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快来看看济南三位牛校长的办学理念吧!
今年教师节前夕
市中区教育局评选出三位功勋校长
他们也都是济南市的名校长
一个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办学理念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三所名校的校长
有着怎样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心得吧
阎莉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校长
多元课程体系,唤醒孩子兴趣和能量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校长阎莉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
在经五路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级部的年级课程都会对接一个学习项目,聚焦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课程内容。目前,学校针对五年级学生开设了MEV机动电能车项目课程,两周一节普惠课,每周一节选修课。
在MEV机动电能车项目课程中,学生以实景学习为基础、以团队为单位,学习品牌形象设计、项目规划管理、赛车工程制造、赛车结构设计、开源硬件编程等。
此外,学校围绕“自主意识、意志培养、气质修养、生命教育”等育人目标,创设形成了生活体验馆、科学体验馆、艺术体验馆、生命体验馆、财商体验馆等七大类系列化的德育课程体验区,
并将各个年级的体验内容与自主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建立起了一种更适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适性的跑道,让孩子多元体验、快乐创造、个性发展,在选修学习过程中唤醒自身的兴趣和能量。
成立学术委员会,带教师做项目研究
2017年,经五路小学成立学术委员会,聚合了教学、科研、德育等方面最精英的骨干教师,聚焦“学校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项目课题、家校共育”五大课题领域,进行项目研究。
从最初的开设选修课到课程改革再到如今成立学术委员会,带领教师做项目研究,阎莉始终带着使命感,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带进校园,让经五路小学不断焕发出生命力。
“这所学校是有灵魂的,在这里浸润一阵子就会变得不一样了,这可能就是经五精神,而我取得的荣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里有一个志同道合、有激情的干部教师团队。”
阎莉表示,在经五路小学,老师们不仅愿意做事,更善于思考,每位老师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也享受着生活。
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下,经五路小学的老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现在,学校里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综合六大学科,每个学科都会有一名“学科首席教师”,他们以“领头雁”的身份引领各自的学科团队。
“学校仿佛有一个‘文化场’,校长了解老师,老师了解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正循环中。”学校校长助理李丽说。
集团化办学,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自2013年市中区启动集团化办学以来,经五教育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从市中心的总校区一步步辐射到周边的兄弟校,以及市区内外的多所新建校。
如今经五教育集团已成为拥有九大校区近6000名在校学生,400余名教师队伍的大型“教育航母”,这样的集团规模可以说是市中区人数规模最多、区域跨度最大的教育集团。
“每一所新建学校建好前,校长总是踩着一脚泥亲自去看,这两年的寒暑假几乎没有休息,平时的工作日也总奔波在去各个分校的路上。”学校大队辅导员陈栋说,阎校长总是充满着干劲,她对教育的热情深深打动着老师们。
阎莉表示,虽然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但看到一所所新建学校融入“经五基因”,获得社会、家长的认可,她感到很满足。“如果条件允许,我想让学校教育聚焦到每个人,做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幸福成长。”
王红林
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校长
“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开设15年
作为学校的第10任校长,王红林肩负着继承创新、超越自我的重任。“当时西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少学生推崇过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感兴趣。”
基于此,王红林自2003年起在学校开设“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确立了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
到今年,“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已坚持了十五年,照亮了学生的童年,也培养了一批批具备“民族底色、现代素养”的优秀学子。
班班有民间工艺特色,人人都是传承人
走进如今的南上山街小学,你会发现校园内处处充满着民俗文化的元素。
学生制作的中国伞、中国扇、葫芦、剪纸、布贴画等民间工艺作品在“中国风”主题的教室装饰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在一年级的“中国趣”主题教室中,传统游戏和绘本等主题让刚入学的学生体会校园生活的乐趣。
目前,“走进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成系列推进,各班的民俗文化研究蓬勃开展,形成了班班有民间工艺特色、人人都是民间工艺传承人的崭新面貌。
9月13日,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上,学校1787名学生登台表演了皮影、剪纸、舞龙等非遗项目。
王红林告诉记者,学校确立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民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途径”的课程实施思路,并以学习民间工艺、体验节庆文化、了解民风民俗三大途径推进课程实施。
华彩传薪
人人争做出彩中国娃
“在南上山街小学,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拿到奖状,只要学生有出彩的地方,就可以得奖。”
王红林说,学校不仅重视传统文化本身的承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因此打造了“出彩中国娃”学校德育品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六艺”的德育要素,引领学生“守中国礼、学中国艺、强中国身、研中国风、通中国文、圆中国梦”。
目前,学校进一步构建起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华彩传薪”课程体系,从最初的植根传统文化向人文与科学并重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可供选择的六大类80多门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能够“听得见”、“学得来”、“带得走”,进而成为学生深及精神的传承。
“最初也有人质疑学校为什么要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在我看来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民族情感的寄托、民族精神的折射,也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王红林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俗文化开展这么多年,学校有了很多的对外友好交流学校,每次去国外交流,她都很自豪。
“今年学校入选济南市‘特色学校’市级培育校,我也想把学校做成一个样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继承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王红林校长说。
王念强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
“宽基教育”成学校办学品牌
面对一所老牌名校,校长王念强对教育有全新的思考,他将“创生”作为胜利大街小学的办学理念,将“宽基教育”作为学校办学品牌,让每名学生走到教育的中心,让每位老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王念强告诉记者,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与适性发展,为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致远会、胜利名师研究会、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会等“三个教师学会”,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帮助更多老师成长。
2013年胜利教育集团成立后,胜利大街小学作为龙头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焦点问题——学校办好了,学生来多了,好教师从哪里来?
2014年3月11日,胜利教育集团泉景校区五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迎来了一位“胜利名师”——张耀超,拉开了胜利教育集团“名师巡讲”的序幕。
王念强介绍,“名师巡讲”发挥校内名师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集团内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每个班级都成为教师工作室
在占地面积仅30多亩的胜利大街小学,语文教师杨珂拥有三个工作室:一个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小种子绘本工作室”,一个是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的“三生手工坊”,还有一个是充满瓜果蔬菜的奇妙“百草园”。这三个工作室,成了孩子们眼中一个有魔力的世界。
2013年,王念强提出了为学校每位老师建立工作室的理念,这一年杨珂有了第一间小种子绘本工作室,也是学校的第一个工作室。
杨珂说,每天早上校长都会巡楼,从一楼至六楼每个教室都会看一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针对老师不同特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李爱珍老师的“四书堂”、马田老师的“青葵园”……现在的胜利大街小学,每个班级都成为了教师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的负责人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普通学科老师,每位教师都得到了“适性发展”。
“虽然他是一位男校长,但他的心思是很细腻的,眼中总能看到学生和老师。”杨珂说,在自己的工作室成立后,王校长又充当了“经纪人”的角色,提供各种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经过十六年的发展,王念强提出的“宽基”教育理念在胜利大街小学得以落地,学校建立起一系列“好玩”的校本课程,在丰富孩子基础教育的同时,学生学会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也拓宽了他们的成长空间。
在六年级三班学生白雨桐的眼中,校长更像是自己的朋友。
“2016年我和班上的7位同学组建了‘蒲公英贝贝’阅读小组,我当时邀请了校长来当我们小组的导师。每周一中午,校长都会和小组成员同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白雨桐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编写话剧,主编《胜利晓报》报刊,和小组成员独自前往天津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在胜利大街小学,每一位学生都在学校“创生”教育理念的培养下,练就“自我管理”的本领,成为最好的自己。
“他是一位智者,总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也是一位创新型校长,总能用普通的一句话带给人启发;他还是一位亲切、能走进人心的校长。”学校副校长任伟这样评价王念强校长。
也正基于此,王念强近年来获得了全国科研创新校长、齐鲁名校长、山东省创新人物、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