩子便对你狠,你说的话不好听,孩子便会不听话。怎么样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里,这也是一门艺术。不能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给她火上加油,而是要做默默一灭火器。让她知道,你的心里真正的有她,爱她。
人人都不愿意被管束,小孩子也一样,凡事都罩着个让人头疼的金箍咒法则,孩子能快乐吗,能接受吗?但孩子还是要管的,把管教变约束,把被动变主动,那管教也就变得温柔与近人情了。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用同一方法来教育的。
当孩子顽皮应该管教的时候,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可以试行,这是以恩威并举为主的方针。
适度惩罚:既可以是严肃批评,也可以让他回自己房间去闭门思过,也可以禁止他玩玩具游戏。
态度坚决:规定要做的事不许讨价还价。不要威胁或警告太多,更不要威胁不实在或难以理解无法做到的警告,一定要言出必行,孩子才能从中学习和守信。
与孩子共同制订行为规范计划:一经订立,就坚决贯彻。执行好时要及时给予勉励,没有很好执行的要批评,甚至惩罚。
要尽量避免使用“坏孩子”这个名词:你只是要让他知道你不同意他的行为,并说明原因,而不是你不喜欢他。
孩子有进步时要予以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他喜欢的玩具、乐器、故事书,也可以是精神的。但奖品一定要在目的达成后才赠予,以示奖励。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好,都希望能给孩子最正确的教育,这无可厚非,但教育孩子有前提是,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在“为孩子着想,为孩子好”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