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阳小学数学工作室一起读课标系列分享
系 列 分 享
读课标系列音频 (十一)
朗读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孟庆阳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蓟州区同乐小学的教师王春梅,从事教育工作七年来,我始终坚持“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我的学生都是我的朋友。我始终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金钥匙。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未来我将继续前行,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民教师!
尊敬的各位教师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是孟庆阳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王春梅,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工作室的关注。这个世界上,未知是最美妙的事情。于是,这个清晨我将继续与大家一起探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模块的内容,以期在探索未知中,收获更多的思考。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综合与实践”是落实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相较于2001版课标(实验稿)和2011版课标,2022版新课标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以及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且更加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使数学学习切实服务于生活,平衡了数学的抽象性,增强了现实应用性。
众所周知,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新课标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区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方式,突出主题学习和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突出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回应时代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新课标将“主题活动”与“项目学习”相对应,体现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要求,将“主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相对应,强调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方式。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新课标在三个学段的表述中分别列举了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名称及具体活动内容。旨在帮助教师在教材编写或教学设计时,在关注主题内容的选取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主题名称,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从而达到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
一、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涉及“认识货币单位,认识时间时、分、秒,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等知识的学习,关注幼小衔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涉及“认识年、月、日,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认识方向”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涉及“了解负数”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此外,在每个学段内容的总要求下还列举了多个主题活动,并对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如第一学段“主题活动1:数学游戏分享”的要求是: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学业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强调在活动中能独立思考问题,加深对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理解;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价值。
在前两学段要求的基础上,第三学段则增加了经历实地测量、收集素材、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策略和方法的经验,形成模型意识与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学业要求部分还对每一个主题活动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如对第一学段主题活动1:数学游戏分享”的学业要求为:能比较清晰地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
三、教学提示
新课标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每一个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内容、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的实施、主题活动的评价以及主题内容的确立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内容
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除了包含对常见的量的数学知识要求,还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例如,“欢乐购物街”,不能将教学目标仅聚焦在“认识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应考虑将“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等作为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主题活动的设计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设计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欢乐购物街”,可以设计4学时完成:第1学时回顾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第2~3学时筹备、开展购物活动,可以与学校“数学节”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整合;第4学时反思、评价购物活动的收获,积累反思与交流的经验,拓展金融知识。
第二学段主题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问题引领的形式。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从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理解质量单位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称出一个庞然大物的质量,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感悟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设计长程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得出结论,经历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主题活动的实施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指导应面向全体,全程跟进,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需要怎样的帮助等;指导学生反思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描述感受、表达收获、总结发现。
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性活动,需要认真准备活动实施所需要的设施,如第二学段主题活动“曹冲称象的故事”,需要提前收集与质量度量相关的素材,作为学生探究的补充资源;需要准备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共性和差异;需要了解学生称重实践可能需要的物品(如设计缩小版的“称象”学具)。
对于第三学段的项目式学习,可以釆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等灵活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展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模型意识。
(四)主题活动的评价
主题活动的评价是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学段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对照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例如,“欢乐购物街”,活动之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确定学生的课前知识基础和经验。第1学时,评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第2~3学时, 设计学生自评工具,指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活动过程;第4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互评。
在第一学段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第二学段还可以增加关注创新性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得到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创新,就应当予以鼓励。要引导学生经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鼓励学生个体和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创造的热情,形成创新意识。
(五)主题活动内容的确立
第一学段主题活动内容的确立可参照内容要求中给定的案例,依据本学段数学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自主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活动,如纸的厚度、神奇的七巧板、最喜欢的故事书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涉及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跨学科内容,需要多学科教师协同教学,统筹设计与实施。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但要指向综合数学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如制定旅游计划、你有多少根头发、学校中的数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
除上述建议外,第三学段还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内容,如垃圾回收与利用、身边的一棵树、城市公共交通路线图、寻找黄金分割等,以保证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内容中的实例
《新课标》在“附录”部分的“实例”中提供了对每一个活动的说明。与《课标(2011版)》相比,《2022版新课标》的“实例”内容更具体,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如例47“数学游戏分享”:
(一)主题学习的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分享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游戏的经历,了解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的数学学习经验,从数学学习内容、方式上帮助学生完成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过渡与衔接。
(二)该活动开展的时间及意义
在学生入学第1~2周内,正式开始数学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在数学课上介绍、交流各自在幼儿园经历过的数学活动、游戏等,有助于学生消除进入新环境的陌生感,交到新朋友,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三)组织实施此主题活动的建议
(1)介绍我的幼儿园生活
组织学生回忆各自的幼儿园及幼儿园生活中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指导学生画出各自的幼儿园,鼓励并引导学生向新同伴介绍各自的幼儿园及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在介绍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数学信息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幼儿园的建筑有几层?幼儿园的操场是什么形状的?教室大不大?教室内有多少桌子、椅子?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班级内小朋友人数是多少?玩具区的某类玩具够不够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园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表达,了解其数学学习经验。
(2)分享有趣的数学游戏
组织学生回忆在幼儿园玩过的有趣的数学游戏,从这些游戏中挑选一个最喜欢的与他人分享。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描述游戏的基本规则,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等。
(3)一起玩有趣的数学游戏
筛选学生分享的数学游戏,可以按照数学游戏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或者难易程度分类,有序地安排在第1~2周的数学课上。准备游戏需要的材料,邀请游戏的分享者担任裁判或者监督员,带领学生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数学经验与理解、活动参与等情况;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能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
以上即为我对《2022版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模块内容的一些浅显认识,以期在分享中给同行的小数人带来一些思考和收获。
在生活中,人类长期为某个“答案”而奔走。而数学使我们明白: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而这就是答案。让我们继续以书为伴,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