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孩子的休息教育

八十年代孩子的劳动教育

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其现实原因是:中小学生劳动锻炼机会减少,一些学生歧视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普遍存在。那我的中小学生时代,即八十年代,孩子的劳动教育是怎样的呢?
那时,城镇化还未开始,全国80%的孩子在乡镇中小学校和村小学就读,家庭劳动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锻炼。哥哥姐姐在五六岁时,就要帮父母照料底下的弟弟妹妹,七八岁了,要学会做饭,拌空心菜,熬猪食,喂猪。午时有时还跟随母亲到田地里捡猪草。随着年龄增长,该干的家务活越来越多,几乎没有闲过,劳动机会无处不在。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村里的贫富大体相当,每个孩子都接受广泛的劳动教育。
农村晚饭迟,大人们在地里或山上干活,天黑才能回家。孩子傍晚放学就得自己做饭煮菜,南方这边用的是烧木柴的土灶,做饭煮菜都在一个铁鼎里按顺序煮出来。先是煮饭,我们往灶里添柴,用火柴点着烧起火来,常常眼睛被柴灰熏得流下泪来。如果没有引火的木屑或松针,要划了好几根火柴还烧不着,大人回家就要骂败家子了。高高的灶台,看不到鼎底,姐姐只好搬了一只板凳,站上去,往鼎里加了很多水,淘米下鼎,把火烧大。每隔一分钟,就得搅拌鼎里的米,不让它积淀聚集,以免烧焦。直到鼎里的水烧开,把灶火改温和。半个小时过后,米熟了,变成饭,赶紧灭了灶里的柴火,预防把饭烧焦。土灶做出来的饭要么是稀饭,要么是半干半湿的“扒拉”饭,后来有了电饭褒,才有纯粹意义的干饭。紧接着煮菜,没有筒装的菜油,“吱”的一声,我们舀一小勺猪油沾鼎,不是炒菜,是煮菜,家里人多,菜煮得也多,没有今天的口味,但孩子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家人吃得香喷喷。
那年代,电力紧缺,只有照明电,不管城里乡下,三餐烧水做饭都是用木柴。每逢周六周日,家里的孩子都跟随大人进山砍柴。我七八岁时就独自走很远的山路,到指定山头,把父母砍倒的木头扛回家。山路幽静,鸟儿扑腾,松鼠逃窜,小孩为了完成任务,扑腾着心跳蹦跳在山间小路上。当沉重的木头压在肩膀上了,喘着气,只能注意把脚下的路踩稳,也没心思担心半路闯出野猪来。
八十年代,杂交水稻还没推广,家里没种双季稻,一家人就吃不饱肚皮。夏季稻收成在暑假七月初,一家人要把地里成熟的水稻抢收回来,再赶着播种冬季稻,大人小孩都不能在家闲着。干活时,他们不失时机地传授技巧,教育态度:弯腰割稻,不要老记得仰头伸腰,一口气割下几十颗稻禾;口渴了,返回喝水,不能忘记扛一捆水稻带回来,否则,父母又得唠叨数落。上下午快收工了,肚子饥饿,一棵又一棵,几乎是拽着割下稻禾。大人们忍着饥饿,还要把一担担稻谷挑回家里。 
吃过午饭,一家人趁着烈日,铺开篾席,细细摊开稻谷,晒干它,大半天后,把谷粒翻转,里里外外都晒干。六月的太阳会咬人,中午一点多就下地干活,火辣辣的阳光晒得田里的水起微泡,赤脚踩上来,烫得慌。即使戴着斗笠,太阳晒在手臂上,刺痛着,臂膊如同被工蚁叮着,皮肉直往里收缩,汗水粘着稻禾往脖子里钻。手臂被稻禾划出道道血痕,由着汗水来消炎。
以前为了比拼斗志,几个生产队交换了一些田地。这样,分田地后,总有一户人家要去最遥远的隔壁村种那块示范地。因为太远了,挑一担粮食要走半天路,只能用板车拉。厚重的粮食压扁了轮胎,父亲把车头,一根拉力绳套上了肩膀,小孩在背面推。一遇上上坡路,前面的咬紧牙根,使劲拉,绳子嵌入肩膀的肉里。后面的蹲下马步,也用肩膀顶住板车,一旦倒退,那会翻车压人。
相对于家里的劳动,学校班级安排的值日生、卫生大扫除和打扫卫生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绝不像现在的青少年,扫把都抓得不像样,一片片树叶小心翼翼地挑着,就如许子怎么能指望他们长大后上战场。上了初中,寄宿生每学期注册报名,必须带锄头去,12岁的我到一中当寄宿生,锄头就藏在床铺底下。学校在庵后有一片劳动田,每学期各个年级都要扛着锄头,提着土箕,到那块田地里劳动锻炼三五天,挖土运土,说是要挖成鱼塘,精确地说,这是劳动基地,让学生出力流汗。其实,这劳动强度对于各乡村来的孩子,是关公面前甩刀,不在话下。 

八十年代孩子的劳动教育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大多出身农村,一系列坚实而有意义的劳动教育,让我们长大后面对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不畏难,不退却。事实证明,不管多么繁重的任务,只要正视困难、努力拼搏、团结队友和集体帮助,最终我们都完美完成任务。大家对劳动人民有着真挚朴素的感情,如今,绝大多数人进城了,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经商赚钱,有的是白领阶层,但我们都不觉得高人一等,尊重农民工和环卫工人。有时门房忙不过来,校长书记就直接顶替保安人员。
劳动最光荣,岁月流过枝头,一代又一代懵懂少年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可喜的是,今天的中国,新时代生产方式趋向智能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智慧劳动逐步取代传统劳动,但我们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要代代相传,薪火交接。如今,上至党中央,下至学校家庭,都在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孩子的劳动教育,长江后浪推前浪,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必将人才辈出。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583560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