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研探新课标

乐学又思行(四)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的单元起始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分为课堂展示、教学研讨、微型讲座三个部分依次展开。

01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一、认真研磨砺成长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实效,王晓娟老师尽心尽力,精心设计,二年级数学教研组认真研磨,切磋交流,为高效课堂赋能,提质增效。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二、课例展示亮风采

我的课堂

这节课是王晓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舞台有多长》,王老师以班级羽毛球比赛的视频为话题,引出想用学校舞台给全校小朋友做展示,提出问题:舞台的长是否放得下羽毛球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舞台的长开始,自主动手研究,小组激烈讨论,层层深入,不断递进,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知测量长度的方法,最终用数字表示舞台有多长,并想出要把单位进行统一。小小的实践,大大的智慧。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立足单元视角,让量感落地生根——日月路小学数学“单元起始课”主题研讨



01

02

三、精准点评助提升

我的反思

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起始课,孩子们在此之前只有一年级比较长短的基础,能知道“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这种定性的比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选择度量的单位并且用数量描绘物体有多长。

本节课,我从学生参加的羽毛球比赛引入,提出问题“舞台有多长”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选择测量的工具,并想办法解决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终小组合作完成测量的任务。通过研究体验,孩子们体会到量物体的长度其实就是多个度量单位的累加。在课堂上,我还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课堂的主体、空间、选择权都留给学生,让学生有真体验、真思考、真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感受,最终形成数学核心素养“量感”。

我的认识

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就王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谈了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和收获。




王建营老师




     听了王老师的课,我很喜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起来”,有意义是指学有所值,学有所获。而有意思是指能够吸引孩子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感受到数学很好玩,所以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课的有意义和有意思相互融合必不可少。

 首先说说有意义。本节课是图形测量的起始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寻找度量工具,用数量描绘物体有多长,过渡到用定量的方式去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教学中王老师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核心素养的形成,即量感的培养,王老师通过测量舞台这个大问题,抛出一连串小问题:你想用什么量?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如何量?整节课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先想办法后试量,在发现问题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再测量,再反思,在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感悟到了量的技巧,了解到了度量的本质。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王老师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们,师生围坐在一起探讨协商,此时的老师是陪伴者,鼓励者,激发者和引导者,给予学生支持,让他们乐于去探讨和尝试,这些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的成长又特别有意义。
 再则有意思的学,这点在课堂中从始至终都有体现。比如说,在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测量舞台的过程中、在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间、在讲台上汇报的神采飞扬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学习是兴趣盎然的,快乐的。



张芬老师




     王老师由羽毛球比赛视频导入,又根据学生身边的羽毛球训练情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王老师由“羽毛球队员用这个舞台展示放得下吗?这一个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量”这个方法。王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尺,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呢?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学生想到了身边很多的工具。有了工具,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测量,测量后老师进行了2个小组测量画面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要用同一工具,一个挨一个直直的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了更准确的测量,从而使操作活动更有效。最后王老师进行了学科融合,从古诗词、俗语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测量单位,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陈文丽老师




     今天学习了王老师的一节课,在课堂中王老师密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用视频引入,为学生创造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课堂中选取的学具也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表达。课堂上,测量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



仇慧老师




      王老师这节课真正的体现了数学思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节活动课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大单元的起始课,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同时王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孙乾老师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舞台有多长》这一节课,令我受益颇多。整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王老师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导入本节课。不仅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也很好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王老师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但又不是失严谨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轻切自然。学生们上课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够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丰富的内容,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这堂课有创新有创意,活用教材和实际,新课改的理念体现的很突出。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


四、名师引领共远航

江苏省特级教师谷诗新从目标定位方法选择与实施总结与评价三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接着给老师们作了一个“让‘量感’的思维在课堂上飞起来”为主题的讲座。谷校长的讲座高屋建瓴,从“现象——感性的迷思”“观点——理性的追求”“实践——涌动的探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告诉我们量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量感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谷特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在构建度量单位的知识体系中我们要探究起因、建立标准、引发思考、促进应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在实践中感知、操作中触摸、活动中应用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数学教师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真正做到教而有思,研而有行。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深入式的教研,让数学组的每一位成员收获颇丰。一个人的舞台,一群人的成长,数学组将继续以研促教,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