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没上小学,为什么老往一土跑?”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10 篇文章
作者:牛婷婷
题图为学校开放日现场。2018-2019学年K班及G3尚余少量名额,欢迎有意申请的爸爸妈妈们参加我们特别准备的小型班级见面会,详见文末海报。
写在前面:
儿子刚满三岁,我已经去过两次一土的招生说明会了。“为啥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看小学,为啥老去一土?”这是一土问我的问题,也是周围朋友经常好奇的。
孩子才一岁多的时候,周围同龄孩子的同事朋友们聚在一起话题就离不开学区房了:
-
“你们家那边有什么好学校吗?”
-
“那边学校清华北大录取比例多少?”
-
“你知道现在中考锁区吗?”
-
“知道九年一贯制吗?”
-
“还不打算考虑东西海(北京的东城、西城、海淀三个教育高地)吗?”
-
“……”
本来不焦虑如我——没有跟风上早教班,没有研究学区房,觉得平时工作忙碌的自己能多腾点时间亲自陪孩子就是最好的——也开始有了紧迫感。
和每个父母一样,我也想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天价学区房对应的牛校都牛在哪?能带给孩子什么?毕竟换个好学区会使一家人的居住质量失重式下降,负债火箭式上升。打听了一圈又论坛网站上搜索了一溜儿,牛校的逻辑都是该牛小对应的某牛高中的北清录取率排名靠前,孩子将来的同学圈会胜人一筹,某牛小的课外实践课堂都设在中科院级别的科研机构等。
听起来挺美好的,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孩子的想法是什么?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什么?他们开心吗?似乎没人关心这些无用的问题。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牛校直通北清,可是一所知名高校是孩子的终点吗?大学毕业10年后问自己,我的回答是100%的否定。
至此,我真正开始焦虑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没有任何现实存在的基础吗?不买学区房不上牛小就只能将来成loser了回头埋怨我吗?这份焦虑引领着我开始退一步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在未来,我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对学校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期待?那段时间,我读了不少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籍,惊讶地发现相同的困惑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但一个世纪过去了,教育的改变居然慢如蜗牛。
你明知这样不对,但现实中没有替代选择,焦虑伴着无奈。一土的出现确实让我振奋,我去招生说明会,不是为了了解招生政策,而是想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知道理念落地会有差距,但他们在改变教育生态的路上持续前行,这就是最重要的。
6月10日上午,我和老公一大早跨越了十环去参加一土学校的开放日活动。虽然我从一诺2016年4月初发表那篇决定建校的文章起就开始持续关注一土,去年5月也参加过一土的招生说明会,但这次近距离接触一土后,还是了解到很多新的内容,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01
学校里有块菜地?
一土的新校区建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地盘确实很不大,连操场都是mini版的,一进到院子里,孩子们自己编的竹篮子和种植的蔬菜很吸引眼球。
这不是单纯的种植和编织活动,种植(Garden)是一土一年级孩子们贯穿整个学期的项目制学习(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主题,在这个项目中,孩子们可以选择喜欢的蔬菜种植,从中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培育方法,学习观察和做植物成长记录,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团队协作、民主协商等软实力建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