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当我们把今年最新的小学一年级教材,和三十年前的小学教材一起摆在眼前时,最令出版界难堪的事情发生了:

现在的小学教材丑得

让人想哭!!

左边封面插画浓浓的廉价味道呼之欲出

作为新时代的课本,除了纸张和开本外,从整体设计、排版到插画,艺术水平几乎全面倒退。

2017年“五颜六色” VS. 1988年的双色专色印刷

插画到底是美是丑,的确受主观因素影响。但是,最基本的审美原则是存在的。

就算再没有“美术细胞”的人,当看到三十年前的教材封面时,都可以感受到封面插画中浓郁的时代气息,那是我们真实生活过的年代。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每一张插画都栩栩如生,看后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这些封面插画一看就是描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全是因为我们小时候见过它们,更多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就是这样:

所有孩子都戴着红领巾。小学生们梳着常见的几种发型:女孩梳着小歪辫,或者羊角辫,又或是马尾辫,男孩留着小寸头。而那些衣服的款式、色彩,不仅有时代气息,而且一看就是那个年纪孩子会穿的。这些画面所反映的,都是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段孩子所特有的。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我们很难定义出如今一代人的某些风格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我们插画所反应的世界就是毫无特点,甚至是被歪曲的。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上图是另外两本今年一年级新生的教材。左边的封面中,老师带着学生迎接新生的画面,看似很符合一年级迎新的主题,但是事实上,小学真的是这样迎接新生吗?

NO!这个画面只是插画作者意淫出来的。

学生家长一身上深下浅的紫色套装,在生活中非常少见。除了颜色,我们甚至很难分辨这位家长到底穿了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家长和老师的鞋还撞款了。三个穿校服的学生和老师的神态更是诡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带着孩子走到学校门口,看到这样的“迎新画面”,是否会有种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甚至像做噩梦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由来正是因为这些插画中的世界是假的、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

大概受很多国产及日韩动画片的影响,右边封面插画上,三个人物的头发颜色各不相同。但是,艺术的发挥是需要逻辑的。不同的发色出现在这张封面图中,有什么用意呢?除了看起来花花绿绿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退一步说,即使是家长给孩子染了头发,但有这样行为的家长,会给孩子穿上这些款式平庸的衣服么?现实中有几个人会穿这些衣服?那个背着书包看样子是放学的孩子,反戴鸭舌帽好像要表现人物性格活泼。然而,小学生是要戴小黄帽上学的啊。

图中的这些花啊、树啊、草地啊、圆圆的阴影啊,全部都很假,就像我们经常吐槽的五毛特效一样,画中的世界充满廉价的塑料感。

比起这些,更让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很多学生家长竟然认为这些叫做简笔画风格!

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错得可笑的想法?来看看我们给入学前的孩子出版了些什么吧。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虽是同样辣眼睛,但也比小学教材上的好一些,起码颜色稍微有了层次

以这套绘本为例。这样一套20本卖30块钱的绘本,打出的是“奠定孩子一生道德品质的根基”的口号。要道德品质就不要审美能力了吗?这样的书淘宝一家店月销2500套。全淘宝有多少这样的书呢?有多少孩子看过这样的书呢?细思极恐!

这些花花绿绿的儿童读物充斥了市场,家长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些东西,而且越来越不觉得这样的图书存在有什么问题。“存在即合理”嘛!

同样是学龄前的读物,我们看看国外的刊物: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这种扑面而来的“高级感”来自哪里?

色彩的协调、形象、构图上的创造性,这些才是好的插画需要具备的。

所谓“简笔”,不是省略个性,反而应是突出个性。没有个性、粗制滥造,这是我们现在小学课本上那些廉价插画最大的问题所在。

如果看不到这些区别,那么我们就是在过着“用苹果手机,看low图课本”的可笑生活。附庸风雅而已。

在新版小学教材中,语文教材邀请了绘本画家景绍宗绘制了封面图: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可以看出,与我们刚才看到那些封面插图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从封面的设计上看,封面插图与设计的结合却有种不那么协调的感觉。插画色彩丰富,所以其他部分过多的色彩与繁复的图形,都让教材封面显得凌乱。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语文书的封面插画焕然一新,但是内文插画和排版设计水平仍旧不敢恭维。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书中的同一跨页上,三个小孩和右下方的插图风格完全不同。看不出理由,在一个页面里出现完全不匹配的插画,这样的编辑思路令人费解。页面中那些装饰性元素也根本不考虑整体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可以说,这样的内文完全没有版面设计可言。

然而,这样的书就是我们小学生的教材。

30年过去,小学课本越来越丑,谁能给我个答案

上图中,同样是1988年出版的一套汉语拼音学习卡片,用现在的眼光看,整体设计和插画丝毫不觉落伍。

盒子封面的插图,并没有用很多色彩就童趣满满。在人物形象上,更是简洁而有特点。这是30年前出版的教辅产品,比现在市面上的不知好看多少倍!

我特意请教了一位做小学语文老师的朋友,对现在小学课本在设计上的问题如何看待?老师们是否觉得这是个问题?

得到的回答和我预想的差不多:在低年级而且需要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时,老师可能会稍微关注插画,但是到了高年级,几乎就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个问题了。

在今年那套备受争议的小学生性教育教材中,大家都聚焦于课本中内容的尺度问题。但是,除此之外,作为一套教材,书中插画水平之低劣却没有人提起。很多读者,甚至相关内容专家,竟然完全不觉得这是问题。

有问题而不自知,这才是我们如今在小学教材审美上面临的最尴尬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说:“以前出版社是有全职插画师的,就像唱片公司的艺人一样,所以插画师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去。(设计师也是同理。所以那时的插画师很多都出名了,比如范洋、范增、贺友直……

但现在,出版业的收入水平远不如插画师接来自互联网等行业工作的收入,出版社聘请全职插画师并不现实。大部分出版社,设计、排版都已经外包了。

理论上讲,这样灵活的工作方式应该可以增加插画风格的丰富性。所以,是什么导致小学教材整体设计水平下降得没有底线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我知道,这样的问题,从开始制造垃圾图书就已经开始。当这样的书做得越来越多,做了三十年以后,连做这些书的人自己都认为这就是合理的:儿童读物、小学教材教辅就应该如此。就更不要说现在读者的看法了。多么荒谬的现实!

正是因为这样的插画价格低廉,很多出版机构通过这样“压缩成本”的方法占领了市场,获得了收益。不过比起这些,他们最大的“成就”其实是成功拉低了几代人的审美水平。当然,这也包括他们自己。

我曾经在朋友圈感叹,为什么小学教材教辅的图书出版好像和大众出版不在一个次元。这三十年里,教材出版到底经历了什么?

什么人在画这样低水平辣眼睛的插画?出版机构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插图?这些小学教材是否认真考虑过图书整体设计?除了文字内容本身,到底将图书的“美”置于何地?这些书的编辑和出版机构的审美能力到底丢在了哪里?又或者因为什么而妥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