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更好?
对于子女的社交,很多家长操碎了心。担心孩子和“坏娃儿”学坏,担心孩子“不学好”。
很多家长认为“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也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些成绩优异,又懂得在家长面前讲礼貌的孩子,自然成为所有家长期望的“理想型”玩伴。
甚至有的家长会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要求孩子结交一些,“有钱有势”家庭的儿女。认为这样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好处。
我根据个人经历,按照重要性总结归纳了四点:
1.有道德操守
一个人的道德基础决定了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和这个人的行事为人的底线;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同样对身边的人会产生影响;良好的道德习惯会更好的在他人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些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日常课业外的交流,共同经历的相处,成长过程中,来自同伙的影响不可忽视,你会发现,往往三五成群的孩子中,他们都使用相同的交流模式,相似的日常用语。
有些孩子的日常口语中包含大量脏话,行为模式中包含吸烟、酗酒甚至斗殴。这类行为是绝难对他人产生正向影响的。
父母应该有意识的留意这些细节,尤其是孩子讲述他和玩伴在一块儿的诸多趣事以及他的日常用语。必要时需要父母出面及时疏导。
图源:www.pexels.com
2.开朗大方的性格
性格在我看来是仅次于道德的第二核心,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
孩子的性格形成来源于成长阶段周围人和物的系统性影响。普遍认为,一半来自于怙恃的遗传和言传身教;另一半来自身边朋友或玩伴的影响。
人的本性是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当遇到困难或碰壁时,多数人总是会潜意识的封闭自己。良好的交流意识,会有效的避免一个人走向内向或偏激。而拥有一个开朗的朋友,则意味着存在一个潜在的纠偏助手。
笔者本人在青春期就是一个内向、不合群甚至还有轻度抑郁的选手。开朗的社交环境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乃至在社交拓展上也会有新的助力。有益于孩子融入于团体或者产生个体潜在的性格改良。
图源:www.pexels.com
3.兴趣爱好丰富
兴趣爱好丰富是一个人潜在的财富。意味着一个人更强的好奇心、探索欲甚至想象力。丰富的新鲜事物都意味着对孩子大脑皮层的刺激,这样的孩子容易拥有更好的智商和思考力。
而孩子拥有这样的玩伴,我们往往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孩子为了跟上玩伴的节拍,在受到对方影响后会更主动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孩童时期应该专注课业学习,不应过分鼓励孩子保有过多的课业外的探索和培养。这种思路其实很容易在孩子的性格塑造上,很容易起到反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很多能力都会保存于特定的大脑反射区域,这些区域的形成都取决于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和对应实物的刺激反应,而且这些大脑皮层的成长阶段不可逆,超过某些年龄段后,有些能力将难以通过学习获得,甚至无法获得。
所以扼杀天性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孩子未来成年后的某些能力受限,有些具有创造性或艺术性的能力,只在特定阶段培养才是最有效的。
然而这个自主发掘的钥匙,除了家长日常相处掌握的一半不料,剩下的都取决于孩子的玩伴。
图源:www.pexels.com
4.有责任感
生活里说大话,爱吹牛的人很多。敷衍了事,做事情毛手毛脚的人也不少。这类行为背后的生活模式,更是充满了问题,相信成年并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感同身受。如果可以从小就让孩子拥有这种宝贵的品质,显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事风格会非常沉稳,懂得为自己和做的事负责,甚至会肩负一些对伙伴的监视责任。对于给一些懵懂的孩子树立榜样并培养他们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主性都有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图源:www.pexels.com
良好的道德、性格和个人能力才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甚至安身立命的前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娃儿多和一些个人基础素质优良的孩子交朋友相当于给孩子报了一个“无价”的补习班。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46358809.html