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可以做什么?
九月,很多小朋友们就将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生涯了。在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很多家长都会有焦虑,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比如,孩子拼音不会怎么办?孩子上厕所怎么办?孩子上课不听讲怎么办?孩子在学校午餐,挑食怎么办?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我想和各位家长一起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们很快适应小学学习,无障碍过渡。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和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质的差别,家长在开学前帮助孩子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功课,能够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是非常需要的。
一、心理准备
(一)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
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按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二)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二、其它准备
说到准备,很多家长会说,是不是要学很多生字啊!是不是要做十以内、百以内的加减法呢?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问一些。我首先来给大家谈一谈大家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小学知识到底提前学不学?
(一)教学新知因人而异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给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只有多阅读,才能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不会教学科知识,很多家长就会在幼儿园毕业后,纷纷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或者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拼音、算术,为一年级上学做准备。同时有一些家长也会担心,现在学了,以后上课老师教,会不会孩子上课不听讲了呢?所以家长们就开始纠结,学还是不学?学多少为好?其实现在的部编教材改版了,孩子们首先不是接触拼音,所以家长对拼音的焦虑可以缓解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看书,坐得住、听招呼,他的习惯好,我觉得也可以不教。因为一年级的课堂知识讲授不多,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可以跟得上的。如果你的孩子比较贪玩,坐不住,学习习惯差一点,那么提前为他做一些铺垫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能孩子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沓,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样的孩子就需要提前学一些。一年级孩子的书面作业不多,口头预复习工作会更多一点。家长可以在孩子上学前,每次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或者给他讲故事,或者让其涂涂画画,或者学习握笔的姿势。如在田字格里,写一写简单的笔画,时间以二十分钟左右为宜,培养孩子在学习时坚持的意志力。
总之,上学前不必让孩子大量练习拼音、识字和算数,而应该在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上给予辅导。认识200个字还是个字,会算十以内还是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差别都不大,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上课注意听讲,下课主动完成作业,写作业不粗心、不磨蹭,一、二年级学习上的这点事一定能掌握。即便开始时比那些提前学习的同学成绩落后,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迎头赶上。总之,家长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在习惯、方法和能力上着手,而不在数量和程度上计较。当然,我认为这不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我要说到的幼小衔接最最重要的方面了。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交往的基本礼仪
(1)有礼貌
路上见到老师要向老师问好;课下与老师讲话,要称呼“某老师”;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家长在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2)交际能力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得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刚开始时,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发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会文明玩耍
教育孩子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更不能伤害别人。下课了,在教室里动作要轻缓,不要在教室里疯跑打闹,不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书本、铅笔盒等物品碰到地上;不要拿着铅笔、剪刀等锋利文具玩耍,容易伤到同学。下课后不要在楼道里猛跑、打闹,容易撞到同学,因为幼儿园阶段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幼儿园时孩子想上厕所就可以去,还可以随意走动。而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一般情况下,要下课才可以去玩耍、上厕所。家长在家里可以扮演老师,孩子扮演学生,进行一些指令性训练,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比如,上课注意听讲,有事举手,得到老师允许才能发言,不能打断老师讲话;服从老师指挥,在老师说第一遍时,就马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三)培养孩子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让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家长帮孩子做好生活上、物质上的准备
(1)生活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妈妈喂饭,奶奶整理衣物,爷爷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
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
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避免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至于迟到。告诉孩子在学校吃午餐时尽量把饭菜吃完,做到不挑食。餐具要归类整理,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一定要利用下课时间上厕所、喝水。要保管好所有文具、衣服等个人物品不丢失,未经允许也不能拿别人的物品。家长可以在家训练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本归类整理;用餐完毕,请孩子帮忙收拾碗筷,擦桌子,为以后在校午餐后的自我整理做准备。
(2)物质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名牌,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我想检测孩子上学的状态可不可以用这样三句话: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当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最后我想说,家长除了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家长也应该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心平气和。进入小学,就是一个由我到我们的概念,你有一个孩子,而一个班级的孩子有四十几个孩子,一年级的老师在开学阶段是很忙碌的,很操心的,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去麻烦老师。如果孩子回到家里有什么埋怨或者不开心,家长要鼓励孩子,支持老师,认可学校,只有这样的心境才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做到无障碍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