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代表风采录 【三十七】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姜树华:过“言意共生”的语文生活
姜树华
他的课堂内涵丰富、厚重儒雅却也趣味十足
他的教学主张得到一致地肯定和广泛推广
他以孜孜不倦的身姿在语文教研的道路上
诠释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他就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姜树华
潜心钻研 践行立德树人承诺
1993年,姜树华从我国最早的公立师范学校之一如皋师范毕业,由此开始了近三十载的语文教学生涯。从教多年,姜树华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孜孜以求地追逐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打磨着自己的教学主张。2006年,南通市组建了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培养对象则是经过五道程序从全市教师队伍中遴选出的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2009年,在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的姜树华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当他拿出“追求语文教学的‘素’与‘实’”教学主张第一稿时,导师成尚荣却说:“你的表述较笼统,四海皆准,与你的教学风格不完全匹配。”由此,姜树华开始重新打量自己、审视自己的语文路,并提炼出教学主张的第二稿——“本真语文”。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导师们在为他专题组织的专业方向讨论会上逐一评析,李吉林点评说:“你的‘本真语文’基于语文自身与儿童自身,把握很准。现在‘本真语文’‘本真数学’‘本真音乐’的提法很多,需往深处看,我最赞同你课堂的价值追求——‘得意’与‘得言’这部分。”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2010年3月,姜树华的教研成果——《“言意共生”: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与追求》终于在导师们的反复论证中落定。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反复锻造锤炼,姜树华获得了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正因为在语文教学领域的突出成绩,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正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政府督学,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表,教育部“双减”特邀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小学校长与学校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通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书记,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首批特邀专家……
光环之下,姜树华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2012年”雉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创建,2016年“江苏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启航,到后来的“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育站”“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一路走来,姜树华在语文教研之路上薪火相传,正如他曾经的导师们一样,矢志不渝践行立德树人承诺,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突破自我,找到一片片更为开阔的视阈。
“语文教学的本质怎么说也离不开‘言’与‘意’”,姜树华的这句话平实、朴素,但却内涵丰富。他说,语文就是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文”,文的本质也是话,都属于“言语”,“语文课”也就应顺理成章地被认定为“言语课”。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都是个体化的言语行为,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语言学家,而是培养语言的使用者;教学的重点不是汉语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语言。
姜树华认为言语的“运用”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离开言语训练的教学即是“非语文化”的教学,离开语言品悟的教学即是“泛语文化”的教学。语文教学是民族母语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受到辨明是非、善恶、美丑的教育,但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伦理道德及政治信仰的教育,还在于让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往来于‘言’与‘意’的双向通道之中,领略途中的风景,达到语文学习的‘高峰体验’”正是姜树华一直以来追求的教学目标。
在姜树华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相同一句话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理解去朗读,通过音高、语速、语气、神情的变化,传达出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让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中察言会意、涵泳品味;在一篇文言文中,一起寻找出一句可以用来概况全文的语句,让孩子们在揣摩文字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或是让全班同学尝试着朗读去掉标点符号后的课文,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无形中掌握“言意双通”的内涵所在……举一反三、打开思路、对比辨析、发挥想象,姜树华的课堂一直以其专业的素养、丰厚的底蕴、精妙的构思,引导着学生读懂读透文字,感悟语言文学的魅力。
“过言意共生的语文生活”是姜树华对语文教育的更高追求。他认为,语文学习在生活中被切实需要,强调语文能力在生活中更好生根,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综合提升。语文学习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并实现更好的生活。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生成真实的学习语境,言语实践有了现场感与针对性,语文学习便成了真实需求,于是我们的生活会因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变得更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