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儿好书:《赞扬与责备》

文|育儿好书:《赞扬与责备》

1


赞扬背后的心理机制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本书原本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堂沟通课,现在出书了,叫《赞扬与责备》。作者特丽·阿普特是一位心理学家、作家及剑桥大学的资深导师。
她将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成这本书,揭示了赞扬与责备的机制,以及是如何在夫妻、亲子、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运作的。用作者的话说你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赞扬什么是责备,你才能具备高效的沟通能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明会沟通的人首先得会讲话,其次话还要讲得有分寸。很多时候,一句肯定的话,一句赞扬的话,也许就能给他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反,如果是一句苛责或是冷嘲热讽的话,搞不好就会让人失去热情,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2019年4月,一名17岁的上海男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口角,回家的路上孩子的妈妈一直在唠叨、责骂。当汽车行驶到卢浦大桥的时候,男孩突然打开后门,直接冲到桥边纵身跃下,当场死亡。一个鲜活的生命由此定格在了17岁的花季。
这样的悲剧可能有人会说,这孩子也太脆弱了,怎么家长说几句,就寻死觅活的呢。这同样也说明,父母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句话定生死,也可能是一句话就祝福到了孩子的一生。
因此,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于你去怎样来驾驭它。话说的好,让人如沐春风;话说的不好,可能就是催命的毒药。
在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仅是一味的肯定、赞美,这样明显不现实,这会让人觉得我们不够真诚,但要一概地否定,苛责似乎也不行,那会让沟通进行不下去,甚至让人失去生活的勇气。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赞扬变得真诚,让责备变得有意义,从而获得和他人有效的沟通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这本书的内容。

网图,侵删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个客观事实,几乎没有人不愿意听赞扬,这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本然。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都是群居在一起。如果你发现大家都对你说不好听的话,那可能意味着大家不再接纳你,开始排斥你,这时问题就大了,这意味着你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如果大家都跟你和颜悦色,大家都是接纳你的,那么意味着你没有危险。因此,即便到了今天,人们依然是愿意听好听的,不愿意听难听的。
其次,我们要知道赞扬背后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我们每个人受到赞扬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两种激素对于我们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催产素又被叫做亲密激素,顾名思义,就是它能够提升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亲和度和对他人的好感。当体内分泌了大量的催产素之后,我们更容易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去同理及怜悯他人,这样做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价值感。
比如你在地铁上主动给孕妇让座;在十字路口放慢车速,谦让行人;帮助妻子打开一瓶罐头;遇到孩子受委屈的时候,你能够同理他的感受等,这都会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内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激素,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放松和愉悦,它能让我们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当我们沮丧和难过的时候,如果我们的体内分泌了大量的内啡肽,这会驱散沮丧和难过,同时让我们获得愉悦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网图,侵删
因此我们说,赞扬促使我们的大脑大量地分泌催产素和内啡肽,让我们感受到了愉悦和美妙的感受,我们会对他人的赞赏时常地流连忘返,并且期望获得更多的赞赏。
除此之外,脑科学研究表明,催产素和内啡肽还能为我们的大脑提供快速发育的成长因子,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尤为明显。
比如一个婴儿期的孩子,如果他能经常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肯定、赞扬和接纳,那么孩子的大脑会发展的更快,并且更健康。等孩子到了学龄前后,如果孩子能够经常得到表扬和肯定,他会更加善于学习,并且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
与其相反,如果孩子经常感受到的是否定、打击、苛责的话,他的大脑会变得发育迟缓,同时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受到制约。

其实这个现象放到我们成人的身上也是如此。比如在公司里,工作的氛围是那种相互否定、相互打击和相互苛责,也会严重的影响团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执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赞扬的渴望是源于我们的本性本能,而真诚的赞扬确实有助于身心健康,并且有助于我们建立价值感和幸福感。

2


如何避开赞扬的雷区

虽然赞扬的好处很多,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不好,不但不会起到赞扬的作用,相反可能会给我们的沟通和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在赞扬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要陷入到两个常见的误区:独裁式的赞扬和假意的赞扬。

网图,侵删
什么是独裁式的赞扬呢?就是在赞扬的背后藏着一份捆绑和胁迫。
比如大家有没有经常听到同事之间这样的谈话,“你真的很厉害,这个我做不了,以后全靠你啦。”或者和孩子说“你是哥哥,特别懂事儿,把玩具让给弟弟吧。”等,这样的话都是独裁式的赞扬。
在这个赞扬的过程中,你赞扬的可能是一个客观事实,你说你的同事真的很厉害,客观事实可能他真的很厉害,但是接下来你的一句“以后全靠你啦”,直接把他本来不用负担的责任推给了他,这便是一种隐藏的道德捆绑;
同样你跟孩子说,你是懂事的哥哥,这里你先给孩子下了一个定义,然后接着说那把玩具让给弟弟吧,这里依然有一份道德捆绑在里面,就是如果不把玩具让给弟弟,那就不是好哥哥。
这样的赞扬会让被赞扬的人感到反感,因为不管你的赞扬是否属实,被赞扬的人都要背负一些自己本来可能不愿意承担的责任。
因此我们说,在沟通的时候,这种独裁式的赞扬一定要格外警醒,因为一不留神,这样的赞扬可能就说出口了。
尤其在婚姻关系中,更要格外的警醒,当你去赞美对方的时候,真的要用心去想一想,这句话一出口是否真的能够表达出你的赞美。如果你是有口无心,或是这种独裁式的赞美,很有可能成为你们吵架的导火索。

网图,侵删
除了独裁式的赞扬,还有一个是假意的赞扬,我们的赞扬是否真诚,是否是用心的,其实对方是能够感受到的。在任何情况下,那种假意的赞扬都会让人反感并且心里不舒服。
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磕磕绊绊地在做手工,这个时候妈妈走过来夸奖他说:“宝宝真棒啊,手工做的又快又好。”结果孩子“哇”的一下大哭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在做手工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当妈妈去表扬他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不是夸奖,而是压力。
妈妈这个不走心的夸奖,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反而让孩子的情绪一下难以控制了。这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其实面对一个青春的孩子更是如此。
比如一个17岁的男孩,特别喜欢打篮球,但就是投篮投不中。于是,周末的时候自己到球场练习投篮,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妈妈在旁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儿子投一次篮球,她就在旁边夸张的说:“啊,投的太棒了!啊,这个球投的太漂亮啦!”过了几次之后,突然发现孩子把篮球狠狠地往地上一摔走了。
孩子为什么会负气离开呢?因为妈妈的表扬不走心,她送出去的夸奖都是虚假的,也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妈妈应该怎么做?其实妈妈表扬孩子努力练习的过程,要比你表扬他投的有多好,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励。
如果我们想要避开这些赞扬的雷区,就要知道赞扬他人的正确方法。这里有两个建议很重要:
第一,赞扬的时候,要找到正确的关注视角;
第二,赞扬的时候,要用叙述的方式去赞扬。

网图,侵删
什么是关注视角呢?就是在赞扬的时候,你是关注对方的先天优势,还是关注他的后天改变。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实验:她将学龄儿童分为两组,当第一组孩子答对了问题,他会被夸奖“你真聪明”;当第二组孩子答对了问题,会被夸奖“你真努力”。
接下来,实验人员会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实验的结果是,被夸过“你真聪明”的孩子很快就失去了积极性,渐渐地就选择放弃了;而被夸奖过“你真努力”的孩子更愿意继续坚持,不断地接受挑战。
所以,如果赞扬的时候,过于关注对方的先天优势,比如聪明、美丽、健壮等,对方就会把这些天赋内化为自己的标签,当遇到的困难不断升级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天赋不够,于是就更容易放弃;
相反,如果赞扬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对方的后天行为,比如努力、勤奋、坚持等,对方会认为取得成功靠的是这些行为。
努力和勤奋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此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努力拼搏,凭自己的努力取得突破。这一点在我们分享过的《终身成长》那本书里说的更透彻,就是如果你经常夸一个人的先天优势,他会获得固定型的思维方式,如果你经常夸一个人的后天努力,那么他会获得成长型的思维方式。
赞扬的时候要运用叙述式的赞扬方法,就是你的赞扬要客观、要具体,要属实,不要那种空泛的、含糊的、主观的。
比如你夸老公开车开的好,与其你夸张的说:“老公,你的车技太棒啦。”你不如这样说:“亲爱的,这么难停的车位,你一把轮就进来了,一次性停好,真是太厉害了。”这样一个陈述式的赞美,要比那种夸张的语调和表情,空泛无所指的赞扬,更让人受用。
如果你能这样去夸奖你的老公,估计他会高兴一整天。同样,这样的赞美对于妻子、孩子或是朋友也是一样的受用。
像上面说的那个练球的青春期男孩,如果妈妈能够这样跟孩子说:“儿子,妈妈看到你练球,虽然有困难,但是你一直在坚持在努力,你真棒!”我相信孩子不会愤然地摔球离开。
所以,一个真诚的赞美,一定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赞美,你要把过程、把客观事实、把细节叙述出来,这样的赞美才会让人觉得真诚。

网图,侵删
3


责备背后的心理机制

接下来我们再说下责备。通常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批评和责备的时候,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接受。
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通常会有五种反应,我们称之为面对责备的五种境界,分别是“闻过则怒、闻过则避、闻过则问、闻过则喜、闻过则拜”。
“闻过则怒”:当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责备自己的时候,会非常愤怒和情绪化,甚至会记恨他人;
“闻过则避” :没有那么情绪话,但是依然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批评和责备,面对自己的过错会选择避而不谈;
“闻过则问”:当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时,立刻向对方请教,到底自己错在了哪里,以便于自己更好地改正;
“闻过则喜”:当你听到他人的责备和批评的时候,你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欢喜的;
“闻过则拜”:当你听到他人的责备和批评的时候,你不但内心高兴,而且还心怀感激和尊重。这些境界一层高过一层,最后一个无疑是面对责备的最高境界了。

网图,侵删
其中,“闻过则喜”和“闻过则拜”是出于《孟子》。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这里的“禹”就是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典故估计大家是耳熟能详的。大禹是很受人尊重的,当他听到对他有好处的话的时候,他倒头便拜。
子路是谁呢?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名字叫仲由,字子路,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对他的评价极高,孔子说子路是“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承诺。”子路也很厉害,他能做到“闻过则喜”。我们也可以对照一下这五个面对责备的境界,看看自己处处在哪个层次上。
为什么忠言常常逆耳呢?这个也跟责备背后的心理机制有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被人责备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产生两种负面情绪:一个是恐惧,一个羞耻。
这两种负面情绪会给我们带来非常不好感受和心理压力,因此我们本性本能的就会排斥它。
首先,我们说下恐惧,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个体就要依托于群体,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好的存活。
在这个群体当中,一旦你发现自己遭到了指责或否定,那么可能意味着你要被群体抛弃,而被群体抛弃的结果就是很难存活。这样一份死亡恐惧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在今天,即便是没有生死的压力,但是当我们被他人责备或批评的时候,依然会唤醒我们潜意识里的这份恐惧,因此我们会本性本能地排斥他人的责备和批评。
其次,当我们受到责备和批评的时候,我们还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我们的价值感会降低,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会下意识地觉得我们受到了轻视,没有被尊重,我们可能是低人一等。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孩子如果他的成长环境是充满了批评、充满了责备,时常地被父母责骂,那么日积月累,那种让孩子无法承受的羞耻感、不被接纳和不被肯定的感受,会让孩子患上精神疾病。孩子可能超级自卑、也可能超级自闭,也有可能超级叛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大脑有一套危险反应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遇到危险和压力的时候,压力反应系统会直接接管你的理智,即大脑的杏仁核会接管大脑的前额叶开始工作。
杏仁核是一个负责管理我们情绪的区域,它本身不能自主的思考,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感知,然后做出本能的响应。就是当我们遇到压力的时候,比方说他人的批评,杏仁核会本能地让我选择是战斗、是逃跑,或是直接呆住了。
因此,当我们遇到他人的责备或是批评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保持理性,让自己的前额叶去主导这个工作,这样,虽然我们不能像圣人一样做到“闻过则拜”,“闻过则喜”,但可以做到“闻过则问”的境界,至少不会处在“闻过则怒”的境界。

网图,侵删

4


避开责备的三大雷区

虽然人的本性都讨厌责备,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责备就像苦口良药一般,在我们人生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几乎都离不开责备。
一个国家如果无人监督其过,那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养育孩子如果不能言说其过,这个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呢?既然责备不能少,我们就要知道要如何去责备,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我们要避开三个雷区。
第一个雷区是笼统化的责备。
举个例子,夫妻吃过晚饭后,妻子没去刷碗,然后丈夫抱怨妻子说:“碗都不刷,真懒”。妻子一听这话能爱听吗,反驳了几句后,丈夫接着说:“你从来都不干家务”,最后,争执就开始了,搞不好还要大吵一架。这个丈夫的责备,就是典型的笼统化的责备。
为什么?第一,妻子没刷碗,并不能说明妻子就懒;第二,妻子没刷碗,并不能说明妻子从来不干家务。这就是把一个本该聚焦的问题——刷碗,不断地发散出了更多的问题。这样的责备导致的结果就是只会勾起人的无名业火,然后第一事件反驳你,紧接着就是争吵不断。因为这样的责备,很多夫妻吵到离婚的也不少。
第二个雷区是忙于指责。
一方面,人们会本能的排斥他人的指责,只要有人指责自己,就会本能地极力地反驳回去;另一方面,很多的指责的背后意味着惩罚。所以,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往往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先看怎样推卸责任。
这虽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当大家都去极力地指责他人、推卸责任,保护自己以后,问题就会被隐藏起来,最终导致问题不断升级,结果越来越不好。
比如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就会遇到这样的雷区。爸爸的养育理念是孩子要严于管教,而妈妈的养育理念是要情感引导,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夫妻双方容易陷入到相互指责中去,彼此都会说是你的养育理念搞的,孩子才会这样。
殊不知,无论是严于管教也好,还是情感引导也好,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夫妻双方的相互指责和彼此推诿,进而相互争吵破坏了夫妻关系,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

网图,侵删
第三个雷区是“读心术”式的责备。
“读心术”并不是说我们要看出对方的所思所想,而是我们会经常恶意的揣度他人的想法和动机。
比如周六一大早,丈夫跟你说他有点不舒服,然后你冷冷地来一句:“装啥?不想带孩子就直接说。”比如孩子突然跑到你的跟前跟你说:“妈妈,我想学钢琴。”然后你没好气的说:“还想学钢琴,三分钟热度,学什么学。”这些都是恶意揣度他人想法的读心术式的责备。
读心者把他人的想法和动机往最坏的地方想,被读心的一方则会感到被伤害、被侮辱、不被理解。时间久了,彼此双方都会懒得再去沟通,然后一道看不见的高墙,就会永远建立在两人的关系之中。
那么,我们责备他人的时候,要怎么做呢?
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叫“三明治责备法”。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沟通的时候分三步。
第一步,先肯定好的地方;
第二步,客观的说明问题的地方;
第三步,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举个例子。小明正在跟进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小明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但是由于小明太在意自己的提案,导致了客户的不满。这样的背景下,领导找小明谈了一次话。
小明一进领导办公室,领导就说,我找你是关于某某项目的事儿。领导这样说是开宗明义定调子,就是我今天找你谈话是为了这个项目,并不是闲谈。
领导接着说:“小明啊,这个项目一直都是你跟进的,在这个项目中,我看到了你的用心和努力。就在昨天,我还见你为了这个项目的方案加班到很晚,今天一大早,你就往客户那里跑了三次了。你很有担当啊。”
领导这样说,是在肯定小明在这个项目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好的地方。然后领导接着说:“这个项目的客户啊,在你做的方案中,有一个细节给出了不满意的反馈,我要找你求证一下,你知道这件事儿吗?”领导这样说是在拿客户反馈回来的客观事实,在向小明做求证。
网图,侵删
那么,既是一个对事实的求证,也是一个暗中的责备。接着领导说:“客户的这个反馈,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你个人,都是个好消息。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这个是在对这个问题的肯定,这个确实考验一个领导者的沟通智慧。能将一次批评始终保持其正面性和积极性,这个是很难的。
最后,领导给出了一些建议。那么最后用建议而非命令,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明治责备法。
那么这里我们要强调的重点就是,在第一步,重点不在表扬本身,而在于能够看到对方做了哪些值得肯定的事儿;第二步,重点不是批评本身,而是要拿出客观事实;第三步的重点要给出建议,而不是命令。
5


赞扬与责备的实际应用

最后我们说说在日常中的应用,主要讲两个场景,一个是亲子沟通,一个是夫妻沟通。
在亲子沟通中,作者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做回应式的亲子评判。就是说在一个氛围和谐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言行的评判,应该是回应式的,而不是侵入式的。
比方说哥哥抢了弟弟的玩具,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抢弟弟的玩具!那么父母这样的评判就是侵入式的。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是少了对孩子的尊重。
那么,父母如果是回应式的应该怎么说呢?父母可以这样说:“儿子,你抢弟弟的玩具是因为你喜欢这个玩具吗?但是这个玩具是弟弟的,如果你想玩,你要经过弟弟同意才可以。”那么父母这么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式的沟通。
用回应式的沟通,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爱,同时孩子也更容易接受父母告诉他的规则和界限。
网图,侵删
第二,赞扬的时候要慷慨。
就是你会发现,我们很多家长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的,或者是看到了也不赞扬,基本上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还是因为家长压力太大了,太累了。其实你要知道,表扬他人是需要能量的;
第二,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太高了,孩子考了第一没问题,考了第二都不行。但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朋友一定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赞扬,就像阳光雨露对于花草树木一样。
第三,在责备孩子的时候,要具体,要聚焦。
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不要随意地向外延展,牵扯出许多跟眼前的事情不相关的问题。举个例子,孩子把衣服随意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妈妈一边捡一边唠叨:“脏衣服要放在衣篓里,讲了多少遍了,总是不听,你能不能懂点事儿,别那么自私,关心关心他人。”
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会不会悄悄地就溜走了。有哪个孩子愿意听自己的妈妈这样地去唠叨自己呢?所以说,在你责备孩子的时候,你要聚焦,然后点到为止。
比方说孩子把脏衣服到处乱扔,你就可以简单的说一句:“把你的衣服放进衣篓里。”这样说效果会更好。
在婚姻中,要怎样和配偶做好沟通呢?婚姻教皇、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分享的《幸福的婚姻》那本书的作者。
他花了40年的时间,观察了3000对夫妻的日常沟通和争吵,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保障婚姻长久的关键,不是夫妻之间拥有的共同爱好,也不是能够持续保持的吸引力。而是在夫妻的日常交流中,赞扬和责备要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比例中。
这个比例是多少呢?这个比例是5:1。就是你要夸了对方五次以后,你才有一次批评的机会。其实你会发现,往往是批评他人的时候,比较容易,因为这是一种本能的,情绪的宣泄。
但要是你去表扬对方,赞美对方,那么这个似乎有点难,因为这个需要用心去发现,同时赞扬他人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如果你想要夫妻之间的沟通是和谐的,那么你只能选择先去赞扬再去批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