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飘•德州市第五中学系列讲述活动——讲述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四十四)张学良】





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为彰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德州五中组织师生开展了系列讲述活动,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张学良字汉卿,人称“少帅”,是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的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人物,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毛泽东评价张学良为“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他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软禁长达五十余年。2001年10月14日,孤身一人的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下面我们以时间为轴,来了解一些关于张学良的人与事。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两年之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九一八事变使张学良蒙受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在巨大的压力下,张学良于1933年3月11日辞去所担任的职务,开始了一年多的欧洲之旅。
11月下旬的“福建事变”最终使得蒋介石让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后,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违背了诺言,12月31日,张学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但是张学良还是发表了《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收复东北。
这是张学良的话,“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全国人民一致抗日,就是狠狠打击侵略者,收复失地,以雪国耻”“我是军人,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任,没有别的想法,同时,我反对内战。为了停止内战,我决心牺牲自己”“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遵明朝,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虽然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讲述人:赵致上

赵致上,德州市第五中学,2020级12班,在班中担任历史课代表一职,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活泼开朗,积极向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