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两步判断孩子近视进展情况,你得到到了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近视,而且近视度数逐年“飞涨”,每年50度、75度甚至更高地往上加,照此速度下去,孩子很快将“跻身”高度近视患者的行列。

实时掌握孩子近视进展,是有效防控近视的前提。孩子为什么度数增长如此之快?我们又怎么判断孩子近视进展情况?



01.
为什么孩子度数增长快?
最主要的原因是如今孩子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近距离用眼时间长,户外运动时间少。有统计表明,北上广这三个大城市孩子的学习时间是最长的,高达11小时以上,这能不加重近视吗?




其次,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眼睛屈光状态的情况,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和自己说:眼睛有点看不清了或是眼睛好像又模糊些了,就认为孩子的视力没问题或是度数没加深,从而不带孩子去做视力检查或更换眼镜,然而这样往往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的近视治疗,甚至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近视程度。


02.
怎么判断孩子近视进展情况?


在临床中,判断近视度数进展的指标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验光结果,二是眼轴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眼球从角膜到视网膜是有一定距离的,这个距离我们定义成眼轴。度数当然是比较直观,比如原来是100度,今年长到200度,就看得比较明显,但是现在有些孩子可能带一些特殊的接触镜,像角膜塑形镜,这样他的屈光度就改变了,白天是脱镜的状态,通过屈光度判断这类孩子的近视进展就不那么现实,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眼轴的指标



过去我们的教科书上讲1毫米眼轴增长大概对应300度近视眼,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我们通过各种算法,无论如何1毫米也到不了300度,大多数数值是175~200度的范畴,孩子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只是一个通用的数据。

我们看文献也发现一些问题,从文献研究来说,小学阶段(6~12岁)如果每年的眼轴增长控制在0.2毫米以内,这种情况我们就认为控制得比较理想。因为文献报的数据对于正视眼来说一般不会超过0.2毫米,我们也通过大数据的研究做了一些人工智能的回归工作,发现生理性眼轴增长个体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有些孩子的角膜比较陡,他的生理性眼轴增长就比较少,长一点眼轴对应的度数就比较多。有些平角膜的孩子长一些眼轴带来的度数变化就比较少。我们也见过一年长0.5毫米的眼轴,几乎不怎么长度数,所以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



对于家长,可以简单记忆一点,如果孩子一年眼轴的增长小于0.2毫米,可以认为控制得较为理想,如果超过这个,就会带来度数的变化,如果是0.4毫米的增长,大概对应75度的近视度数变化。如果到了0.5毫米,可能就要接近100度了

温馨提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眼视光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给孩子检查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近视进展,还可以用以评估各种“干预手段”是否科学、有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