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最大的幸福: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
点击蓝色字体国学文化圈关注
《国学文化圈》 一个有深度、内涵的微信公众号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而爱人则是我们一辈子的伴侣。
家庭,不只是身体的住处,更是一个人心灵的归宿。
《论语》中讲:“家和万事兴”,意思是:一个家庭要是和睦,万事可成。
人到中年,渐渐意识到,一个家最大的幸福便是: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
父母在,尚有依靠
《诗经》中说:“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意思是,没有父亲,我依靠谁?没有母亲,我仰赖谁?
父母,是儿女们一辈子的依靠。
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连考七次才中了秀才,但他的父亲,从未斥责过他半句。
有一次他进京考试,不仅落榜,身上带的钱也花完了,找父亲的朋友借了一百两,买了一套二四十史。
一百两在古代可不是小数目,他的父亲知道了,非但没有责怪他,还说:你用心读这些书,我替你还债。
有了父亲的支持,他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父母就是这样,尽可能地为你提供更好的条件,哪怕自己多辛苦一点,也想让你过得更好一点。
《孝经》讲到:“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不管年龄几何,只要父母还在,我们就永远都是有人疼爱的孩子。
他们让你的人生始终有退路,有牵挂,让你明白:虽然世事艰难,但总有人为你托底。
不管生活有多不易,只要想到背后有父母,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父母,是儿女们幸福的源头。
人到中年,每次回家喊一声爸妈,都有人应答,这是何等的福分?
只要你说一句:“妈,我回来了!”母亲就做出一桌你喜欢的菜来,这又是多大的幸福?
父母在,家永远在。
有家可回,有父母可叫,这是中年人的大福。
孩子安,家庭才安
看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更不用帮我防老,只求他健康的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看着他快乐长大就够了。”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
孩子一生病,父母半条命。
鲁迅的儿子海婴自幼体弱,因此,他一直对其健康格外上心。
海婴每天睡到深夜都会醒来,到了夜里12点,鲁迅就会准时放下笔,抱起海婴,在房中来回走动,安抚孩子再次入睡。
当时鱼肝油很流行,鲁迅在拿到稿费后立刻托人去买来给孩子吃。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儿子终于吃胖了一点,也健康了不少。
比起大富大贵,父母更希望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人这辈子,前半生拼成绩、拼能力、拼事业,到了后半生拼的只有孩子。
孩子健健康康,父母的心才能放下来,专注于干好生活中的其他事。
孩子安,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报。
夫妻和,家才兴旺
幸福的家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把好脾气都留给外人,把最差的脾气留给了伴侣。
殊不知,跟爱你的人相处,更要懂得尊重,把握好分寸感。
杨绛曾在书里写到,她的丈夫钱钟书,是“书呆子+生活白痴”,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划火柴。
孩子刚出生那会儿,钱钟书常常一到病房,就跟妻子坦白自己“做了坏事”。
他把墨水瓶打翻,还得房东家的桌布染上颜色,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他把台灯摔坏,杨绛说:不要紧,我来修。
出院后,杨绛真的把丈夫弄坏的东西一一修好。
而从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钱钟书,也为她炖了鸡汤,特意剥了碧绿的蚕豆瓣放在汤里,端给妻子吃。
最好的夫妻关系,不过就是一个人愿意包容迁就,而另一个人也懂得适可而止。
两口子过不下去了,往往不是因为什么触犯底线的大事,而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遇事不责备,是经营好婚姻的秘诀。
《增广贤文》有言:“夫妇和而家道兴。”
夫妻和,再大的风雨也能抵御,再难的关头也能闯过。
两口子力往一处发,劲往一处使,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火。
真正的幸福,是寒冷冬日里妈妈包的饺子,是爱人在晚上为你点亮的灯,是耳边响起的孩子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