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建30班公办高中设计方案出炉! 同济建筑设计中标广富林广轩(华政附高),计划理念和效果图抢先看!

松江新建30班公办高中设计方案出炉! 同济建筑设计中标广富林广轩(华政附高),设计理念和效果图抢先看!


“新城发力”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十四五”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市规划局(市新城推进办)联合五个新城所在区区政府(管委会)发布新城十大公共建筑方案征集公告,得到全球194家设计单位及设计团队响应。广富林广轩中学作为松江新城的两个项目之一,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拔得竞赛头筹,并作为中选实施方案。


项目区位

松江广富林广轩中学选址于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sjc1-0004单元2街区15-09地块,项目基地东至松江区社会福利院分院(15-03地块),西至银源路,北至银龙路,南侧毗连银河河道,景观资源丰富。规划拟建设一座30班公办高中,总建筑面积约4平方米。


▲ 项目基地现状航拍图(2022年2月拍摄)



设计构思

▲ 广富林广轩中学校园俯视图


创作聚焦于“如何为松江新城制造未来校园?”


我们期待的构思,既要承载先进教育模式的需求,又是孕育未来教育变革的孵化器。同时,广富林文化、新城蓝图、自然基底、政法基因(华政从属)等多元要素,使本次命题得以在历史与未来的双重语境下,探索教育建筑创新的边界。


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设计首先以不同的功效聚落,形成对理想校园的抽象归纳。


▲ 校园功能聚落构思


在东西长向的基地中,操场置于东侧,为校园及福利院供应阳光和视野;建筑置于西侧,与实验学校形成功能联动。


▲ 校园布局策略-1


艺术行政聚落、体育食堂聚落置于北侧,结合主入口形成校园与城市的共享边界;主要教学区、宿舍区布置在中南部,好处形成安静的校园秩序。车行口置于西侧次干道,就近接驳地库,人车完全分行。


▲ 校园布局策略-2


松江的书院文化自宋朝以来就历代传承,其格局不仅是兴学向贤的场所精神,也是天人合一的建造聪慧。我们以松江传统书院布局为灵感,将各个功能聚落间隔布置、相互围合,形成见天露地的新书院格局。


▲ 松江书院文化履历沿革及空间解读


校园南北轴线结合学生动线,链接了城市、校园、景观;沿河界面以活跃的形态引入自然的浸透,形成了校园与银河滨水公共空间的融合,呈现出一幅“智者乐水”的书院风貌。


▲ 校园布局策略-3

 校园拥抱南侧银河滨水空间


同时,校园内纵横交织的廊桥,建构了聚落间的可达性;地面、下沉、廊道、屋顶多个层次的平台、绿地和农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


▲ 校园内丰富多样的外部空间体系


正交的网格秩序不仅是对书院图底和广富林遗址文化的回溯升华,也具有务实的建设优势:1建筑尺度恰当,与新城肌理融合;2场地利用高效,避免了抬升操场等复杂的高成本建造;3庭院空间方整开阔,绿地率高;4建筑进深优势明显,可以组织更为多元的室内公共空间体系;5营造了安静背景下的活跃校园,体现了政法精神与规则秩序。


▲ 与城市肌理高度融合的校园布局

▲ 校园庭院空间




育人理念与空间创新

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中,定义了未来一代公民的四项关键技能: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力、技术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核心素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旗帜鲜明地把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旨在为学生留出更多探究性学习的空间,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在“未来校园”中如何容纳更多传统课堂之外的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启发性、激励性、灵活开放和技术就绪的学习环境,创造无处不在的教育场景也是设计的核心命题。


学习社区

设计以年级为单位形成聚落,取代传统的“教室+走廊”的单调布局,每层基本单元以“3+1+x”的形式—容纳了3个教室、1个公共教室、1个多功能开放空间,以及1间教员办公或辅房,且上下两层联通。散落其间的开放式阅览空间、扩大的走廊,形成开放性活动空间,容纳不同活动形式却又相互联系的交往空间,鼓励学生在其间探索、相遇、交流。


▲ “3+1+x”进修社区

 拓宽的走廊空间


泛在学习社区

泛在学习具有使用时间灵活、内容自主、方式自由、过程非结构化等特点,其形态可以是开放、半开放或封闭的空间,我们将校园中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架空层、广场、草地等都通过设计与家具布置,组织成为有趣的泛在学习空间。


▲ 校园建筑公共空间中的泛在学习场所

▲ 图书馆梯田式自修空间与景观庭院的渗透

▲ 门厅空间中轻松随意的泛在学习场所


科学楼的中庭为建筑赋予了开放的品质,引入了大量的自然光线。营造一个上下贯通的公共领域,其底层空间可以用于举办重要活动和展览,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聚会和交流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在此发表观点、展示作品和分享知识。借助向上攀升的台阶,学生们可以在各楼层间“跳跃”,透明的隔断,随时从其他人正在学习的项目中汲取灵感。


▲ 科学楼中庭


知识再造空间

未来创新中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校园场所,如科学探究空间、STEM空间等。设计创新的在宿舍首层还布置创客空间和云端教室,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实现对知识的运用、分享和再创造。


▲ 宿舍首层的创客中心


多义空间

设计从教学场景出发,提炼孩子们的活动需求,通过建筑手段形成复合、多功能空间,从而提高校园空间的利用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如艺术空间以黑匣子剧场为核心,创新的采用活动座椅布局,同一个空间可以承载表演、聚会、模拟法庭等不同的使用情景。而体育馆则通过多功能场地和活动座椅满足比赛、训练、典礼的多重布局,并提供室内跑道。


▲ “一场多用”的体育空间

 剧场空间的功能转换




创新的建造策略

新书院本身就是天然的绿色建筑,错落的庭院将阳光、空气、绿化渗透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屋顶太阳能和立面遮阳以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形式减少能耗。


建筑外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的预制混凝土模块,结合局部金属网,以低碳化的工业生产建设,减少施工周期和维护成本。


▲ 绿色校园

校园模块化立面




校区、社区共建共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市新城推进办会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及五个新城所在区政府(管委会)正式发布“新城公共建筑,倾听您的建议”人民意见征集活动,期间共收到问卷2133份。调查问卷反馈出市民群众对新城公共建筑建设的热情和支持,人人都是新城建设参与者。收集的人民意见均反馈给了设计单位,并成为设计单位深化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校的建设让社区共同参与,社区为学生校内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配合学校开展综合校外素质教育工作,协助做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学校的公共设施在假期等空闲时段向社区开放,丰富社区生活。学校、社区共建共享,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新建广富林广轩中学

项目地点:上海市松江区

设计时间: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三院

用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

项目总负责人:王文胜、王辉

建筑团队:田玉龙、胡海宁、孙康、汤茗喆、钱程

结构团队:沙全治

给排水团队:王恒、李意德

暖通团队:曾刚、李昊翔

电气团队:程青、孙立安

内容来源:松江规划资源(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相关阅读

◆【最新】松江华政附高(公办特色高中)建筑方案设计初稿出炉,快来先睹为快!

【问卷】松江广富林街道公共建筑方案征集,市特色高中和文体中心怎么建你说了算!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号外!号外!松江广富林街道新增一所市特色高中,今年9月开始招生啦!附招生问答

◆【重磅】松江广富林街道又有大动作!规划的公办高中和社区文体中心开始征集设计方案啦!

◆【重磅消息】广富林街道规划新建两所高中,其中一所规模比云间中学还要大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5537168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