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端午安康




皓姐的读者朋友们,大家端午安康~~










暑期马上开始,又一届的父母们需要面对幼升小的“考试”。
 
最近很多家长都来问我:
 
报民办还是公办小学?
要不要练写字、学拼音?
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
 
每一个选择,家长们都担心会影响孩子小学的适应,甚至担心会影响孩子未来初中、高中甚至高考的表现,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学习,皓姐一贯的鸡娃态度就是:技多不压身、能上尽量上


 
当然前提是老母亲们既有态度、又有方法。只拼自家娃的最好,不会因为娃满足不了期待而焦虑,也不会因为比不了隔壁家的娃而失落。



 
那除了我们能练的字、能上的幼小衔接班以外,还有什么要素会极大影响娃在上学期间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他们需要提前养成的4个好习惯。
 



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一、锻炼的习惯





有的妈妈一看标题就嗤之以鼻:“小学有体育课的好吧?被逼着自然就要锻炼了。


说的不错,小学是有体育课,还必须考试咧!


可是这和养成锻炼的习惯,是两码事。为啥?


因为,对我们超级现实的老母亲们来说,锻炼最现实的好处就是——


好的身体才有好的学习


根据年《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通知,倡导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明确小学1-2年级,每周体育课4节;
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
高中每周2节。


根据此文,每天1小时,可以作为小学生应有锻炼量的一个参考标准。


如果学校严格执行体育课设置,再加课间操,那么1-2年级的小学生,按照每节课40分钟、课间操10分钟来算,在校五天的体育锻炼总时长是210分钟。


平均到每个在校日,只有42分钟;
平均到每天,只有30分钟;
这还不算刮风、下雨、台风天取消的体育课
也不算每节体育课上集合、列队、等候的时间。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养成锻炼的习惯,依靠学校的锻炼时长根本不够。所以现阶段越来越多低龄娃出现肥胖、脂肪肝甚至糖尿病症状也不足为奇了。


没有好身体,哪来的好学习?


更别提锻炼对于磨炼意志、保护视力、应对体育考试、增强自信的积极影响了。所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这么的重要。


那锻炼的习惯要怎么培养呢?
 


首先是娃有兴趣


锻炼项目的选择,首先以娃有兴趣的为主,有兴趣自然是容易坚持的。
 


其次是简单易上手


指的是很容易就能开练。比如同样的兴趣条件下,楼下慢跑就比开车30分钟去游泳馆来得方便,越方便就越容易坚持。

 


然后是小步提升


对孩子的要求不要高,从他能做到的开始最好。比如跑步,一开始只能跑400米,那就400米。坚持几天,可以提一点小要求,譬如每次多跑20米。看着这个提升很小,但积累一个月,就能跑到1公里了。是不是也蛮厉害了?




最后是积极的反馈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就相当于教练的角色。孩子需要家长的积极反馈,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方向对不对,收获了支持和认可才能充满动力坚持下去。



譬如孩子练习慢跑,那简单的反馈方法
1、简单具体描述孩子做了什么:“你今天跑了500米,比昨天又多跑了20米。”
2、从这个行动可以看到未来的成果:“这样坚持下去,你1个月后就能跑到1公里了。”
3、对努力的过程表示认可:“你很努力,愿意这样坚持,老妈给你点赞。”


 三句话组合在一起,就是对孩子最积极的反馈,激励孩子愿意坚持下去。

 
 


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二、阅读的习惯







讲完身体,我们来说学习。
 
根据教育部2018年秋季开始实行的新课标,内容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再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等等。


新课标的改变,强调“阅读好”将变成对普遍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不再是好学生的专利。按照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尽早开始抓孩子的阅读习惯。


如果在幼升小的阶段再不开始培养阅读,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三年级”分水岭,就是孩子在一二年级孩子们看起来水平差不多,但是到了三年级突然就出现断层,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开始下降,而另一部分成绩平平无奇的孩子,却突飞猛进。


除了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的差异之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差别。阅读能力强、阅读积累多,会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听懂讲解、看懂题目、积累写作素材方面获得极大的先发优势。
 
那么阅读习惯怎么培养?


如果之前没有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那么现在需要尽快从亲子阅读开始。


此时,是否认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固定时间,专心陪伴孩子阅读,至少达到30分钟。孩子在父母的带动下,才更容易做到坚持。
 
如果之前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那么就可以再扩大孩子看书的类型。学龄前孩子都爱看故事书,现在就需要主动拓展到科普类、历史类、人物类等,帮助孩子打开眼界,积累多科目的知识和素材。


除此之外,也可以开始让孩子做好写作的准备


有的妈妈翻个白眼:“我娃字还认不了几个,就能写作了?”


其实,如果说阅读是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输出的一种。在孩子不会写字的时候,输出可以是画画、讲故事的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23岁的孩子,就已经在输出了。只是等孩子会写字了,才慢慢转到书面的表达,这就是写作。


那么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就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了。譬如,当孩子特别喜欢绘本中的那一句话、或者哪一个词,我们就可以让他圈出来。或者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漂亮的本子,帮助他们把优美词句摘抄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了几年后,孩子的写作素材就越来越丰厚。这时,孩子的语文,想不好也不能够啊!
 


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三、照顾自己的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孩子多老师少。
  
  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这意味着没有老师提醒孩子上厕所、喝水、洗手、带书包,而是孩子自己需要管好自己。
 
   那我们家长,也就需要培养孩子照顾自己的习惯。这些习惯最好都在暑假期间培养起来,避免一开学就出现忘带书本、丢了水杯、上课尿急被同学们笑的情况。
 
那如何培养孩子照顾自己呢?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自检清单
譬如头一天晚上:看天气选衣服、整理书包;
课间:上厕所、喝水、洗手、换书;
放学:带书本、水杯、笔盒、衣物等。
 
家长在暑期和孩子一起,一遍遍地练习。并在开学后,及时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调整。有了明确的清单,孩子才知道哪些是对自己有大影响的,也才能慢慢做到照顾自己。
 
  
 

幼小衔接:孩子要养成哪4个好习惯?

四、要事第一







上了小学,老母亲们会发现,孩子要做的事情多了起来。
 
既要完成功课,还要吃饭、阅读、锻炼、上兴趣班、做手工、出去玩。。。
 
如果这些事情都要做完,那睡觉都要排到12点了。
 
于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挑选出,哪些是重要的事,要优先完成。其他的事情可以往后排。并把重要的事情列好计划,一项项完成打勾确认。
 
我感觉马上又要收到一批白眼:“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可是娃就是要先玩,你让我怎么办?!”
 
说的是,没有不爱玩的娃。同时,还有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娃自己也知道做作业的重要性,他也并不想被老师批评。
 
所以,我们可以和娃分析一下,先做和后做作业的差别,在于睡觉时间到了结果作业完不成。再追一个灵魂拷问:“如果完不成,第二天会遇到什么情况?”通常这么分析以后,一半的娃会愿意先做作业。
 
如果你的娃属于后一半,那我们也可以放手让孩子试一试,按他的想法来做。当然,你也要坦然接受被老师在微信群点名批评的后果。然后,极大的概率,孩子会有一天完不成作业。


此时,我们绷住那颗激动的心:“老娘早就跟你说过。。。”而是要坚持“和善与坚定”,和善地表达出理解他想完成作业的心情,同时坚定地执行睡觉程序。即使娃痛哭流涕、担心地睡不着觉,也依然要坚持,让他自己去面对完不成作业的后果。毕竟,学习这事,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也就能早点发挥主观能动性。
 
啥?你说自己放不下,就是不忍心孩子哭、就是不能忍受老师点名批评?


那,你就哄着他、押着他,去把功课做了吧。其实你知道,这样长久不了,但你就是希望,先顾着眼前。反正你心里明白,自己种的豌豆不可能长出西瓜,基因突变也没有这种拉风的变法。以后娃故意不做作业跟你对着干、或者让你买个1600的小天才手表才肯写作业的时候,你要知道这都是当年光图眼前而结下的恶果。
 
最后还要记得,每当孩子完成了一件要事,父母都要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树立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助他保持住好习惯。
 


           



        (我是总结的分隔符)  



战国策中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知否》里的明兰只是借用哈)。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深远”的表现之一。
 
幼小衔接,学知识是其次的,好习惯的培养,则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今天说的4个习惯,也仅仅是“好习惯家族”的部分成员。而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很让家长头疼的大问题。回头我们一一道来,让我们的孩子不仅赢在起跑线,还能持续优秀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