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新书速递 | 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崔允漷/胡卫平/任学宝/

喻伯军/史定海

如何落实

新课标核心素养

如何教学生

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

听听80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沙老师的实践与思考


PART 01

作者介绍


沙琦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初中科学教师、鄞州区兼职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硕士。全国自制教具能手、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信息技术整合课第一名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全国自制教具评比一等奖、全国物理创新实验展评一等奖、全国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评比特等奖等,并拥有国家专利11项。执教课例被编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19个项目,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物理教师》《物理教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创意科学STEAM》,参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科学》《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等著作17部。


PART 02

本书介绍

新书速递 | 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内容简介

《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是作者对“怎样上科学课、如何上好科学课”深度探索的结果。全书通过五个章节,循序渐进、全面细致地将“把握科学教学的本质”“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设计的策略与实践”“创新实验与自制教具”“科学项目式学习探索”五大核心主题层层剖析,希望能为广大科学教师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做教学研究的真学问带来启示。


亮点介绍
1
丰富性

因为初中科学是一门融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此书受众广泛,不仅适合科学教师阅读,也适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教学教师阅读。

2
实用性

基于作者的实践经历,在深入剖析新课标背景下科学教学实践表征的基础上,本书汇集了大量真实、经典、颇具操作性的实践案例,这其中既有作者的获奖案例,亦有基于长期课题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

3
可读性

本书依托文字阐述,结合大量的图片资料,再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们多视角呈现详实案例。同时,全书基于理论分析又不乏教学实践,整体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



目录展示

新书速递 | 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目录试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PART 03

专家推荐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

沙老师教你“动手动脑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去习科学的知识。





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导向时代,科学课应该怎么上?仔细阅读这本书,你在收获丰厚理论的同时,一定会对大量的详实案例有更深层次的体悟。它为我们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了优秀的课程范例和明晰的探索路径。





任学宝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什么是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如何教得更好更有意义?沙老师的《我这样教初中科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答案。





喻伯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学应该怎么做?如何通过学科实践让教学更有价值?沙老师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史定海

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特级教师

全国十杰教师,二级教授 

从教学经验的提升到教学主张的形成,对教师来说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沙老师的这本书不仅呈现了她的教学主张,还展现了她对学科实践的探索,是一本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教学的好书。 



PART 04

写给读者


最近,每当品读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时,总是为先生的穆然沉思和怡然遐想所折服。回望从教十九年一路走来的点滴,顿感先生谈及练字中的“疵”“稳”“醇”“化”四种境界,非常契合我自己从初登讲台到小有所成的成长历程。期间,我担任过四年区中小学科学和综合实践教研员,也兼任过四年中小学精准教学教研员工作。我自觉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学生时代就遇上了很多好老师。这些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也让我从初中时就树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大学毕业后我毅然放弃了留校的机会,如愿成为一名初中科学老师。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初出茅庐的我迫不及待地去听学校里老教师们的课,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把听到的好的方法、精妙点子用在我的课堂上。其实,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

那么,让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课究竟是怎样的呢?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学科学。于是,我成了学校里跑实验室借仪器最勤快的老师,即便是教材中没有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的实验,我也尽力创造条件实现课堂分组探究。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现在想来,我一直坚持的“动手动脑学科学”的教育初心与现在倡导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教学,竟是不谋而合的。

核心素养是什么?科学教学为什么要培养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作为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有的人会想,谈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而今怎么又讲起了核心素养?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花了 70年,接下来就是要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民的素养问题,而素养是后天习得,一定要经过学习而逐步养成,学校教育的贡献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如今的“核心素养”,如何设计我们的课程教学,使孩子们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后天习得呢?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早就听浙江省初中科学教研员王耀村老师说过: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在尽可能提供实验机会让孩子们亲身观察、动手体验的同时,我也开始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使得现象更清晰、操作更简便。慢慢地我发现,自制教具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好办法。我对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06年。在一次自制教具评比中,我制作了一个模拟人体呼吸的小装置:通过拉伸橡皮膜模拟膈肌的运动,进而改变胸腔的大小。通过简单的教具演示,孩子们马上理解了,正是由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改变了胸腔的大小,进而引起的气压变化最终实现了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将呼吸过程中不可见的胸腔内的复杂变化精简为能动态呈现主要呼吸过程的自制教具,顺利地建构了正确的科学概念,即呼吸运动导致呼吸,而不是呼吸导致呼吸运动。正是这一次自制教具所带来的课堂效益,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于实验创新的兴趣。从那以后,我常常和老师们、孩子们探讨,尝试利用自制教具突破教学疑难问题。现在想来,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导向时代,我的这些教学实践策略都没有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反而在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中更凸显其重要性。学生通过自制教具突破了认知难点,提升了科学思维品质和探究实践能力,这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自制教具和创新实验是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回望课程改革过去的十年,随着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到来及其引发的深刻的教育变革,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日俱增,且持续深化。但我始终觉得,如果全部利用,课程反而会被工具所绑架,但如果按需取用,则相当于进入了教学的“快车道”。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运用到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并常态化实施,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我带领团队深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领域,将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和重构,通过虚实混融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让深度学习发生在常态课,使新授课从重结论向重过程、促深度理解转变,使复习课从重练习向重连通、建知识体系转变,使实验课从重接受向重发现、强操作技能转变。电子目镜、虚拟平台、交互技术、Flash、在线微课、专题微课、传感器、同屏技术……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常态课教学,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享受这些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在立足基础课程之余,我还带领团队教师们积极开发拓展性课程,尝试学科项目化学习,以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适切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我攻克教学疑难的利刃。2009年,工作六年的我带着我的《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叶》一课,幸运地获得了宁波大市赛课一等奖第一名,这更深化了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激发了我对优质课堂的追求。这节课也曾几度打磨,陪我经历了数次比赛,从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到全国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评比特等奖,到如今我更欣喜地看到,这其间几易其稿的教学设计最终作为优秀课例选入2022年版科学新课标。

过去的十九年,是我通过深化理论学习以改进教学实践的十九年。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绘制了清晰的育人蓝图。此课标的编写经过了专家们的反复推敲和审慎思考,历时较长。在这期间,我有幸参与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科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修正科学教学环节设计,这一过程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于是,基于我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萌生了尝试“著书立说”的想法。这本书围绕科学教学本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讲述了我的指向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