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哪家强,幼儿园大班VS学前班!
亲爱的小朋友们,美好的暑期即将过去,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都升班啦!一部分小朋友也将成为大班的哥哥姐姐啦,这时候,好多家长朋友们开始“捉急”了,面对幼小衔接,你们是否已经为孩子即将升入小学而盲目报读各种学前班呢?这些学前班到底有用吗,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是正向还是负向作用呢?你们是否对幼儿园大班老师的幼小衔接工作了解甚少,而忧心忡忡呢?你是否不知如何有效发挥作用而越准备越焦虑呢?
小编告诉你,幼儿园教师准备了杀手锏,作为家长你也得正确发挥作用,不要抓瞎乱报学前班哦!
好焦虑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著名教授哈克在《幼小断层理论看法国的幼小衔接措施 》中曾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还提出了在这一时期会出现的六个断层问题:人际关系断层、学习方式断层、行为规范断层、社会结构断层、期望水平断层、学习环境断层。
简单来说就是: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小学老师要求可就高喽,因为有“及格”“满分”的标准啦;小学的课堂可不是做游戏,都是那么有趣又令人开心的,不喜欢的也要坚持;幼儿园老师更多是呵护,进入小学更多是要求是规范;要重新认识小伙伴,同时找到自己在班级的定位,谁是班级的开心果、谁又是班里的热心人呢……;进入小学可有了分数的标准,问候语就会由“今天高兴吗”,换成“考了多少分”,这回可就有压力了;环境的变化,我们看看教室,学校就知道了,咦咦咦,玩具都不见了……
小编
面对这样的断层,我们能做什么呢?
教师篇:我们是这样做的
你知道孩子中班升入大班之后,幼儿园大班教师是如何调整教学重点,为你的孩子更加顺利适应小学学校教育做准备的吗?当你了解之后,你的焦虑应该会少许多哦!
有研究发现,幼小衔接准备工作中对预测小学学习成绩、适应能力最强的因子是习惯养成和学习品质,预测最低的影响因子是知识准备,也就是说影响孩子入学后学习成效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以及迁移力最强的学习品质,而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上都颠倒了!
我们的大班教师在专家讲堂支持下,制定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准备方案,而部分较为焦虑的家长,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选择大班阶段报读各种学前班,那么根据国内外研究中对孩子入学最具影响的几大因素,我们来比较一下幼儿园大班与学前班的成效。
幼儿园PK学前班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我们通过真实情景来培养幼儿对于每个活动规则、社会交往规则、真实社会生活规则的理解,从而帮幼儿做到按规则做事,如:遵守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 ,活动结束音乐响起前不能擅自无故离开座位。我们请孩子自主收拾手中工作,不论室内还是户外,在大班阶段,我们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利用收拾整理玩教具、帮助同伴教师、完成班级值日生工作、自己制定计划、实现计划等。
学前班:虽然老师、家长都知道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可是那么多的学习任务,那么着急的看到显性成果、短时成效,不逼不灌,不按牛头吃草,哪里完的成呢?
幼儿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我们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遵守时间和爱劳动观念。 为幼儿布置一些任务、制定活动时间进度,要求按规定时间完成,来帮尽快形成时间观念等。值日生计划日程表、区域游戏计划表、放学活动计划表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日程时刻表,进行游戏活动,从而逐步形成时间观念。
学前班:我们时间也是很有限的,有限的时间要让孩子做完规定数额的作业,我们会不断催促孩子,最后完成作业的或者规定时间完不成的,我们会有奖惩。哪里有时间帮孩子自主的制定计划,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呢?
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我们会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打招呼 ,与别人交流 ,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户外活动时同伴之间懂得谦让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小学更大班额的人际关系发展,同伴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矛盾冲突中学会化解矛盾,这是幼儿园阶段幼儿发展的重要教育目标,因此在幼儿园,我们不仅有社会领域教研小组,同时也有专门针对交往障碍的幼儿设定的融合教育、教研员一对一关注、指导等。
学前班:孩子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吵吵嚷嚷”,我们只要孩子们能够学到拼音、数学,发生矛盾,违反纪律把关呢,那不是我们的教育重点,至于交朋友那是他们自己私下的事情。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力
幼儿园:当幼儿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时,此时的幼儿不再是当初的小孩子,他们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学校生活中教师的配备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有生活教师即保育员,不再有同时三个教师关注同一个班级的情况。 因而,我们的教师十分重视安全以及自我护卫能力的教育。例如,利用游戏过度环节自主饮水的能力和习惯,对于进入教学,脱离生活老师之后的幼儿,具有重要的作用。玩教具的区分,哪些不能用于玩耍,哪些对自己的有危险。模拟学校,孩子们会遇到什么安全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学前班:我们需要只要孩子放学后,安全交给家长就可以啦,当然,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为防止打闹受伤,我们还是会使用我们那套奖惩制度啦!他们的打打闹闹,争吵矛盾解决,我们不会花太多时间了解和教育,这也不是我们的重点,而且也不能给我们家长看到显性成果啊!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调整幼儿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
幼儿园:幼儿园有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户外活动、过渡环节,这与小学的课堂教学有十分大的差异的。 为了让幼儿逐步过渡,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幼儿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如组织让幼儿一起来学习小学生上课的坐姿,提醒幼儿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幼儿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让幼儿在“我是小老师,我们小学生”有趣的模仿游戏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从而减轻幼儿上小学后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形式与方式的断层。
在作息时间上,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时间是 25~30 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分钟。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们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地延长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有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
学前班:集体教学就是我们的教学形式,我们好像没有时间给孩子们从幼儿园短时间集体教学到小学课堂教学的过渡。孩子们坐不住了,我们直接提醒,课堂时间认真听讲难道不是所有学生本身该具备的素质吗,我们更关注知识点的掌握。
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园: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我们大班的老师会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让幼儿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同时在参观后对幼儿在时间、空间上,帮助孩子们创造模拟小学生活、学习的环境。 这样使幼儿从思想、习惯和认识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学前班:孩子直接到我们这里就是小学环境啦,也会有很多孩子不适应、反感,学龄前的孩子很多都坐不住这么长时间,没事啦,时间长了就好啦。兴趣?学习就是要背背背,记记记,有没有兴趣都是要学的嘛!
家长篇:家长千万不要盲目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不盲目跟风给孩子报读学前班
家长不盲目准备,不将焦虑情绪在各种辅导班中传递给孩子, 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对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前班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关注点聚焦在知识的记背上,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呈现给家长十分明显的教学成果,但这种没有背后理解、未对数概念、数量理解基础上的学习、不准确的拼音教学等,不仅打击幼儿的学习兴趣,惧怕小学生活,同时这种学一点、不理解、学不准确的“半壶水”,让小学老师十分苦恼,给小学老师的有效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我们了解到,小学老师最希望幼儿园入学的幼儿具备的素养是良好的倾听能力等好习惯,他们也更愿意接受未上过学前班的幼儿,这样孩子能够认真学习,不是半懂不懂又不认真听讲,同时也能直接传授准确的知识,减少学后再纠正的痛苦。
小学老师说
你们不要焦虑,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我们的学习压力已经往后推延,以前的学业测评直接退后到高年级,低年级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比你先学点加减法,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效果更具长远作用。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但单靠幼儿园的力量,这一项工作很难实现,家园合作,家长配合大班教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十分重要。
家长在幼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可以做的有很多,关注细节,耐心教导很重要。 如早晨起自己快速穿袜、穿鞋, 然后上厕所、洗脸。从幼儿园回家后,给予一定时间幼儿在安静环境下自主阅读的时间,保持这一安静阅读时间不被打断,这对幼儿入学后小学教育中完成家庭作业,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对将入学的孩子说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所以孩子入学前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
在大班后半学期,教师调整了集体教学时间、教学活动安排后,因及时关注幼儿情绪变化,鼓励幼儿坚持。同时,家长在幼儿刚入小学的初期,也应该更多关注幼儿情绪、情感、心理的变化,而非知识性的询问和关注。
在家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小学生活不再有生活老师、保育员,因此家长应该利用大班这一阶段的时间,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鼓励幼儿自主解决与同伴发生的矛盾;交给幼儿一些任务,让幼儿能够帮助家中完成一部分家务,体验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乐趣;鼓励幼儿多与小学哥哥姐姐一同玩耍,学习哥哥姐姐坚强、自主的良好品质等。
幼儿在园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时期。 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只有在入小学前给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孩子在短暂的时间内顺利地适应小学学校生活和教育。
家长切勿盲目准备,不要盲目给幼儿报读学前班,增加幼儿的焦虑和负担,应该充分信任幼儿园大班教师,这一阶段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方向,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