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接孩子放学的这4个细节,就能看出你的教诲成不成功(推荐)

父母接孩子放学的这4个细节,就能看出你的教育成不成功(推荐)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诲(id:xdfjtjy)


前几天,我去接娃儿放学。
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女孩眼巴巴地等待着母亲来接,表情十分委屈。
过了一会,她的妈妈终于来了,小女孩马上晴转多云,开心地迎了上去。
结果妈妈看到小女孩就结束盘问:
“今天上课都听懂了吗?测验有不会的题吗?”
小女孩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很不情愿地蹦出几个字,厥后干脆连话都不想说了。
妈妈也觉得莫名其妙,跟在她的死后不停地喊她名字。
其实,接孩子是每位家长每天的例行功课,也是娃儿性格、心态形成的点滴积累。
父母的教育成不成功,就看接娃儿放学这4个细节做得到不到位。
01

是否帮孩子背书包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接娃儿放学的经验。
那一定会发现,学校门口那些等待自家孩子放学的家长,很大一部分见到娃儿的第一面,就是笑着迎上前,接过孩子的书包帮忙背上。
而那些孩子们呢,彷佛也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这些接孩子的人群当中,不乏有上了年事的爷爷奶奶。
于是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年迈的老人佝偻着腰,在后面背着书包漫步前行,朝气蓬勃的孩子却一身轻松,欢快地走在前面。
我去接儿子放学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几乎都让他自己背着书包。
因为,别看帮孩子背书包是一件小事,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以及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在演讲中提到过一件事:
平日里,魏书生和儿子出门,如果只有一个包,一定是儿子抢着背;如果是两个包,儿子就一手挎一个。
直到有一回,一共三个包,魏书生本以为这次儿子肯定背不了了,正打算自己背一个。
结果儿子抢过去,背起一个,左右手各拎一个,大步流星地在前面走。
看着儿子的背影,魏书生感到无比欣慰:
“我就在后面空着手,欣赏着孩子的成熟,也是品尝自己的教育成果。”
原来,魏书生从小就舍得用孩子,还给儿子下了命令:自己能做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儿子三四岁的时候,他威逼利诱让儿子给自己洗脚。
儿子不理解:“爸,你不会洗啊?”
魏书生连骗带哄:“爸哪有你洗得好啊,你那小手揉得多好,真有一套。”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为父母分担;有的孩子却凡事只想着自己,不懂得心疼父母,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别让那些毫无保留的给予,架空了孩子的心,剥夺了孩子心疼父母、为父母做事的机会。
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有教养、懂得感恩的人。
02

是否准时接孩子放学

我有一个同事李姐,儿子冬冬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
李姐和老公平常工作都很忙碌,经常不能按时接儿子放学。
有一次我们在公司加班,我看时间不早了,便说:“要不李姐你先走,别让冬冬等急了。”
李姐摇摇头,大咧咧地说:“没事,让他多等一会儿就好,反正也习惯了。”
那一刻,我忍不住对东东产生了同情。
其实,再懂事的孩子,也会感到委屈,也会希望父母能早点来接他放学。
如果父母长期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一年级·小学季》里,小女孩陆煜琳总是最后被接走的一个。
但她非常懂事,先是帮忙老师打扫好教室,整理好小板凳,最后打开作业本写作业。
可是她心里还是期待父母赶快来接她回家的,小小的身子一直朝着门的方向坐,期待下一秒家人就出现在她面前。
可家长迟迟不来,她干脆走到教室外面,搬着小板凳抱着书包等。
最后,看到爷爷来了,这个小女孩委屈极了,忍不住扑到爷爷怀里大哭起来。
在孩子们眼中,家长是否能及时接他,代表着家长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被按时接走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内心充满安全感;
而长期被晚接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被一个个接走,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会被放大,慢慢变得敏感、懦弱。
父母经常不按时接孩子,不仅会对孩子的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03

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

我记得之前有一次去接儿子放学。
那天正好是新学期开学,我一见到儿子,就拉着他噼里啪啦问了一大堆:
“新学期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啊?”
“寒假作业反馈怎么样?老师有批评你吗?”
“今天都有什么作业呀?”
结果儿子小脸一拉,闷闷不乐,一路上都没搭理我。
其实,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着父母真诚的关爱。
孩子在学校也累了一天,如果父母一见面就只关心学习,会给孩子一种只在乎成绩的感觉,心里自然会不痛快。
我建议父母第一句话可以这样说:
√ “今天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有些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于关注,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情绪,这无形中迫使孩子一步步对父母关上了心门。
这么问可以引导孩子表达他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真实心情,方便你了解他的学校生活。
既能帮孩子回味快乐,还能帮孩子排解不良情绪。
√ “今天有什么让你骄傲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孩子,增加他的自信心。
不管孩子怎么回答,千万不要打击他,一定要及时捧场,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 “有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是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且传达一种观念:
爸爸和妈妈都是最爱你最值得信赖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对我们说,不必自己承受痛苦。
孩子不管说什么,都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尤其不要指责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接纳他的任何烦恼与情绪,并努力给予回应。
良好的沟通,温柔的关怀,会给亲子沟通打下良好的的基础;
并且在孩子心中设立起一座坚固的避风港,逐渐建立亲密的亲子联结。
04

回家路上父母的脸色

看到一位网友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
在他的印象中,每天最难熬的日子就是和妈妈一起放学的路上时光。
父亲常年出差,妈妈一个人又要忙工作,又要忙着照顾他,常常愁容满面,怨言颇多。
妈妈每次接他放学,几乎都是挂着一张苦瓜脸。
然后一路上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
诸如生活多么不容易,工作多么累,供他学习花了多少多少钱;
要么就是他爸是多么不靠谱,平常根本不关心他们母子之类的;
可是当他提出说以后可以自己上下学,让妈妈轻松些时,妈妈又开始立刻表达不满:
“你以为我愿意每天接送你吗?还不是为了你的安全!咋了翅膀硬了是不是?”
最后,小小的他总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生怕不小心惹怒了妈妈,又是一顿责骂。
他说他特别羡慕其他的孩子,放学后总是和父母有说有笑的回家。
童年的这段经历,导致他从小就会察言观色,性格敏感、内向,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敢跟父母说。
父母的脸色,就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
再苦再累,也不要把负能量传给孩子。
当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快乐和正能量时,孩子感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育专家卢勤老师曾说:
“父母的微笑,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从今天起,接到孩子后,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这样,孩子才能被你的笑容感染,心里充满快乐,拥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05
《父母的觉醒》中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教育是见微知著。
放学后要不要拿书包,能否准时接孩子,几句关心的问候,脸上是否有笑容……
看似都是小事,却能幻化成孩子生命里无形的精神财富,支撑他一路披荆斩棘。
点个“在看”,愿每位父母都能深谙其理,用心做好细节处的呵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4835572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