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究竟要衔接什么?(一)——为什么要衔接?

幼小衔接究竟要衔接什么?(一)
为什么要衔接?
5月至6月是全国第五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教育部在3月份便发出通知,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应双向衔接,相互配合,有效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转折期,往往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升小”的“断奶期”,也一直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最终顺利过渡,也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2)学习方式的断层。
(3)行为规范的断层。
(4)社会结构的断层。
(5)期望水平的断层。
(6)学习环境的断层。
如此看来,孩子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应对这些挑战,轻松而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无论是幼儿园、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准备越充分,孩子的过渡就会越轻松。
从幼儿园到小学实实在在不像家长朋友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家长们不能期待一个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就能放下玩具、背起书包轻松上学去,而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入学后会面临哪些变化、应对哪些挑战。上学后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比幼儿园大很多的学校,环境变了,一日生活内容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交往对象变了,规则代替自由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