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小三班运动协调篇

幼小衔接

———   运动协调能力培养   ———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成就未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身心准备中指出:“喜欢运动,初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幼儿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和良好情绪。”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助力每位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热爱体育的精神,为入小学做好身体准备,我班开展了运动协调能力培养活动,科学的幼小衔接让我们从健康运动开始。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部分孩子运动时不够灵活,协调性不够好,这些表现究其原因其实是运动协调能力欠缺所导致的。


01

 什么是运动协调能力 ?

运动协调能力能有效促进运动期间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是完成运动动作的关键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包括粗大肌肉运动协调能力、精细肌肉运动协调能力、前庭平衡能力、神经协调能力(左右脑协调)四个方面。如果孩子跑步姿势不协调、易摔跤、不会跳绳、体操动作记不住、唱歌跑调、咬字不清等,都是运动协调能力不足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02

 如何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一、增强大肌肉运动

大肌肉运动,包括翻、坐、爬、站、走、跑、跳、钻、滚、扔、接等动作。这些大肌肉运动协调能力决定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及上小学后的书写状况和体育成绩。

我们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运动能力及运动兴趣,利用园内现有资源,商量并改造“体能大循环”,为孩子打造发掘无限潜能的运动空间。孩子们在体能大循环中丰富了运动经验,发展了各项大肌肉运动技能。

1.大肌肉练习——钻

2.大肌肉练习——爬

3.大肌肉练习——跨

4.大肌肉练习——跳

5.大肌肉练习——跑

通过体能大循环有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地锻炼,让孩子的大肌肉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强体能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品质,从而促进其身体、认知、情绪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练习精细动作

精细肌肉动作是指手腕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是孩子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为以后的书写等精细手部动作奠定基础。我班结合趣味区域游戏,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

1.穿:将吸管、珠子、纸片有规律排序,穿成节节虫的样子。

2.捏:用橡皮泥捏、团、搓、揉,塑造各种事物和人的形象。

3.剪:五指分开放在纸上,按轮廓画出小手的形状,用剪刀剪下来,学习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4.撕:撕直线、撕曲线、撕简单的图形。

5.倒:给好朋友倒杯水喝,要求水保持在某一刻度、平稳端过来不能洒,锻炼足够的腕部力量。


三、发展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时常能发现有的孩子会因跑得太快而发生脚打滑的现象,眼看就要跌倒了,可是在摇晃几下后,竟然化险为夷,身体又保持平衡了,然而有的孩子却不能保持平衡,会重重地跌倒在地;有的孩子能够在平衡木、障碍物上轻松自如地走动,有的孩子却战战兢兢,摇摇晃晃地前进,还需借助双手来保持平衡……这都说明了发展平衡能力对身体的影响。

发展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性,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左右脑协调

左右脑协调指左右脑功能相互协调,人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分别掌管着不同的思维,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则负责形象思维。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运用左脑,为了不成为单一的“左脑人”我们会在运动中特别注意这一点,会允许孩子在做好保护措施且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趴着下滑梯、倒走木制梯等,这种下滑的方式对促进左右脑协调都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空间、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

可见,运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还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与毅力,更培养了幼儿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精神。接下来我班将持续开展丰富的运动课程,为幼儿搭建运动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